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糖尿病眼病

>

适合糖尿病眼病患者的饮食有哪些

适合糖尿病眼病患者的饮食有哪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疾病却对它很眷恋。如果发现眼部有什么不适千万不能轻视。眼睛疾病有眼肌麻痹、出血性青光眼、视神经病变、虹膜睫状体炎、虹膜玫瑰疹等,这些都的糖尿病的症状。患者们要提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和好的糖尿病治疗方法,还要配合糖尿病眼病的饮食。首先,糖尿病眼病患者要知道一点,就是糖尿病眼病患者不需要严格的饮食控制,严格的饮食控制可能会使患者面临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糖尿病眼病患者只要能够做好饮食清淡,不要吃太多辛辣、油腻的时候就好了。而有些食物,是糖尿病眼病患者可以多吃的,并且,会有利于糖尿病眼病患者控制病情。下面专家为您详细的介绍糖尿病眼病饮食的相关知识。

  洋葱(葱头):味淡性平,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也用洋葱50~100g水煎服,也可作菜食用。

  玉米须煲瘦猪肉:玉米须30g,瘦猪肉100g,煮熟饮汤食肉,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

  枸杞子蒸鸡:枸杞子15g,母鸡1只加料酒、姜、葱、调料,共煮熟食枸杞子、鸡肉,饮汤。适用于糖尿病肾气虚弱者。

  苦瓜焖鸡翅:苦瓜250g,鸡翅膀1对,姜汁、黄酒、调料、植物油适量,先炒鸡翅膀,后入苦瓜、调料,熟后食肉饮汤。

  沙参玉竹煲老鸭:沙参30~50g,玉竹30g,老雄鸭一只,葱、姜、盐少许焖煮熟后食肉,饮汤。适用于中老年糖尿病。

  清蒸茶鲫鱼:鲫鱼500g,绿茶20g左右,蒸熟,淡食鱼肉。适用于糖尿病。

  萝卜煲鲍鱼:干鲍鱼20g,鲜萝卜250g,加水煲熟,食肉饮汤。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

  黄鳝:具有降糖作用。用黄鳝制做的药膳有:参蒸鳝段,内金鳝鱼,烩鳝鱼丝,归参鱼鳝,翠皮爆鳝丝等均可选用。

  清炖甲鱼:活甲鱼500g,葱、姜、笋片、酒适量,炖熟饮汤。适用于老年糖尿病肾阴不足患者。

  韭菜煮蛤蜊肉:韭菜250g,蛤蜊肉250g,料酒、姜、盐少许,煮熟饮汤食肉,适用于糖尿病肾阴不足者。

  玉米须炖龟:玉米须100g,乌龟1只,葱、盐、料酒适量,炖熟食肉饮汤。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眼病在线咨询

更多

糖尿病眼病都有哪些治疗的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主要的定身疾病,然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取得规范的治疗,大多数可以彻底摆脱失聪的危险建议你采取中药互相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西药互相配合动用能修补胰岛细胞,稳定糖尿病症状,防止并发症,有效减低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糖耐量及胰岛受体敏感度,无须节食,无须服食其它降糖药物,单独服食即可,可以有效保卫国家胰岛,减低血糖,降低自动免疫,既是血糖抑制剂,又是胰岛素增敏剂,同时又增加胰岛素受体功能。因为糖尿病往往使多个系统和器官受罪,病情复杂,相互影响。

1个回答

饮酒与糖尿病眼病问题有关系吗?

眼病这个考虑为糖尿病并发症引来的,如果是经常饮酒,这个是可能会引发血糖升高,对治疗不利的所以有糖尿病的人要留意尽量不要饮酒,另外就是吃了药物没什么效果,可以考虑去医院仔细检查下,必要是可以考虑换新药物。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患者病情不同所以采取的医治方法也就不一样,因此需要患者尽快去专业一样进行详细检测,才能对症下药。

1个回答

糖尿病眼底病变怎么回事?

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紊乱的疾病,如果长期处在高糖环境会伤及全身的器官,从而会致使视网膜呛水,进而产生视网膜病变,最终致使失聪,一般需要有积极地控制血糖和血压,尽快到医院进行复诊。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患者病情不同所以采取的医治方法也就不一样,因此需要患者尽快去专业一样进行详细检测,才能对症下药。

1个回答

糖尿病眼底病变分期如何分期?

一期是视网膜有小的出血点且有微动脉瘤,二期是有破皮斑且有黄白硬性沁出,三期是有软性沁出有破皮斑,四期是有新生血管及玻璃体出血,五期则有新生血管及纤维纤维化,六期则是在五期基础上有视网膜脱落,所以要留意控制病情。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患者病情不同所以采取的医治方法也就不一样,因此需要患者尽快去专业一样进行详细检测,才能对症下药。

1个回答

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眼底病怎么办

您的症状考虑可能会是结膜炎有关系,到是不像眼底病。眼底病最基本的治疗也是控制好血压和血糖,如果非常严重了,可以做激光。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患者病情不同所以采取的医治方法也就不一样,因此需要患者尽快去专业一样进行详细检测,才能对症下药。

1个回答

糖尿病眼病能治疗好吗?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只要发觉的早,积极互相配合医生治疗,是可以缓解的,因糖尿病眼病可能会致使病人失聪,所以一旦发觉必须尽早去医院复诊。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患者病情不同所以采取的医治方法也就不一样,因此需要患者尽快去专业一样进行详细检测,才能对症下药。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