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妊娠胆汁淤积症

>

妊娠胆汁淤积症患者护理

妊娠胆汁淤积症患者护理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应该如何进行护理呢?对于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达24周的孕妇,应予常规化验肝功能、胆汁酸( TBA)。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一)检测胎动:胎动是了解胎儿宫内安危的重要临床指标,孕妇凭主观感觉计数胎动,可靠性达80 %以上,其检出率与仪器监测结果相近。孕妇要学会自我监测胎动, ≥30次/12小时为正常, <10次/12小时则提示胎儿缺氧,应及时就诊。

  (二)配合医生检查:患者及家属应多了解ICP 对胎儿预后的影响, 引起其足够的重视,从而得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孕妇应多左侧卧位,每天吸氧3次,每次30分钟,严密观察胎心变化,听胎心1次/ 2小时,对孕周>34周者,首选无负荷试验(NST)和声振刺激试验(VAST),隔日检查1次,待产期间每天静脉输入氨基酸、能量合剂及护肝药,并可促进胎儿的肺成熟。根据孕周、NST和VAST结果,结合B超、化验检查,可适时终止妊娠。

  (三)出现腹痛要就医:由于ICP孕妇的胎盘功能不良,宫缩时绒毛间隙血流急剧下降和中断,而发生胎儿窘迫、死胎、死产等,因此,ICP 患者大多不能耐受宫缩。然而,患者一旦出现腹痛,应及时告诉医务人员,以便及时终止妊娠,抢救胎儿。

  (四)注意饮食,加强营养:指导进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如瘦肉、鱼类,多吃牛奶、蔬菜、瓜果等,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鼓励早晚适当散步,每次30分钟。、

  (五)保持皮肤清洁:应保持皮肤清洁,勿抓破皮肤,以免引起感染。不着化纤类内衣。

  应注意的是,TBA 值越高, 全身瘙痒症状出现越早,而早产、难产和胎儿窘迫发生率也越高。因此,处在孕期的女性,对出现皮肤瘙痒者,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化验TBA 超过正常者应及时入院治疗,严密监护。 对一些无诱因的先兆早产,也应尽早化验TBA,观察有无合并ICP。

妊娠胆汁淤积症在线咨询

更多

孕38肚子痛是快生了吗?大家有谁没有破水也没有流血,只是肚...

你怀上38周肚子痛的话我建议您不管是什么情况上马上到医院去由医生实施定性如何快要生了。要生宝宝的标志就是规律宫缩——即痛一会,歇息一会,已经开始时痛的时间比较短,间歇的时间比较长;随着产程的进步会慢慢的扩张成痛的时间比较长,而间歇的时间比较短。需要声明注意看了你的情况,要忌生冷,避免着凉感冒。

1个回答

现在的剖腹产过后是不是很疼?

对于绝大多数的产妇来说,在实施这项手术的时候疼痛并绝不会非常明显,但是每个人对疼痛的敏感性不同,,再次出现疼痛的反映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如果对疼痛特别敏感,尤其还在对麻药不敏感的情况下,那么再次出现疼痛的可能性会比较大,所以需要有根据具体情况方才能做出明确的推测。特别注意生活要自律,要控制住嘴,一定不要吃对胎儿有害的食物。

1个回答

6年9月27日剖腹产出生的男宝宝,出生体重8.4斤,目前五

剖腹产降生的男宝宝,这个是血压仔细检查,看白细胞下降,中性粒子偏低,考量有轻微炎症,问题不大,考量轻微呼吸道感染,肠胃炎都有可能引来,数值偏高或偏低并不多,证明炎症不严重,所以用不着忧心的。必要的融合消炎药物救治下,如果有大便不好,就应该是肠胃炎,可以融合肚脐用药治疗下。特别注意避免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着凉感冒,注意个人卫生。

1个回答

剖腹产后收腹带需要绑多长时间

,您好你是说临产后用收腹带多长时间吗?如果是可以长时间用的。一到两个月都行。收腹带可以协助腹部彻底恢复。减低腹壁组织松弛。不过它的效用是有限的,主要还要通过许多产后的锻练协助,增加腹部肌肉紧缩和强健。如适当运动。除了可以进行咨询医院做产后康复的体操等。需要声明注意营养均衡,应该多补充钙质,增强免疫力,保持乐观的心态。

1个回答

剖腹产两次了还能生几胎呢希望能追生一个男孩子的

剖腹产原则上,不能超过两胎,如果次数越多的话,再次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是越大的。而且是男孩,女孩也不能自己想生就生的啊。是不可以再造,第三胎的话,你最好要去医院仔细检查子宫的情况啊。如果疤痕子宫比较薄的话,那么最好不要再造了。子宫破裂了,有可能会引来母子生命安全的啊。特别注意多喝水,不要食一些对胎儿不利的食物,多晒太阳。

1个回答

破水的症状是什么呢?破水后多久会生呢?破水后有没有什么危险...

,羊水破了的症状是,不自觉地感觉阴道有水流出的,特别是当伫立或者打嗝的时候,会不自觉有水流出的。一般自然破膜后12小时之内会再次出现宫缩。如果破水12小时还没有再次出现宫缩,可以实施下胎解决。破水后有可能再次出现脐带脱垂,胎心音变动,羊水污染等情况,需要有密切仔细检查胎心音。需要强调的是保持个人卫生,多喝白开水,避免熬夜,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