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妊娠期肾病

>

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的介绍

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的介绍

  急性肾盂肾炎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占所有孕产妇的0、5-8%,若不彻底的进行肾病治疗可反复发作,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甚至发展成为肾功能衰竭。那么,急性肾盂肾炎妊娠期要注意什么?

  一、妊娠期下列生理变化可诱发肾盂肾炎发生:

  (1)雌孕激素分泌大量增加,雌激素使肾盂、肾,输尿管及膀胱肌层肥厚、孕激素则使其扩张、蠕动减弱;

  (2)孕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内输尿管而形成不同程度的机械性梗阻,因子宫右旋,右侧输尿管扩张扭曲更明显;

  (3)中孕以后增大的子宫和胎头将膀胱向上推移,易有排尿不畅和尿潴留;

  (4)孕期尿液中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加,有利于细菌生长。

  由于上述改变,再加上女性尿道短,尿道口近肛门,细菌易沿尿道上行而感染,产时、产后导尿也是引起感染的原因之一。

  二、肾盂肾炎的肾病症状体症:

  1、轻症者无明显肾病症状和体征,仅有轻微腰痛,容易被忽视。

  2、症状性肾盂肾突者尿检查发现菌尿症、伴腰痛、高热、寒颤、肾区叩痛、3%发生中毒性休克。

  3、胎儿可发生流产、早产,或神经管发育障碍。

  三、肾虚肾炎的诊断依据:

  1、妊娠期出现发冷、发热、寒颤、腰痛、肾区叩痛;

  2、尿镜检可见细菌,白细胞〉10个/高倍镜视野

  3、中段尿培养细菌计数〉105/mk。

  四、肾盂肾炎的肾病治疗原则:

  1、疏通积尿;左右轮流侧卧、多饮水使每日尿量〉2000mk

  2、消灭细菌,根据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3、防止药物对胎儿的损害

  五、肾虚肾炎的疗效评价:

  1、近期治愈:疗程完毕后第2、第6周复查尿细菌均阴性。症状体征消失。

  2、治愈:肾病治疗完毕后症状体征消失,追踪6个月无复发。

  3、未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尿细菌检查仍阳性。

  急性肾盂肾炎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并发症,一般不仅是肾盂发炎,常伴肾炎。发病率为0、5-8%,其中部分患者为无症状菌尿症、容易被漏诊。3%患者发生中毒性休克,若不彻底的进行肾病治疗,可反复发作转化为慢性肾盂肾炎,甚至发展成为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妊娠期肾病在线咨询

更多

妊娠期肾病要刨妇产吗

你的这种情况可能是肾小球肾炎,肾炎是两侧肾脏非化脓性的炎性病变。肾因肾小体受到损害出现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现象,是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肾炎种类很多,急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盂肾炎、 隐匿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肾炎(紫癜性肾炎)、 红斑狼疮肾炎(狼疮性肾炎)。 红斑狼疮肾炎,建议先做肾穿刺诊断然后再对症治疗

3个回答

妊娠期肾病要如何治疗

你的这种情况可能是肾小球肾炎,肾炎是两侧肾脏非化脓性的炎性病变。肾因肾小体受到损害出现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现象,是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肾炎种类很多,急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盂肾炎、 隐匿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肾炎(紫癜性肾炎)、 红斑狼疮肾炎(狼疮性肾炎)。 红斑狼疮肾炎,建议先做肾穿刺诊断然后再对症治疗

3个回答

怀孕六个多月腰酸啥情况

怀孕引起的腰酸背痛,大部份皆源于姿势的改变。当子宫日益增大,腰部为了克服突出的腹部,会不自主的往后仰,而造成局部肌肉之拉扯。严重的话应请教骨科医生,是否有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医生会建议有妊娠期肾病危险迹象的患者应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此外,患者还注意有个舒适的环境,也有利于休息。祝愿患者健康分娩。

1个回答

肾病会出现什么症状

你好,患了肾病综合征一般是选择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对症的中药来调理的,考虑是在妊娠其间,用药也是需要慎重的,具体的用药当然是需要请临床医生视具体病情来斟酌的。,一般来说,医生会建议有妊娠期肾病危险迹象的女性应个人卫生,避免性生活。此外,患者还注意有个舒适的环境,也有利于休息。祝愿患者健康分娩。

3个回答

孕期五个月,尿频怎么处理

你好,患了肾病综合征一般是选择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对症的中药来调理的,考虑是在妊娠其间,用药也是需要慎重的,具体的用药当然是需要请临床医生视具体病情来斟酌的。,一般来说,医生会建议有妊娠期肾病危险迹象的妇女应合理饮食,远离辛辣刺激以及寒冷食物。此外,患者还注意有个舒适的环境,也有利于休息。祝愿患者健康分娩。

3个回答

怀孕期间尿蛋白及血压升高为什么

你这描述的情况建议到医院进行住院观察治疗,必要时考虑终止妊娠,行剖腹产手术治疗,避免饮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剧烈的运动。,一般来说,医生会建议有妊娠期肾病危险迹象的妇女应个人卫生,避免性生活。此外,患者还注意有个舒适的环境,也有利于休息。祝愿患者健康分娩。

3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