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哮喘

>

盘点过敏性哮喘的并发症

盘点过敏性哮喘的并发症

  过敏性哮喘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它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除此之外,过敏性哮喘还会引发一些并发症,折磨患者的身心健康,那么,过敏性哮喘疾病的并发症有哪些呢?了解过敏性哮喘疾病的并发症有助于过敏性哮喘的治疗和预防,下面我们一起了解过敏性哮喘的并发症。

  1、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在哮喘发作时,病人胸部隆起,双肩高耸,稍一活动就有明显气短,胸透时可见透光度增加,病人以为自己已经得了肺气肿,而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哮喘发作时呼吸困难,以至肺内许多气呼不出来,形成了与肺气肿相似的临床表现,可是一旦发作缓解,这些表现都是可以消失的。一些学者认为,哮喘病如果没有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有的人得病数十年后,也仍然可以没有明显的肺气肿表现。

  2、呼吸骤停和呼吸衰竭

  病人突然发生的呼吸停止。有一半的患者已连续发病几天后的用膳及咳嗽时,也可以发生在轻微活动后,发生这一严重并发症前,通常病情并不太重,也没有什么预兆。所以病人大半都在家中,家属的及时救治非常重要。如果呼吸停止后2到3分钟后没有恢复过来,也没有进行及时的人工呼吸等救治,就会发生死亡的现象。呼吸骤停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发病时的神经反射失常有关。这种并发症发生的机会虽然很少,但发生过一次骤停的人常有第二次发生的可能,应特别的警惕起来。

  3、气胸和纵隔气肿

  患者在呼吸时,由于胸壁的运动,像风箱一样,使气体能够进出肺脏。在哮喘发作时,由于小气管的阻塞,咳嗽时肺泡内压力可以更高,在这个时候某些较薄弱的肺泡就有破裂可能,破裂的肺泡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肺大泡(肺大泡【译】: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也可能气体顺着肺间质跑到纵隔形成纵隔气肿。较常见的情况是气体跑到肺外的胸膜腔,进而会造成气胸。

  4、肺气肿与肺心病

  长期哮喘可使气道壁增厚、管腔狭窄,肺内压力长期增高,最后形成阻塞性肺气肿,进一步会出现肺源性心脏病。

  5、过敏性哮喘猝死

  过敏性哮喘大发作时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导致严重的呼吸衰竭、体内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少数患者可在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导致猝死。

  6、肺部感染

  过敏性哮喘发病时气道痉挛,分泌物排出困难;气道上皮纤毛脱落使局部抵抗力降低,加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降低了人体的免疫力,使过敏性哮喘患者易于并发肺部感染。

  求医网温馨提示:为了防止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反复发作,患者要保持情绪乐观稳定,每当急性发病时,首要问题是情绪必须乐观稳定,千万不要紧张,尽量使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因为心情过于紧张,会使全身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氧的消耗量增加,容易加重缺氧。如心情稳定,全身肌肉也会随之松弛下来,呼吸亦渐渐趋于平稳,病人会感到轻松舒服。

  【参考文献:《哮喘病人谈哮喘》《哮喘门诊百问百答》《儿童哮喘问答》】

哮喘在线咨询

更多

六岁宝宝哮喘

6岁小孩哮喘病的话,一般是需要有采用输液药物的治疗方式,但是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则需要有实施手术救治的哮喘病,是一种比较难以自愈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就是由于隔代遗传或者是感冒发烧期间刺激致使的一种病根现...

1个回答

宝宝 哮喘怎么办

宝宝哮喘的治疗方法有:1.宝宝哮喘可以用负离子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对于哮喘的作用是特别显著的,而且对人体没有伤害性。2.负氧离子是通过调节身体力的免疫力细胞,让身体里的免疫力细胞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1个回答

怎么治疗和预防哮喘

哮喘多是由过敏因素诱发的,所以预防哮喘较好的方法就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感染也会导致哮喘的发作,故平时要注意预防感冒。平时生活中患者要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哮喘发作时要给予抗过敏的药物和平喘的药物...

1个回答

宝宝运动型哮喘

患有哮喘这个疾病的患者在平时要多加注意休息,尽量少进行一些激烈的运动,同事饮食也要注意清淡而非是辛辣刺激食物以及油腻高热的食物。除了注意饮食,还要注意休息。治疗哮喘当以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原则。主要...

1个回答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首先要缓解症状,可以采取雾化吸入或者口服扩张气管的药物,例如选择应用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也可以应用茶碱类的药物或者抗胆碱的药物进行治疗。开放通畅气道,并且持续吸氧的方法进行治疗...

1个回答

哮喘能引起咳嗽吗

通常这类患者,一般在早期时会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病变逐渐加重,或者是因为变异性哮喘早期症状比较轻,没有给予处理,后期会随着症状慢慢加重,咳嗽的频率会逐渐增多。所以针对这类患者,往往是因为接触空气中...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