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体检

>

怎样跨过妇检心理“门槛”

怎样跨过妇检心理“门槛”

  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到妇产科作检查无疑是充满了惊惧和迷惑。究其因,除了因为作妇检要暴露隐私部位接受医生的检查,以及回答一些令人尴尬的问题外,更因为有些人担心这种检查会伤害自己。那么妇科检查到底查些什么,它是否真的很可怕呢?

  “不,妇科检查并不可怕!”对于这个问题,专家很认真地作了否定的回答。“妇科检查是很普通的检查,它的作用是对一些妇科疾病作早期预防以及早期治疗。许多妇科病是没有早期症状的,例如卵巢肿瘤,它的发病率很高,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一个主要疾病。在它I期II期的时候是没有症状的,直到III期IV期才会觉得肚子胀,吃不下饭,因为这时候已经有腹水了。而很多妇女来医院看病,往往都是觉得很不舒服了才来,结果发现已经是卵巢癌后期了,失去了较好的治疗机会。”

  据了解,在国外,女性很重视作妇科检查,不论有没有觉得不舒服,都会很自觉地定时去查体。而国内除了文化层次较高的女性外,很多人根本没有定时查体的意识。

  其实妇科检查很简单,首先医生看外阴有无肿瘤、炎症、尖锐湿疣之类。其次是阴道检查,看看有无阴道畸形、阴道炎症、白带异常。宫颈检查要看一看有没有宫颈炎症、宫颈糜烂等。为了防止肿瘤,还要作个宫颈刮片检查,也就是防癌涂片检查,如果有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几乎90%都能查出来。有的病人怕作刮片很疼,其实它一点也不疼,没有任何感觉,往往大夫做完了病人都不会察觉。

  此外,妇科检查还包括触摸检查子宫的大小、形态以及子宫的位置是否正常。有的女性是子宫后位,来月经时常常会有腰骶部疼痛的感觉,发生子宫脱垂的几率也很大,像这种情况在妇检时医生就会帮助给予纠正。别的像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粘连等疾病通过妇科检查都能查得出来。有的女性觉得子宫内膜有问题,并且月经没有规律,类似这种情况医生会建议作B超来查一查宫腔。这一系列的检查都是常规检查,没有什么痛苦,也不会对女性身体造成伤害。

  除去恐惧心理,国内女性特有的羞涩和保守的观念也是阻碍她们作妇科检查的一个因素。对此,张大夫说这是没有必要的。作为医生,早已看过成千上万种外观和大小各异的身体各部位,对他们而言,这与“性”无关,只不过是人体构造的一部分,大夫所要做的就是检查这一部分是否有疾病存在。如果女性在查体时过于紧张会令腹直肌像两块板子一样,医生便会什么都摸不出来,这样就失去了检查的意义。因此在检查时女性应尽量放松,配合医生检查。

  女性35岁以后肿瘤发病率逐渐增高,因此35岁以上的女性应一年检查一次。但这并不是说年轻女性就可以掉以轻心,因为有不少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年轻化,例如宫颈癌,前几年的发病率在30-40岁,现在则是在20多岁了。此外,经济条件特别差的女性,即使身体没有什么毛病也应两年查一次。对于来查妇科的未婚女性,由于涉及处女膜的原因,一般是不作阴道检查的,要查也是肛查。妇科检查的费用一般在80元左右,只要是有妇科门诊及合格的妇科大夫的医院都可以做。

体检在线咨询

更多

免疫力低下容易患哪种病?

免疫力低下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免疫力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免疫力正常时,可以及时清除病原体、人体发育异常的细胞、人体内衰亡的细胞及其产物,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免疫力低下时,人体容易发生细菌、病毒、真...

1个回答

免疫力低下的皮肤病有哪些

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发生的皮肤病,一般多是感染性的,如带状疱疹、脓疱疮、毛囊炎、真菌性皮肤病等。 免疫系统就相当于我们的防御系统,皮肤就相当于我们的防御屏障,当我们的免疫力低下时,患上某些皮肤病的几率就会...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

经常患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烧,是由于体内的免疫调节功能下降所引起的。建议用中药调养,优点是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机体内在的免疫调节能力。虽然没有西药见效那么快,但是对于经常病毒感染的人来说是相当不错的,如果用头...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八天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乱用药。首先要去医院检查血常规,判断是细菌感染亦或病毒感染。然后有些诊所不具备检测条件,所以都是靠经验来判断的,这样会有误差,因为短期发热对身体不会有很大影响,但如果持续发热对人...

1个回答

宝宝牙龈红发烧

两岁宝宝牙龈红且发烧,通常见于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应该是孩子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牙龈发炎导致发烧,通常见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或者厌氧菌感染引起,一般有龋齿的小孩容易出现;第二,也有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牙龈长疱...

1个回答

宝宝身上红疙瘩发烧

孩子发烧,身上起红疙瘩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局部皮肤粘膜过敏反应、蚊虫叮咬、皮下细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也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的出疹性疾病,常见的有水痘、麻疹、猩红热、幼儿急疹,都有可能引起发烧,...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