当前位置:

专题

>

妊娠艾滋病

>

妊娠艾滋病的感染原因分析

妊娠艾滋病的感染原因分析

  什么叫妊娠艾滋病,妊娠艾滋病是什么感染的?我们应该要如何预防妊娠艾滋病呢?艾滋病机会感染的临床表现,所谓机会感染,即条件致病因素,是指一些侵袭力较低、致病力较弱的微生物,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减低时则为这类微生物造成一种感染的条件,乘机侵袭人体致病,故称作机会性感染。尸检结果表明,90%的艾滋病人死于机会感染。能引起艾滋病机会感染的病原多达几十种,而且常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主要包括原虫、病毒、真菌及细菌等的感染。

  1.原虫类

  (1)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氏肺囊虫是一种专在人的肺内造穴打洞的小原虫。人的肉眼看不见,而且用一般的生物培养方法也找不到。卡氏肺囊虫肺炎主要通过空气与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健康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免疫功能受到破坏,这时卡氏肺囊虫便乘虚而入,在病人体内大量繁殖,使肺泡中充满渗出液和各种形态的肺囊虫,造成肺部的严重破坏。 卡氏肺囊虫肺炎在艾滋病流行前是一种不常见的感染,过去仅发现于战争、饥饿时期的婴幼儿,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白血病患儿。卡氏肺囊虫肺炎是艾滋病患者的一个常见死因,在6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中属于最严重的机会感染,约有80%的艾滋病患者至少要发生一次卡氏肺囊虫肺炎。 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时,首先有进行性营养不良、发热、全身不适、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以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病程4~6 周。发热(89%)和呼吸急促(66%)为肺部最常见的体征。某些人肺部还可听到罗音。卡氏肺囊虫肺炎常复发,病情严重,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卡氏肺囊虫肺炎病人胸片显示两肺广泛性浸润。但少部分患者(约占23%)其胸片可示正常或极少异常。据对180例卡氏肺囊虫肺炎X线胸片检查所见,表现为两侧间质性肺炎的77例,间质及肺泡炎症45例,肺门周围的间质炎症26例,单侧肺泡及间质炎症24例,未见异常者8例。 肺功能测定示肺总量及肺活量下降,随着病程的进展而进一步加剧。 气管镜或肺穿刺所取之标本可以查到卡氏肺囊虫,有时还可以查到其它病原体,此时为混合性机会感染。本病病程急剧;亦可缓慢,终因进行性呼吸困难、缺氧、发展为呼吸衰竭而死亡,其病死率可达90%~100%。

  (2)弓形体感染:艾滋病人得弓形体感染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弓形体病,其发生率为 26%。临床表现为偏瘫,局灶性神经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及发热等。CT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局灶性病变。依据组织病理切片或脑脊液检查可见弓形体。极少数弓形体累及肺部(1%)。该病是由寄生性原虫动物鼠弓浆虫所致的一种动物传染病。人的感染途径,先天性感染是由母亲经胎盘传给胎儿.后天性感染是因吃了含有组织囊虫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而感染。

  (3)隐孢子虫病:孢子虫是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小原虫,人感染后,附于小肠和大肠上皮,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病人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大量水样便,每日5~10次以上,每天失水3~10升,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诊断靠肠镜活检或粪便中查到原虫的卵囊。

  2.病毒类

  (1)巨细胞病毒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表明,巨细胞病毒广泛存在,多数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无症状,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人可在尿、唾液、粪便、眼泪、乳汁和精液中迁延排出病毒。并可经输血、母亲胎盘、器官移植、性交、吮哺母乳等方式传播。艾滋病伴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常表现为肝炎、巨细胞病毒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皮疹等。确诊巨细胞病毒感染必需在活检或尸解标本中找到包涵体或分离出病毒。根据Guarda等对13例艾滋病人尸解的研究,最常见的诊断是巨细胞病毒感染(12例),其次是卡波济氏肉瘤(l0例)。所有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均为播散性,并且经常影响两个或多个器官。

