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小儿耳鼻喉

>

如何预防儿童与婴幼儿的中耳炎

如何预防儿童与婴幼儿的中耳炎

  由于解剖结构与生理的原因,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较成年人更容易发生中耳炎,包括非化脓性中耳炎与化脓性中耳炎。所以中耳炎是儿童时期听力障碍的杀手,并有可能影响到儿童长大成年后听力明显受损。因此,预防儿童与婴幼儿中耳炎,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耳的解剖有何结构,听觉是如何产生的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分为三部分,即外耳(耳郭、外耳道二个部分)、中耳(分为鼓室、乳突、咽鼓管三部分)、内耳(内耳亦称“迷路”,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三个部分,并与神经相连,进入大脑)。

  “鼓室”形如火柴盒,是一个空腔,约有2mL大小的空间。鼓室内有三个听小骨,以及韧带、神经。鼓室有六个面(内、外、上、下、前、后),外侧面是鼓膜,并与外耳道孔相连,前面借助于咽鼓管通向鼻咽部,内面紧邻内耳。三个听小骨以关节相连并在韧带的支持下组成一个链状,称为听骨链。听骨链的外侧端与鼓膜相连属,内侧与内耳相连属。声音(声波)就是通过外耳道传至鼓膜,再传至听骨链,再传至内耳(耳蜗),由耳蜗产生生物电的冲动,经听神经传导至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咽鼓管”是一条管腔,从鼓室前上方通向鼻咽部。因此咽鼓管有二个开口端。鼻咽部的开口端称为“咽鼓管咽口”。正常情况下,空气从咽鼓管咽口进入,经过咽鼓管通道后,再进入中耳腔。咽鼓管的这种功能保持了中耳腔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的一致,从而使鼓膜与听骨链在声音(声波)的刺激下能够自由地振动,保证听力正常。

  咽鼓管咽口位于鼻咽部的外侧壁,咽鼓管咽口的前方是后鼻孔,后内侧是鼻咽部的后壁,婴幼儿,腺样体附着于鼻咽部的项壁与后壁,与咽鼓管咽口相邻很近;咽鼓管咽口的下方就是口咽部,口咽部有腭扁桃体与咽侧索,咽侧索的上端与咽鼓管咽口的距离较近。因此,鼻腔与鼻窦的炎症、鼻咽部的炎症、口咽部的炎症,都容易感染到咽鼓管咽口,使咽鼓管咽口产生炎症性肿胀、受压,或感染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二、中耳炎产生的最重要的病机是什么

  中耳炎包括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炎和非化脓性中耳炎两类。

  如果由于上述部位的炎症因素引起咽鼓管咽口的黏膜充血、肿胀,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如腺样体肥大、鼻咽癌肿瘤压迫),就可能产生咽鼓管咽口受到压迫,或咽鼓管管道受到压迫,从而导致咽鼓管阻塞不通。咽鼓管阻塞后,不能起到通气的作用,中耳腔内就会形成负压,于是引起鼓膜内陷,并进一步产生中耳腔内积液,积液被吸收后就可能产生中耳腔内的粘连,听骨链与鼓膜均不能自由地振动,从而引起明显轻度或中度耳聋。这就是非化脓性中耳炎产生的主要机理。

  如果细菌感染经过咽鼓管咽口进入,并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鼓室内化脓性炎症,将导致鼓膜穿孔,或者进一步引起听骨链的坏死,使中耳传导声音的功能受损,并出现耳内流脓和轻度或中度的听力减退,这就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机理。

  三、婴幼儿的咽鼓管解剖结构与生理有何特殊之处

  婴幼儿的咽鼓管结构与大龄儿童和成年人比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咽鼓管的特殊性: 婴幼儿的咽鼓管短,而且粗,约呈柱状,走行方向比较平直(约呈水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咽鼓管管径渐小,长度渐增加,行走的方向渐趋为上升型(爬坡状)。由于这一特点,在婴幼儿就要比较大儿童、儿童比成年人都更为容易发生化脓性中耳炎或非化脓性中耳炎。

  2、婴幼儿的生理特殊性:

  (1)儿童与婴幼儿的鼻咽部基本上都存在有明显的腺样体组织,腺样体组织与咽鼓管咽口相邻很近,当腺样体炎症性肿胀或腺样体生理性肥大时,就容易压迫并阻塞咽鼓管咽口,从而引起咽鼓管阻塞,产生非化脓性中耳炎;或者细菌直接经咽鼓管口再通过咽鼓管途径进入鼓室,引起化脓性中耳炎。

  (2)儿童时期,机体免疫功能差,以及发生急性传染病,这种情况就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急性慢鼻咽炎、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炎),这些部位的炎症性分泌物容易到达或进入咽鼓管口,从而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3)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乳汁返流,返流时乳汁从胃内逆出,经过咽喉、口腔而主,也容易经过鼻咽部与鼻腔而出,此时已经被细菌污染了的乳汁就人可能进入咽鼓管咽口,引起中耳炎。

  四、婴幼儿与儿童如何预防中耳炎的发生

  1、积极预防感冒:所谓感冒,就是西医所讲的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预防感冒的注意事项很多,较重要的有:

