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肾衰

>

只要诊治及时,慢性肾衰是可以控制的

只要诊治及时,慢性肾衰是可以控制的

  2001年的一个夏天,尹姨从广东南海来看病。她告诉我:她患“贫血” 已经3年多了,曾在湖南某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医生诊断为“贫血”,经多次输血治疗,但效果不好。因全家都在南海打工,收入不多,难于承担多次输血的费用,已将近半年未输血了,病情因此一天天加重。其弟媳遂带她前来找我。她当时的表现是疲倦乏力,稍微活动即感气促,面色蜡黄,除此之外,无其他不适。血常规检查结果是:红细胞1.5×1012/L,白细胞3×109/L,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80×109/L。尿常规无明显异常发现,单凭这二项检查结果,很容易使人想到贫血的诊断。但她的生化检查结果是:肌酐278umol/L,尿素氮24mmol/L,血脂偏高,肝功能、胆红素等其他各项指标未见异常。综合考虑上述结果,病人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贫血,二是肾功能不全(即肾衰)。其中肾功能不全可以导致贫血,再加上患者多次输血治疗病情无改善。于是判断她的病情属于肾功能不全所导致的肾性贫血,按照肾性贫血,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2周后,血常规检查的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证明当时的判断准确无误。随后一直按肾功能不全,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至今病情稳定。

  通过这一病例,我想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

  不论何种疾病,在没有查清病因、明确诊断之前(当然,一些根本查不到病因、暂时无法诊断的疾病是例外)建议不要盲目治疗,否则适得其反,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有可能耽误治疗、加重病情,严重的有可能导致死亡。例如肾性贫血的治疗就与普通贫血的治疗完全不同。肾衰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它是正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主要是肾产生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2)铁的摄入减少;3)叶酸缺乏;4)肾衰时红细胞存活时间缩短;5)体内缺乏蛋白质;6)尿毒症毒素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遏制作用;7)血液透析过程中失血或频繁的抽血化验。同时可能会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表现为皮下瘀斑、鼻出血、妇女月经过多等。治疗主要是注射EPO,补充叶酸、铁剂及注意营养物质的平衡。一般情况下不适宜输血治疗,除非血红蛋白低于50g/L,病人不输血会有生命危险,否则不主张输血治疗。因为输入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将不断衰老、死亡,短期内产生大量的含氮废物,使体内的有毒物质大量堆积,加重肾脏负担,促进肾衰的发展。

  另外,生病了建议到医院去看医生,不要怕麻烦,更不要为节省费用,不到医院看病,自作主张到药店买药吃,否则后果难以预料。尤其在当今社会,药店随处可见,药店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药品名称五花八门,我们做医生的有时都难辩真假,更不用说广大患者,一不小心就会吃错药。如果不方便到医院看病,至少要向专业人事咨询一下相关知识,大多数正规药店都配有执业药师或住店药师,请在买药之前告知自己的病情,向他们咨询一二。千万不要听信那些受金钱利益驱使的人鼓吹“某某药是治疗某病的**药,最适合你服用!”,适不适合只有他们知道,十有八九你将成为受害者。

肾衰在线咨询

更多

肾衰会引起拉肚子

慢性肾衰竭可以引起腹泻。慢性肾衰竭可以引起消化酶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饮食上不注意易导致胃肠道感染,均可以引起腹泻。随着慢性肾衰竭的进展,体内多种毒素的积聚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患者可以出现消化...

1个回答

怎么样会引起肾衰竭

肾衰竭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肾前性因素:由于血容量的不足,肾脏的缺血,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大出血、大量的丢失液体等情况。 2、肾性因素:就是肾脏疾病所导致的,比如各种的肾炎、肾病、肾小管损伤、间质...

1个回答

肾衰无尿治疗

在肾衰竭无尿期治疗过程当中,其治疗原则在于:加强对患者的液体管理,积极的稳定患者的内环境,调解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对相关指标(比如离子情况,酸碱情况等)进行严密的监测,同时能给予及时的处理。与此同...

1个回答

为什么肾衰会引起贫血

肾衰可导致贫血,肾衰竭的患者会引起肾性贫血,是由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慢性肾病不断发展,残余肾功能下降,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等原因造成。另一方面残余的肾功能无法对贫血引起的缺氧刺激产生足够的应答反应,...

1个回答

急性肾衰引起水中毒

水过多和水中毒的治疗方面:第一、要积极的治疗原发病。第二、急性水中毒的病比较急,精神神经症状突出,如头痛、精神紊乱、甚至昏迷。病情进一步发展有脑疝的可能,以致心跳呼吸停止。第三、慢性水中毒病情发展缓慢...

1个回答

肾衰能引起咳嗽吗

慢性肾衰竭不一定会引起咳嗽。慢性肾衰竭有可能是低血压以及脱水还有休克造成,也有可能是长时间服用药物导致,还有可能是高血压肾小球动脉硬化以及遗传性疾病有关系,也不排除是长时间肥胖或者是吸烟以及营养不良导...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