  (2)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和性接触,也可经飞沫传染,病毒可由呼吸道、口、眼、生殖器粘膜或破报皮肤侵入人体。孕妇在分娩时亦可传给婴儿。感染病毒后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皮肤粘膜损害、累及口周、外阴、肛周、手背或食道以至支气管及肠道粘膜等,以唇缘、口角的单纯疱疹最常见,其损害呈高密集成群的小水疱,基底稍红,水疱被擦破后可形成溃疡,其溃疡特点为大而深且有疼痛,常伴继发感染,症状多较严重,病程持续时间长,病损部位可培养出单纯疱疹病毒,活检可查到典型的包涵体。

  (3)EB病毒:该病毒在艾滋病人中感染率很高,有96%的艾滋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EB病毒抗体,EB病毒可致原发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溶血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全身斑疹,T细胞减少等。

  3.真菌类

  (1)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真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粘膜上,可从皮肤和粘膜分泌物、大小便、痰液中培养出来。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或机体菌群失调时,可使白色念珠菌变为致病菌导致念珠菌感染。可分为皮肤念珠菌病和粘膜念珠菌病,后者多见为鹅口疮--口腔粘膜、舌及咽喉、齿龈或唇粘膜上的乳白色薄膜,易剥离,露出鲜湿红润基底。多见于严重疾病的晚期,或艾滋病毒感染者。如果同性恋者持续有鹅口疮无其他原因解释时,往往表明患者已感染了艾滋病毒或将发展为艾滋病的指征。念珠菌性食道炎可造成吞咽困难及疼痛或胸骨后疼痛,食道镜检查可见食道粘膜有不规则溃疡和白色伪膜。其它尚有念球菌性口角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内脏念珠菌病等。 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的诊断有赖于临床表现和求助于真菌检查。

  (2)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容易经呼吸道,偶可经肠道或皮肤入侵致病。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很高的病死率,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错乱及脑膜刺激症状。肺部隐球菌,以亚急性或慢性发病,伴咳嗽、粘痰、低热、胸痛、乏力、X线检查为非特异性改变。对隐球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确诊。

  4.细菌类

  (1)结核杆菌:结核病常发生于有艾滋病感染但尚无艾滋病的病人,这可能因为结核杆菌的毒力强于其它与艾滋病相关的病原体,如卡氏肺囊虫等,所以结核病更易发生于免疫缺陷早期。 74%~100%的艾滋病感染伴结核病人有肺结核,其症状和体征常很难鉴别于其他艾滋病相关的肺部疾病。 艾滋病患者常表现为扩散性的感染。艾滋病感染病人并发结核最突出临床特征是高发肺外结核,艾滋病伴结核病人或发现结核而诊断艾滋病人中70%以上有肺外结核。艾滋病伴肺外结核最常见的形式为淋巴结炎和粟粒性病变,还常波及骨髓、泌尿生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

  (2)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为艾滋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常波及肝、肺、脾、肾、血液、骨髓、胃肠道、淋巴结等,其表现为发热、消瘦、吸收不良、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为非特异性,确诊靠病原分离培养及活检。

  (3)其他常见的致病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等均可引起机会感染。

妊娠艾滋病在线咨询

更多

艾滋病小腿出现小红点病因是什么

艾滋病的患者小腿上出现了小红点,需要排除血小板降低、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皮疹,还需要排除其他的皮的疾病,比如其他的真菌性皮炎、病毒疹等。艾滋病的患者需要及时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出现了小红点就需要进行血常规、相应的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等检测,比如进行血培养、痰培养、G试验、GM试验等检查,明确具体的病因,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是严重的血小板降低,可以考虑输入血小板等综合处理。如果是凝血功能障碍,可以考虑使用新鲜的血浆等综合处理。如果是真菌感染,就需要外用抗真菌药膏,必要时口服抗真菌药;如果是病毒疹,比如单纯疱疹或者带状疱疹,就需要相应的抗病毒治疗。当然最关键的就是要进行规范的抗艾滋病病毒等治疗,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个回答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怎么诊断?