  (1)适时增减衣服,以免受凉,尤其在早晚、天气突然变冷变热之时、儿童玩耍与出汗后。

  (2)勿让小儿贪凉过度(如赤足、嬉水)、出汗过度;出汗后宜尽早换上干燥衣服;天气凉爽或寒冷,换衣服时注意保暖,不使受凉。

  (3)婴幼儿洗澡时水温不可过低,时间不可过久;天冷时浴室温度稍高;已经有感冒现象时,不宜洗澡。

  (3)避免进入空气不流通而人流较大的公共埸所。

  (4)注意婴幼儿的住所既要温度适当,又要空气有所流通,保证空气清新、湿度正常。

  2、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的各种急性炎症与慢性炎症。特别是有些人认为儿童流脓涕并无大碍,认为没有必要治疗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

  3、及时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小儿鼻腔有分泌物,容易后流进入鼻咽部,引起咽鼓管的感染,导致中耳炎。较大儿童可以自行擤涕,或以清洁柔软的纸巾轻轻擦除,擦涕时,令小儿稍用力擤除;婴幼儿则由家长或监护人帮助清理干净。可以用吸涕器吸除鼻涕,亦可以由家长或监护人(身体健康者)先清洁自己的口腔后,再轻轻含住小儿鼻孔,轻轻用力吸除小儿鼻内分泌物。

  4、注意掌握正确的擤涕方法:自行擤涕时,无论以什么方式擤涕,最重要的就是不可强行擤涕(对于成人也一样),以免涕液后窜,进入咽鼓管。

  5、对婴幼儿要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

  (1)母亲一般宜坐姿,将婴儿斜45度角怀抱授乳,不宜让婴儿过度平仰,以免乳汁溢入鼻咽部。

  (2)喂乳时速度不可过快,如果使用奶瓶,瓶嘴开口不宜过大或过多,以免突然吸食太多,引起乳汁溢入鼻咽部。

  (3)哺乳完毕后,不可立即将婴儿平躺入睡,应先将其立姿怀抱几分钟,并轻轻拍其背部,使吸乳时随同乳汁一起进入胃内的空气排出(此时则有打呃3~4个的现象),然后再让其入睡,则可以避免乳汁返流。

小儿耳鼻喉在线咨询

更多

耳石症是怎么治疗

良性位置性眩晕也称耳石症是由体位变化而诱发的前庭半规管疾病。主要症状是病人在头部体位变化时出现强烈的旋转性眩晕。耳石症有自愈的倾向,但是自愈的时间比较长,可能达到数月和数年,大多数都需要快速治疗。可采用抗眩晕的药物比如氟桂利嗪,异丙嗪,也可以采取手法复位,并进行前庭康复治疗的训练。以上治疗效果不佳,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可采取手术治疗。

1个回答

打鼾会引起鼻窦炎吗

打呼噜不会引起鼻炎,而鼻炎会引起打呼噜。鼻子部位有炎症,鼻粘膜就会处于充血的状态,充血会造成鼻腔通道狭窄,甚至堵塞鼻腔,就会导致打呼噜症状。这种情况在鼻炎治疗好以后打呼噜的症状就会自动消失,可以喝鼻炎通窍颗粒,或者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这样能缓解症状,鼻腔充血严重的还可以使用减充血的药物,缓解鼻塞,缓解打呼噜。

1个回答

每晚严重打鼾甚至障碍呼吸至醒什么病

打呼噜很严重,而且再次出现了呼息障碍的话,要留意仔细检查可有再次出现上呼吸道梗阻性的疾病,要去医医院五官科复诊,如果产生了慢性咽喉炎或者是鼻息肉的话,都会容易引来打呼噜的表现出,就会容易产生吸气功能再次出现障碍。要实施对症用药治疗,诊断后再用药。同时还要多歇息。

1个回答

哪里治疗打鼾最好?

打呼噜会容易产生,人体再次出现有呛水的症状,同时还会容易产生呼息,暂停会容易引来头晕乏力的症状要寻出引来打呼噜的原因实施对症救治,是由于尿道再次出现狭窄产生用嘴巴呼息再次出现的一种表现出,仔细观察可有再次出现鼻息肉的症状,可以采取手术的办法来实施摘除纤维化的组织。

1个回答

小孩打鼾是正常的吗?

你好,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一般是绝不会再次出现打呼噜的情况的,若是再次出现打呼噜的话,多是再次出现疾病所引发的,儿童再次出现打呼噜一般多与鼻炎、腺样体肥大等情况关于,需要有及时的实施仔细检查确认。若偶尔再次出现深度睡眠打呼噜的话,则可能会与枕头使用不当等情况关于,及时的矫正睡姿之后,就可以恢复正常。

1个回答

小儿打鼾怎么治

因为致使打呼噜的原因许多,比如说先天的咽喉部位狭窄,或者扁桃体肿大,身体肥胖等,所以需要有根据患者的症状,一一对应实施救治和重新调整,不能够采用制定的方式实施自愈,打呼噜的症状在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时候会更加严重,如果遇上感冒,支气管炎等情况,呼噜声会更大。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