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肾盂肾炎

>

慢性肾盂肾炎突然变急性

慢性肾盂肾炎突然变急性

  35岁的沫沫有着7年的慢性肾盂肾炎,7年来她饱受慢性肾盂肾炎以及其反复发作带来的痛苦。

  两个月前,当尿频、尿急、尿痛及灼热感,小便黄赤,全身乏力等熟悉的症状再次来袭时,沫沫忽然有种疲惫感,这个疾病究竟要折磨她到什么时候呢?

  在家人的陪同下,沫沫再次来到了医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体温38.1℃;下肢水肿,肾区叩痛阳性。血常规未见异常;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血细胞(++),蛋白(H),尿培养最早性。沫沫被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当诊断出来的时候,沫沫终于决定去寻找中医治疗的办法,希望能够将慢性肾盂肾炎连根拔起。

  经中医诊断,沫沫的详细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灼热疼痛,小便黄赤,小腹胀痛下坠,喜暖畏寒下肢水肿,头晕心悸,气短懒盲,神疲纳呆,腰痛,舌淡,苔白滑,脉沉。中医诊断为淋证,是由脾肾两虚,湿热下注所致。医生根据沫沫的辨证类型以清利湿热先治其标,健脾补肾后治其本为原则,先予小蓟饮子合八正散加减。

  药物组成:小蓟,滑石,藕节,生地黄,蒲公英,篇蓄,瞿麦,车前子(包煎),白茅根,通草,知母,黄柏,竹叶,炒蒲黄。共6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上方服用6剂之后,沫沫的尿频、尿急、尿茸赤、灼热感、下肢水肿等症状明显减轻,于是医生嘱咐她继续服用6剂。

  三诊时,沫沫尿道刺激的症状均已消失,但是仍感到四肢发凉,畏寒等。经过医生诊断,沫沫的膀胱湿热基本消除,但脾肾阳虚的症状却愈发明显,于是医生改为温经散寒、健脾燥湿法进行治疗。

  方药组成:桂枝,吴茱萸,竹叶,干姜,苍术,白术,乌药,滑石,车前子(包煎),白茅根,蒲公英,篇蓄,瞿麦。

  如此,前后经过三次调整药方,直至沫沫第五次问诊时,其所有症状均已消失,并且复查尿常规及尿培养均为阴性,烦扰沫沫7年之久的慢性肾盂肾炎已基本痊愈,医生嘱咐沫沫服用归脾丸、肾气丸以巩固治疗。

肾盂肾炎在线咨询

更多

肾孟肾炎怎么治疗

肾盂肾炎的治疗原则一般分为以下几点:1.尽早控制感染,去除诱发疾病的不良因素和对症处理。2.如果出现感染,一般建议使用适当的抗生素,3天后无好转则建议使用其他抗生素。3.治疗要用够疗程,一般为11-15天,康复7天后建议患者到医院复查,5周后无脓尿及茵尿方可认为康复。4.建议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

1个回答

得肾炎怎么治疗

肾炎首先需要明确是什么类型的肾炎,再制定治疗方案。大多都要通过肾活检才能明确具体的肾炎类型。肾炎的常规治疗有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优质低蛋白饮食,肥胖患者要减轻体重。如果血压高,需要降压治疗,可以采用ACEI,如贝那普利、ARB类,如氯沙坦的药物来帮助减少蛋白尿。如IgA肾病患者蛋白尿,血尿较多,肾脏病理上活动病变,需要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晓悉来治疗。如膜性肾病,存在大量蛋白尿时,可以小剂量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

1个回答

扁桃体能引起肾炎

扁桃体炎是可以引起肾炎的。扁桃体炎感染的细菌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而肾脏与扁桃体具有链球菌的相同或相似抗原,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入侵后,体内产生免疫应答,应答后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到肾脏,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宝宝患有扁桃体炎,应及早的进行治疗。并密切监测血常规、炎性指标、尿常规、抗“O”等检查,如出现肾炎的症状,应注意卧床休息。

1个回答

慢性肾炎治疗方案

慢性肾炎的治疗要针对免疫发病机制的治疗,常包括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有效清除体内自身抗体和抗原抗体复合物。针对非免疫发病机制的治疗,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肥胖、蛋白尿及肾内高凝状态、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氧化应激等治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如ACEI/ARB是延缓肾脏病进展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1个回答

肾盂肾炎需要治疗多久

肾盂肾炎要治疗多久要根据病情程度和个人的身体情况来决定。一般情况下急性的肾盂肾炎治疗的时间比较短,通常可以口服药物和静脉滴液抗生素药物治疗,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而慢性的肾盂肾炎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主要是为了彻底治疗,治疗时要按照疗程治疗,一般需要静脉滴液一个月左右,治疗过程中不要随便停药,应该按时复查,确定治愈后在医生指导下停药。

1个回答

急性肾盂肾炎怎么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主要是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急性发作期需要使用抗生素药物来控制炎症的发展,比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对于出现水肿症状的,应该及时使用利尿的药物。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通常会伴随着高热寒战等症状,也要及时使用退热药物。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肾炎应该遵循疗程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做敏感实验,然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这样可以彻底治疗。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