医生诊断艾滋病相关综合征,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血常规、免疫学检查、皮肤试验、抗原检测等确诊。 1.临床症状:疲劳、乏力、全身不适、体重下降,随病情发展可出现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持续发热、盗汗、咳嗽、呼吸困难、嗜睡、面色苍白,严重者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口腔和舌黏膜白斑、带状疱疹、生殖器和肛门单纯疱疹、视力减退或失明、神经痛、关节炎、头痛、肌痛等。 2.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减少。 3.免疫学检查:检查可见CD4?T淋巴细胞减少,CD4?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 4.皮肤试验:检查可见皮肤对多种皮试抗原无反应性。 5.抗原检测:检查显示有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1个回答

艾滋病毒有哪些危害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本病目前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疾病进展,但至今无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该病无法彻底治愈,病死率较高。

1个回答

艾滋病身上起疙瘩是什么原因

艾滋病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能伴随身上起皮疹,各有不同的特点。 感染艾滋病毒以后,经过约2-6周的潜伏期以后,进入到疾病的急性期,会出现急性病毒感染的症状以及急性免疫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病人可以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皮疹以及精神神经系统方面的表现。其中皮疹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以胸前和背部分布比较多,呈现散在的红点,但是四肢也可能有分布,数个至数百个,有瘙痒,可有脱屑,掌跖皮损类似梅毒疹。多数临床症状较轻微,一般持续约1-3周后缓解。临床上发现只有50%-70%的感染者出现急性感染性症状,也有少部分患者无明显的急性期而直接进入无症状期。 在艾滋病潜伏期的时候,皮肤没有任何的改变,和正常人差不多。 到了艾滋病晚期的时候,就可能出现感染、肿瘤及非感染性炎性皮肤病,其中(1)感染性皮肤病包括传染性软疣、口腔毛状黏膜白斑、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尖锐湿疣、巨细胞病毒感染、口腔念珠菌病、隐球菌病、皮肤结核等。艾滋病感染者病后,20%的人伴发口腔毛状黏膜白斑,表现为稍隆起的白膜、表面毛状,这是特异性相当高的早期体征。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中带状疱疹的感染率为3%―4%,可发生严重的泛发性疱疹。尖锐湿疣在男性感染者中的发生率为40%,表面为巨大赘生物、高度增生,反复发生于阴茎和肛周皮肤。巨细胞病毒感染表现为肛周、直肠黏膜、会阴、大腿、臂部出现结节、斑、溃疡、口腔、咽、舌黏膜和坏死,有播撒倾向的丘疹、紫癜、水疱、大疱等皮疹。(2)肿瘤性皮肤病包括: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以卡波西肉瘤最常见。(3)非感染性皮肤病包括:脂溢性皮炎、毛发异常、毛细血管扩张、获得性鱼鳞病、银屑病、黄甲综合征等。其中,脂溢性皮炎发生率为20%―80%,为感染最初表现,症状较正常人严重,表现为黄色油腻性厚屑、鳞屑堆积成片。几乎所有感染者都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症,毛细血管

1个回答

艾滋病湿疹都长在哪

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皮肤黏膜病变为皮疹,不是湿疹。艾滋病的急性期和艾滋病期,患者可出现皮疹表现,常出现在胸背部、口腔和生殖器等处。 急性期的皮疹可以是斑疹、丘疹,也可以是痤疮样的皮疹,常出现在胸背部、口腔和生殖器等处。皮疹的损害较为粗糙,但是一般没有疼痛和瘙痒,皮疹可自愈。 艾滋病期的皮疹多是由于各种机会性感染所导致的,皮疹特点取决于为何种病原微生物感染,通常较重。比如:①带状疱疹累及范围常较大,可出现大疱、血疱;②真菌感染可出现泛发性体股癣;③隐球菌感染常表现为疱疹样皮损,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④出现皮肤肿瘤者其皮损可表现为各种非特异性斑块、结节,伴有出血等。

1个回答

艾滋病水泡特点是什么

艾滋病急性感染期,一般多出现斑疹和丘疹,极个别患者会出现水泡,但艾滋病急性期的水泡是由丘疹感染或破损发展而成的,一般不会全身大规模出现。 艾滋病后期会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身体各个部位会出现不同的水泡症状。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会引起散播性带状水泡,水泡内液体呈透明状。单纯疱疹病毒会引起浅黄色的、中间凹陷的水泡,真菌感染会出现群发的水泡。 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的皮疹,不管是出现的症状和出现的时间都没有特异性,所以不能根据现象判断有没有感染艾滋病毒,有没有感染艾滋病毒必须检查艾滋病毒抗体才可以确定。如果有高危性行为,建议到疾控中心免费检查或者正规医院自费检测。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