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衣原体通常用什么方法治疗?妊娠衣原体是现在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疾病严重侵害着孕妇的身体健康,若发生在妊娠早期,容易发生流产。妊娠衣原体具有比较强的传播性,孕妇在患病之后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此外,配偶或性伴侣应该同时治疗。目前治疗妊娠衣原体的方法有很多,如一般处理、药物治疗、分娩处理等,以下是相关内容介绍。
1、一般治疗妊娠衣原体
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性混乱;因大部分孕妇感染妊娠衣原体后症状无特异性,因此作为妇产科医师,应警惕妊娠衣原体感染。如孕妇有尿频、尿痛等泌尿系症状而一般尿培养阴性时,应想到妊娠衣原体感染,取尿道、宫颈分泌物查衣原体;感染妊娠衣原体孕妇的配偶或性伴侣应该同时治疗。
2、药物治疗妊娠衣原体
妊娠衣原体通常用什么方法治疗?药物不仅可以治疗妊娠衣原体,减少产褥病率,而且能有效预防与此疾病有关的新生儿疾病。常用药物有:①红霉素500mg口服,3次/d,共10d。如孕妇因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不能持续时,可减量至250mg,4次/d,共14d。②阿奇霉素1g,一次性口服。③阿莫西林500mg,3次/d,共 7d。④此外,克林霉素对妊娠衣原体感染亦有较好的作用。孕妇禁用四环素、米诺环素(美满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
3、分娩处理妊娠衣原体
孕早期妊娠衣原体PCR或特异性IgM阳性,如孕妇担心发生胎儿感染,而且又非迫切要求生育者可终止妊娠。中晚期发现衣原体感染也可以在治疗的基础上继续妊娠。分娩前对孕妇再行衣原体检测,以指导产时新生儿的处理,但妊娠衣原体感染并不是剖宫产的指征。
温馨提示:对有衣原体感染危险的新生儿,至少应住院一周,证明有无衣原体感染。若诊断为衣原体结膜炎,可用1%硝酸银液滴眼,效果虽佳,但不能预防衣原体肺炎的发生。口服红霉素:50mg/kg,分4次口服,连用14日,能够预防衣原体肺炎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妊娠衣原体通常用什么方法治疗”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的了解有帮助。妊娠衣原体给孕妇以及胎儿造成的伤害比较大,患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诊治,以免对病情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关阅读:
得了妊娠衣原体怎么办 对症治疗很重要
妊娠衣原体在线咨询
更多
孕38肚子痛是快生了吗?大家有谁没有破水也没有流血,只是肚...
你怀上38周肚子痛的话我建议您不管是什么情况上马上到医院去由医生实施定性如何快要生了。要生宝宝的标志就是规律宫缩——即痛一会,歇息一会,已经开始时痛的时间比较短,间歇的时间比较长;随着产程的进步会慢慢的扩张成痛的时间比较长,而间歇的时间比较短。需要声明注意看了你的情况,要忌生冷,避免着凉感冒。
1个回答
现在的剖腹产过后是不是很疼?
对于绝大多数的产妇来说,在实施这项手术的时候疼痛并绝不会非常明显,但是每个人对疼痛的敏感性不同,,再次出现疼痛的反映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如果对疼痛特别敏感,尤其还在对麻药不敏感的情况下,那么再次出现疼痛的可能性会比较大,所以需要有根据具体情况方才能做出明确的推测。特别注意生活要自律,要控制住嘴,一定不要吃对胎儿有害的食物。
1个回答
6年9月27日剖腹产出生的男宝宝,出生体重8.4斤,目前五
剖腹产降生的男宝宝,这个是血压仔细检查,看白细胞下降,中性粒子偏低,考量有轻微炎症,问题不大,考量轻微呼吸道感染,肠胃炎都有可能引来,数值偏高或偏低并不多,证明炎症不严重,所以用不着忧心的。必要的融合消炎药物救治下,如果有大便不好,就应该是肠胃炎,可以融合肚脐用药治疗下。特别注意避免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着凉感冒,注意个人卫生。
1个回答
剖腹产两次了还能生几胎呢希望能追生一个男孩子的
剖腹产原则上,不能超过两胎,如果次数越多的话,再次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是越大的。而且是男孩,女孩也不能自己想生就生的啊。是不可以再造,第三胎的话,你最好要去医院仔细检查子宫的情况啊。如果疤痕子宫比较薄的话,那么最好不要再造了。子宫破裂了,有可能会引来母子生命安全的啊。特别注意多喝水,不要食一些对胎儿不利的食物,多晒太阳。
1个回答
破水的症状是什么呢?破水后多久会生呢?破水后有没有什么危险...
,羊水破了的症状是,不自觉地感觉阴道有水流出的,特别是当伫立或者打嗝的时候,会不自觉有水流出的。一般自然破膜后12小时之内会再次出现宫缩。如果破水12小时还没有再次出现宫缩,可以实施下胎解决。破水后有可能再次出现脐带脱垂,胎心音变动,羊水污染等情况,需要有密切仔细检查胎心音。需要强调的是保持个人卫生,多喝白开水,避免熬夜,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1个回答
我刚刚剖腹产生完小孩,正在坐月子...
,一般建议剖宫产术后42天内禁性生活的,以免子宫复旧不良,尤其是除了破皮的情况下,会引来宫内传染的风险。一般产后六周约莫彻底恢复绝经,如果同房没作好避孕措施一样可以分娩的,建议剖宫产后严格母乳喂养至少两年以上是相对安全的。平时清淡饮食为基础,少吃辛辣刺激油腻食物有利于彻底恢复。需求注意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多晒太阳,避免食辛辣刺激食物。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