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性、血液、母婴这三种艾滋病传播途径中,母婴传播的危害性最大,却也是最容易预防和阻断的。”专家强调,母婴传播在艾滋病特殊人群向普通人群、亲代向子代传播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如果艾滋病孕妇在妊娠后经过系统治疗和处理,可以将母婴传播的几率控制在5%以下。而据最新报道,随着母婴阻断技术的进步,目前艾滋妈妈生健康宝宝的几率已高于98%。
专家建议,艾滋病患者及高危人群一定要在怀孕后检测HIV抗体,并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母婴传播危害大
专家介绍,艾滋病有三种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中母婴传播的比例不高,但危害性和社会不良影响却最大。以往成年男性感染艾滋病一般通过吸毒传播,这仅限于特殊人群间的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的男性再通过性接触将病毒传染给配偶或性伴,这就会将艾滋病从特殊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而如果女性感染了艾滋后又怀孕生子,就有可能生出感染艾滋的宝宝。
“因此母婴传播在艾滋病的传播中危害最大,不幸受感染的宝宝非常无辜。”专家说,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最主要途径。传播的方式包括:患艾滋病的孕妇将病毒通过胎盘的血液循环传播到胎儿体内;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已被污染的阴道时被感染;在出生后,通过患病母亲的乳汁或与母亲密切接触而感染。
据了解,如果是胎盘感染,多发生在妊娠晚期;如果是生产过程的感染,产程越长感染危险越大,从破膜到胎儿产出超过4小时的婴儿HIV感染危险率增高;母乳喂养发生传播的危险性也较高,估计2000年后所有感染的儿童中30%~50%通过母乳感染。
四个方法降低母婴传播率
但母婴传播在三种传播途径中却是最容易预防和阻断的。邱琇指出,母婴传播从准妈妈怀孕起就可以进行干预。
从2004年起,全国包括广东在内的15个省份推行免费的孕妇HIV筛查,高危人群在怀孕后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感染。有四个策略可以将母婴传播艾滋病的可能尽量减少:
第一,通过HIV筛查判断是否感染,以及感染的状况;第二,确认孕妇感染艾滋病后,由其自愿选择是否继续妊娠;第三,继续妊娠的话,需要接受系统抗病毒治疗;第四,分娩后避免混合喂养(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结合)。
专家说,如不采取任何干预策略,艾滋病孕妇在自然状态下生下艾滋宝宝的几率是35%左右。而如果将上述四策略执行到位,可以将感染几率控制到5%以下。在美国等医学发达的国家,感染几率甚至控制到2%以下。
记者获悉,近年由于推行阻断母婴传播艾滋病的措施,2009~2010年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已下降至7.9%。
专家提醒
混合喂养比单纯喂母乳风险更大
即便是妊娠和分娩时宝宝没有感染上病毒,在母乳喂养这个环节也可能感染。艾滋病妈妈母乳中含有病毒,母乳喂养传播机会大,因此建议这类妈妈给宝宝喝特制奶粉,直到1岁半。
但不少艾滋病妈妈没钱买奶粉,或不知道何种渠道能拿到免费奶粉,就只好用普通奶粉和母乳混合喂给宝宝。专家提醒,混合喂养传播病毒的风险可能比单纯母乳喂养还大。因为宝宝吸吮妈妈乳头和奶嘴的渗透压是不一样的,乳头和奶嘴经常交替,容易导致宝宝肠炎,表现为经常拉肚子,致使肠道黏膜损伤。宝宝黏膜损伤了,再喝进妈妈含有艾滋病毒的乳汁,就会增加感染风险。
专家提醒,如果艾滋病妈妈真的无法获取足够的免费特制奶粉,需要母乳和奶粉轮番上阵,也应讲究策略。应在宝宝6个月内尽量纯母乳喂养,之后就完全改为奶粉。
妊娠艾滋病在线咨询
更多
艾滋病小腿出现小红点病因是什么
艾滋病的患者小腿上出现了小红点,需要排除血小板降低、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皮疹,还需要排除其他的皮的疾病,比如其他的真菌性皮炎、病毒疹等。艾滋病的患者需要及时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出现了小红点就需要进行血常规、相应的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等检测,比如进行血培养、痰培养、G试验、GM试验等检查,明确具体的病因,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是严重的血小板降低,可以考虑输入血小板等综合处理。如果是凝血功能障碍,可以考虑使用新鲜的血浆等综合处理。如果是真菌感染,就需要外用抗真菌药膏,必要时口服抗真菌药;如果是病毒疹,比如单纯疱疹或者带状疱疹,就需要相应的抗病毒治疗。当然最关键的就是要进行规范的抗艾滋病病毒等治疗,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个回答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怎么诊断?
