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保留灌肠:中药保留灌肠是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是适用于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而不能服药的病人。常用方——清氮汤:大黄、生牡蛎、附子、蒲公英、石韦、丹参,水煎浓缩至 150~200ml灌肠,保留1小时,每日1次,每一疗程10~14天,间隔3~4天再开始下一疗程。中药灌肠,一方面刺激肠粘膜,使肠道充血,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体内氮质随肠道分泌液排出体外;另一方面,通过泻下和解毒作用,加速食物残渣的排泄,抑制肠道菌丛的生长,从而减少肠腔内蛋白质的分解,使肠源性氮质吸收减少。总之,中药保留灌肠能促进血液及肠管周围组织向肠腔中分泌代谢产物,并排出体外,丛而减轻氮质潴留,减轻了健存肾单位的负担,缓解了临床状,延缓了肾衰的进行性发展。
2静脉注射制剂的应用:如血栓通粉针、血塞通粉针、疏血通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
3中药外敷:将肾衰外敷药物(主要有附片、川芎、沉香、冰片等)研末,用1.9%桂氮酮溶液调和,外敷于双侧肾俞、关元穴位,每3日换药一次,4次为1疗程,一般使用2~4个疗程。其作用机制,一方面是药物通过刺激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的肾俞、关元穴位,从经络间接作用于肾;另一方面是药物通过肾区皮肤透入,直接作用于肾。即具有经穴位和经皮肤吸收的双重作用,从而达到温肾和络、利尿泻浊的治疗作用。
4浴汗疗法:除大小便之外,汗液也是排除体内潴留毒素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此原理,用中药(川椒、红花、苍术、防风、羌活、独活、麻黄、桂枝、细辛、艾叶)水煎液加入温水浸泡双脚,使周身汗出,有一定疗效。也可将麻黄、桂枝、细辛、羌活、独活、苍术、红花各30g,加水煮沸20分钟后倒入浴盆,放入浴罩内或洗澡间,浴洗30分钟,浴间须保持适当温度,使周身汗出。
在高温情况下,汗液分泌大增,加入温经解表药麻黄、桂枝、细辛等和活血药红花,加强了发汗作用。Scr、BUN等代谢产物随
肾衰在线咨询
更多
肾衰会引起拉肚子
慢性肾衰竭可以引起腹泻。慢性肾衰竭可以引起消化酶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饮食上不注意易导致胃肠道感染,均可以引起腹泻。随着慢性肾衰竭的进展,体内多种毒素的积聚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患者可以出现消化系统的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症状。慢性肾衰竭的患者饮食上一定要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腹泻。
1个回答
怎么样会引起肾衰竭
肾衰竭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肾前性因素:由于血容量的不足,肾脏的缺血,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大出血、大量的丢失液体等情况。 2、肾性因素:就是肾脏疾病所导致的,比如各种的肾炎、肾病、肾小管损伤、间质性肾炎、肾血管的病变等。可以是肾脏的自身疾病,或其他的疾病所导致的肾脏损伤。 3、肾后性因素:由于尿路的梗阻所致,比如结石、肿瘤、腹膜后纤维化,造成输尿管的狭窄,肾积水导致
1个回答
肾衰无尿治疗
在肾衰竭无尿期治疗过程当中,其治疗原则在于:加强对患者的液体管理,积极的稳定患者的内环境,调解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对相关指标(比如离子情况,酸碱情况等)进行严密的监测,同时能给予及时的处理。与此同时应该对患者进行相关的预防感染或控制感染措施使用,积极控制原发致病因素或基础疾病,必要时给予肾脏替代治疗纠正水盐代谢紊乱,离子失衡,酸碱失衡,清除毒素等。
1个回答
急性肾衰引起水中毒
水过多和水中毒的治疗方面:第一、要积极的治疗原发病。第二、急性水中毒的病比较急,精神神经症状突出,如头痛、精神紊乱、甚至昏迷。病情进一步发展有脑疝的可能,以致心跳呼吸停止。第三、慢性水中毒病情发展缓慢,常被原发病掩盖。血钠125毫摩尔每升的时候,有疲倦、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的表现。血钠115毫摩尔每升的时候,出现头痛、嗜睡、精神错乱等精神神经症状。血钠110毫摩尔每升的时候,可以发生抽搐和昏迷。
1个回答
肾功能衰竭早期症状有哪些?
肾功能衰竭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只有当肾脏即使全力以赴也不足以保持人体所需时才会再次出现尿毒症的表现出。尿毒症可牵连到多个器官、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胃肠道等都可受罪,而且症状也比较复杂。患者最早感觉的不适是不想吃晚饭、肚子不舒服,之后再次出现恶心、干呕、口腔溃烂、嘴里有一股尿臭味,甚至再次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再次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诊,决定正确的疗法,有助于病情的压制转好。
1个回答
痛风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吗?
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致使嘌呤分解代谢障碍和血清尿酸持继下降所引来的疾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痛风如果压制不好确实会引来肾功能衰竭,所以要尽量压制病情,减低尿酸值。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做的饮食有节,规律作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调节身心健康,保持自身卫生.避免因抵抗力下降而导致细菌入侵。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