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外阴白斑

>

女性患有外阴白斑可以治好吗

女性患有外阴白斑可以治好吗

  女性患有外阴白斑可以治好吗?相信每位女性朋友对于外阴白斑这种妇科疾病并不会感到陌生,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一般会出现在患者的会阴以及肛门附近,对于患者的身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积极有效的治疗是非常的,临床上治疗外阴白斑的方法是非常多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希望下面的文章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疗法:

  黄柏15克,苍术15克,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荆芥12克,赤芍6克,红花6克,黄芪20克。上药加水煎汤去渣备用。取药液待其温度适宜时,坐浴,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2-4次。若患者对蛇床子、苦参、赤芍过敏,可改用白鲜皮30克、地肤子20克、丹参6克;硬萎型可加莪术10克。另外须配外涂药,增生型用外阴药膏,硬萎型用外阴药膏,混合型两药交替使用。中药坐浴后,涂于局部,每日2次。本方适用于肝经湿热、瘀血阻滞的外阴白斑病变。

  综合治疗:

  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是利弊共存的,所以疾病的最好治疗方法就是内服药及外用药结合,中西医结合,特别是对于溃疡和白斑面积较大的外阴白斑患者更应该这样做,这也是对自身健康负责的体现。

  手术治疗:

  过去认为,外阴白色病变有10%~15%恶变率,多主张手术切除。但术后复发率高达50%,再次手术也有复发的可能。手术后,患病外阴易形成疤痕,导致性交困难,性生活质量下降。近期研究还发现,外阴白斑的癌变率实际上低于5%,故手术治疗不主张扩大范围,建议手术只限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不典型增生或有恶变可能的患者。

  关于“女性患有外阴白斑可以治好吗”的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相信每位患者看后一定会有所了解了,外阴白斑患者发现疾病时,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以免影响了自己的病情。

外阴白斑在线咨询

更多

外阴白斑怎么治疗有效

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禁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或肥皂清洗外阴,忌穿不透气的化纤内裤,不食辛辣和易过敏食物。对瘙痒症状明显以致失眠者,可加用镇静、安眠和抗过敏药物。药物可以改善症状而不能痊愈,需长期用药。物理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者。手术治疗仅适用于病情严重、反复药物或物理治疗无效者。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怀疑恶变时需行手术治疗。

1个回答

外阴白斑吃什么食物

外阴白斑应该多吃清淡的食物,比如小麦、芝麻、杏仁等,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效果,有利于缓解外阴白斑导致的皮肤瘙痒现象,尽量不要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外阴白斑有可能是精神紧张造成的,但也不排除是感染或者内分泌因素导致的,并且和女性绝经也有一定的关系,通常表现外阴瘙痒以及排尿困难等情况,可以听从医生的指导采取局部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

1个回答

怎么治疗外阴白斑

外阴白斑,也称为单纯性苔藓,目前病因不明,是药物治疗的首选。治疗:1.一般处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不吃辛辣食物,不使用刺激性药物或肥皂清洁外阴,不穿不透气的纤维内裤。2、药物治疗: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控制瘙痒。常用的有氟轻松软膏和曲安奈德软膏,每天涂于患处3-4次。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会导致局部皮肤萎缩。因此,当瘙痒症状缓解时,可以停止使用高效类固醇药物,并且可以使用温和的药物,例如氢化可的松软膏,每天使用1-2次,持续6周。外用前,每天用温水洗臀部2-3次,每次15-20分钟,软化皮肤,促进药物吸收,缓解皮肤瘙痒症状。3.物理疗法:常用的方法包括聚焦超声、二氧化碳激光、氦氖激光、波姆光等。一般来说,外科治疗是不合适的。

1个回答

外阴白斑有哪些

外阴白斑分成纤维化型外阴白斑 、膨胀型外阴白斑、苔藓硬化型外阴白斑。外阴白斑是外阴局部血管与神经营养障碍引来的一种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外阴奇痒是主要症状。建议你不要动用刺激性的洗液擦洗会阴部,不要用洗衣服擦洗内裤。内裤穿棉质宽松,增强营养。去医院面诊仔细检查,明确确诊后再对症救治。需要声明注意多喝水,多注意清淡饮食,不要吃刺激性的东西。

1个回答

外阴白斑会不会发生癌变

外阴白斑疾病会有一定癌变几率,但是患者的病情轻重不同,是否及时采用正确的疗法治疗,也会有一定差异,所以说患者的病情是不是都容易癌变,不能一慨而论,想要预防癌变的情况出现,一定要积极对症的治疗,患者要先采用适合自己的办法控制住病情发展,之后还应该调整好饮食,生活习惯。

1个回答

外阴白斑癌变的症状有什么

外阴白斑也叫外阴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局部白斑样改变,伴有外阴瘙痒,外阴白斑。癌变的表现:不易治愈的外阴搔痒,各种不同形态的肿物,如结节状,菜花状,溃疡状肿物合易并感染,癌灶可以生长在外阴的任何部位,早期局部丘疹结节或小溃疡,晚期呈不规则的肿块,或伴有不规则的破溃,并且可以出现淋巴转移,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变硬。建议外阴白斑要积极的治疗。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