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小儿保健

>

婴儿喂养与营养指导

婴儿喂养与营养指导

  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随着生长发育,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单纯乳类喂养不能完全满足6月龄后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婴儿需要由纯乳类的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逐渐转换,这个过程称为食物转换(旧称辅食添加)。婴儿期若断离母乳,仍需维持婴儿总奶量800 毫升/日左右。儿童营养需求包括营养素、营养行为和营养环境三个方面,婴幼儿喂养过程的液体食物喂养阶段、泥糊状食物引入阶段和固体食物进食阶段中,不仅要考虑营养素摄入,也应考虑喂养或进食行为,以及饮食环境,使婴幼儿在获得充足和均衡的营养素摄入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资源缺乏、日常饮食无法满足婴儿营养需要时,可使用营养素补充剂或以大豆、谷类为基质的高密度营养素强化食品。

  (1)月龄:建议开始引入非乳类泥糊状食物的月龄为6月龄,不早于4月龄。此时婴儿每次摄入奶量稳定,约180毫升/次,生长发育良好,提示婴儿已具备接受其它食物的消化能力。

  (2)种类:

  1)第一阶段食物:应首先选择能满足生长需要、易于吸收、不易产生过敏的谷类食物,最好为强化铁的米粉,米粉可用奶液调配;其次引入的食物是根茎类蔬菜、水果,主要目的是训练婴儿的味觉。食物应用勺喂养,帮助训练吞咽功能。

  2)第二阶段食物:7~9月龄逐渐引入婴儿第二阶段食物,包括肉类、蛋类、鱼类等动物性食物和豆制品。引入的食物应以当地食物为基础,注意食物的质地、营养密度、卫生和制作方法的多样性。

  (3)方法:婴儿食物转换期是对其它食物逐渐习惯的过程,引入的食物应由少到多,首先喂给婴儿少量强化铁的米粉,由1~2勺到数勺,直至一餐;引入食物应由一种到多种,婴儿接受一种新食物一般需尝试8~10次,约3~5日,至婴儿习惯该种口味后再换另一种,以刺激味觉的发育。单一食物逐次引入的方法可帮助及时了解婴儿是否出现食物过敏及确定过敏源。

  (4)进食技能训练:食物转换有助于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引入的过程应注意食物的质地和培养儿童的进食技能,如用勺、杯进食可促进口腔动作协调,学习吞咽;从泥糊状食物过渡到碎末状食物可帮助学习咀嚼,并可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用手抓食物,既可增加婴儿进食的兴趣,又有利于促进手眼协调和培养儿童独立进食能力。在食物转换过程中,婴儿进食的食物质地和种类逐渐接近成人食物,进食技能亦逐渐成熟。

小儿保健在线咨询

更多

小儿营养不良分级诊断标准是什么

儿童营养不良通常指的是起因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损耗营养素所造成的营养不足。可分为三度,一度营养不良体重减少15~25%脂肪层变薄,肌肉不坚实。二度营养不良体重减少25~40%,身长低于正常。三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40%以上,身长低于正常,发育迟缓,骨龄低,脂肪层消失,颌颧骨突出,老人貌。

1个回答

孩子营养不良怎么调理

孩子营养不良怎么调理,主要是看造成孩子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果孩子不经常吃饭,就从饮食和锻炼身体开始调理,如果孩子是因为身体比较弱,经常生病,可以从调节免疫力开始。如果孩子是因为饮食不均衡,挑食所造成的营养不良,可以适当的从饮食上来改变,比如给孩子做一些颜色表鲜艳的面食,或者是打一些蔬菜泥或者是水果泥,掺杂面食中包彩色的饺子。调节一定要从根源上去治疗,所以一定要找清楚孩子营养不良的原因是什么。

1个回答

生长发育迟缓是缺乏什么

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原因,有可能是遗传因素也有可能是儿童平时营养的缺失所造成的,所以平时要给孩子吃高蛋白质高营养的食物可以促进孩子骨骼的成长。建议有这种情况的患儿,家长及时带孩子去大医院就诊为好,早检查,早治疗,对小孩子以后也好,减少后遗症。

1个回答

儿童异食癖如何食疗

儿童异食癖患儿可以适当的补充锌元素,锌元素主要存在于海产品、动物内脏和肉类等畜类、蛋白质食物当中,像“含锌之王”非牡蛎莫属。据化验,动物性食品含锌量普遍较多,每一百克动物性食品中大约含锌3-5毫克,并且动物性蛋白质分解后所产生的氨基酸还能促进锌的吸收。

1个回答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缺什么

对于儿童来说,之所身体能够快速的进行成长,是由于体内的一种物质所来掌控的,也被称为生长素。当这种物质出现缺乏或者数量减少的情况,婴儿的身材就会变得非常的矮小,而且骨骼和各种器官的发育也不是很完整,此时应去正规的医院接受全面的检查,找出治疗方法。

2个回答

3岁小女孩头发黄且稀疏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头发黄常见的原因有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良和遗传因素等。建议医院血液科抽血检查一下微量元素情况,根据检查结果针对补充,注意饮食均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可爱,会给孩子烫发染发,这种情况应该避免,化学制品会给孩子的健康来带危害。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