医生诊断艾滋病相关综合征,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血常规、免疫学检查、皮肤试验、抗原检测等确诊。 1.临床症状:疲劳、乏力、全身不适、体重下降,随病情发展可出现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持续发热、盗汗、咳嗽、呼吸困难、嗜睡、面色苍白,严重者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口腔和舌黏膜白斑、带状疱疹、生殖器和肛门单纯疱疹、视力减退或失明、神经痛、关节炎、头痛、肌痛等。 2.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减少。 3.免疫学检查:检查可见CD4?T淋巴细胞减少,CD4?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 4.皮肤试验:检查可见皮肤对多种皮试抗原无反应性。 5.抗原检测:检查显示有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1个回答
艾滋病毒有哪些危害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本病目前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疾病进展,但至今无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该病无法彻底治愈,病死率较高。
1个回答
艾滋病身上起疙瘩是什么原因
艾滋病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能伴随身上起皮疹,各有不同的特点。 感染艾滋病毒以后,经过约2-6周的潜伏期以后,进入到疾病的急性期,会出现急性病毒感染的症状以及急性免疫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病人可以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皮疹以及精神神经系统方面的表现。其中皮疹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以胸前和背部分布比较多,呈现散在的红点,但是四肢也可能有分布,数个至数百个,有瘙痒,可有脱屑,掌跖皮损类似梅毒疹。多数临床症状较轻微,一般持续约1-3周后缓解。临床上发现只有50%-70%的感染者出现急性感染性症状,也有少部分患者无明显的急性期而直接进入无症状期。 在艾滋病潜伏期的时候,皮肤没有任何的改变,和正常人差不多。 到了艾滋病晚期的时候,就可能出现感染、肿瘤及非感染性炎性皮肤病,其中(1)感染性皮肤病包括传染性软疣、口腔毛状黏膜白斑、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尖锐湿疣、巨细胞病毒感染、口腔念珠菌病、隐球菌病、皮肤结核等。艾滋病感染者病后,20%的人伴发口腔毛状黏膜白斑,表现为稍隆起的白膜、表面毛状,这是特异性相当高的早期体征。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中带状疱疹的感染率为3%―4%,可发生严重的泛发性疱疹。尖锐湿疣在男性感染者中的发生率为40%,表面为巨大赘生物、高度增生,反复发生于阴茎和肛周皮肤。巨细胞病毒感染表现为肛周、直肠黏膜、会阴、大腿、臂部出现结节、斑、溃疡、口腔、咽、舌黏膜和坏死,有播撒倾向的丘疹、紫癜、水疱、大疱等皮疹。(2)肿瘤性皮肤病包括: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以卡波西肉瘤最常见。(3)非感染性皮肤病包括:脂溢性皮炎、毛发异常、毛细血管扩张、获得性鱼鳞病、银屑病、黄甲综合征等。其中,脂溢性皮炎发生率为20%―80%,为感染最初表现,症状较正常人严重,表现为黄色油腻性厚屑、鳞屑堆积成片。几乎所有感染者都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症,毛细血管
1个回答
艾滋病湿疹都长在哪
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皮肤黏膜病变为皮疹,不是湿疹。艾滋病的急性期和艾滋病期,患者可出现皮疹表现,常出现在胸背部、口腔和生殖器等处。 急性期的皮疹可以是斑疹、丘疹,也可以是痤疮样的皮疹,常出现在胸背部、口腔和生殖器等处。皮疹的损害较为粗糙,但是一般没有疼痛和瘙痒,皮疹可自愈。 艾滋病期的皮疹多是由于各种机会性感染所导致的,皮疹特点取决于为何种病原微生物感染,通常较重。比如:①带状疱疹累及范围常较大,可出现大疱、血疱;②真菌感染可出现泛发性体股癣;③隐球菌感染常表现为疱疹样皮损,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④出现皮肤肿瘤者其皮损可表现为各种非特异性斑块、结节,伴有出血等。
1个回答
艾滋病水泡特点是什么
艾滋病急性感染期,一般多出现斑疹和丘疹,极个别患者会出现水泡,但艾滋病急性期的水泡是由丘疹感染或破损发展而成的,一般不会全身大规模出现。 艾滋病后期会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身体各个部位会出现不同的水泡症状。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会引起散播性带状水泡,水泡内液体呈透明状。单纯疱疹病毒会引起浅黄色的、中间凹陷的水泡,真菌感染会出现群发的水泡。 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的皮疹,不管是出现的症状和出现的时间都没有特异性,所以不能根据现象判断有没有感染艾滋病毒,有没有感染艾滋病毒必须检查艾滋病毒抗体才可以确定。如果有高危性行为,建议到疾控中心免费检查或者正规医院自费检测。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