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小儿骨肿瘤

>

小儿骨肿瘤的预防方法

小儿骨肿瘤的预防方法

  骨肉瘤常发生于青少年,下颌骨少上颌骨多见,并有损伤史。早期症状是患部发生间歇性麻木和疼痛,进而转变为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有反射性疼痛;肿瘤迅速生长,破坏牙槽突及颌骨,发生牙松动、移位,面部畸形,还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在X线片上显示为不规则破坏,由内向外扩展者为溶骨型;骨皮质破坏,代以增生的骨质,成日光放射排列者为成骨型。临床上也可见兼有上述两型表现的混合型。晚期患者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可升高,肿瘤易沿血道转移至肺。

  人群预防

  骨肉瘤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发病率占第1或第2位,且恶性程度很高,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乃至生命危害甚大,因此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持续性疼痛,此时病变可能已持续一段时间,许多病人总将关节周围的疼痛理解为关节扭伤,直至持续性剧痛的发生或触及肿块方来就诊。因此,人群预防的重点应是有关知识的普及,使人们增加对骨肉瘤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警惕性。卫生条件、医疗保健质量的提高是早期发现的保障,而人群知识的普及是早期发现的基础。所以应强调在青少年发现膝关节周围无明显外伤的疼痛时,早期应到有一定水平的医院检查,以利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存率,利民、利己。

  个体预防

  1、一级预防

  该病初起时可能没有症状,最早出现的症状往往就是疼痛。一旦出现疼痛,尤其是无明显的外伤史,这类青少年应尽快就诊检查。本病的发生可能与一些外界的刺激有关,如X射线等。因此应避免接触这些危险因素,如因某些因素不得不接触时,应注意防护,今后要定期复查直至20岁以后。某些良性病变亦可转变为骨肉瘤,如骨软骨瘤、巨细胞瘤、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等。对于有这些疾病的患者,更应警惕,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警惕可能发生恶变的信号,如原本不痛的出现疼痛,原本生长缓慢的突然生长迅速等。如出现这些征象,应立即去看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必要时可行活组织检查。

  2、二级预防

  骨肉瘤患者的预后与该病发现的早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当青少年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生于膝关节周围的疼痛症状时,父母切不可掉以轻心,以为是孩子顽皮外伤所致。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使许多肿瘤的早期发现成为可能,但骨肉瘤单抗药盒的制备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对骨肉瘤的分期亦多沿用外科分期系统,即GTM外科分级系统。其中良性为G0,低度恶性为G1,高度恶性为G2;肿瘤位于囊内为T0,位于间室内为T1,位于间室外为T2;无局部或远隔转移为M0有则为 M1。对于低度恶性的骨肉瘤和皮质旁肉瘤可采用局部切除或瘤段切除并配合化疗的方案,如为高度恶性,则应采用术前化疗加截肢加术后化疗的方案。因此骨肉瘤的发现早晚及其性质,对于手术措施的选择、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传统的治疗骨肉瘤的方法为截肢加放疗,此疗法的5年生存率在20%左右。化疗的兴起,使 5年生存率有大幅度提高。现在多被采用的是以大剂量的氨甲蝶呤为主的化疗方案。各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方案,大同小异,均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选用作用于不同周期的化疗药物,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大剂量的氨甲蝶呤。因此,我们强调手术的完成不是治疗的结束,患者应遵医嘱坚持定期化疗,才可能有良好的预后直至治愈。

  3、三级预防

  因为骨肉瘤的恶性程度很高,故目前的手术方法多采用截肢。在手术中要注意无瘤操作,尽量避免因手术所造成的种植或远隔转移。对于局部复发或远隔转移的孤立性病灶,日前主张仍采用术前化疗加手术切除加术后化疗的方案,仍可能有较好的预后。如为远隔部位的广泛转移,可采用化疗、支持治疗、关键部位的放疗等方法,目的为支持及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此类病人预后极差。

  由于假肢技术的提高,对截肢后残端的要求已不像以往那么严格,因此我们主要在保证彻底切除瘤组织并不违反肿瘤手术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患肢的长度。

小儿骨肿瘤在线咨询

更多

请问小儿骨肿瘤怎么治疗

根据团状高密度影,边缘呈“毛刺状”,腔内建新月形液性密度影考虑肺部恶性肿瘤的可能,且有胸腔积液。指导意见:若身体条件许可,最好手术治疗,结合化疗。

1个回答

想了解小儿骨肿瘤怎么治疗

你好!此情况一般为不会有后遗症出现的,建议积极观察即可,注意积极补充营养及维生素.注意低盐低脂饮食,积极定期复查确定

1个回答

想知道请问小儿骨肿瘤怎么治疗

脑积水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各又可分为交通性和非交通性.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梗阻在脑室系统;交通性脑积水的梗阻在蛛网膜下腔.两者的病因可归纳如下:(一)先天性脑积水主要由畸形引起.常见者有:1.脑导水管畸形又分为:①导水管分叉畸形;②导水管狭窄或闭锁;③导水管隔膜.2.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由于扁桃体,延髓及第四脑室疝至椎管内,第四脑室变狭长,正中孔与侧孔下移,使CSF循环受阻.本畸形可单独存在,但多数与脊髓脊膜膨出伴发,或与颅底凹陷症伴同.3.第四脑室正中孔及侧孔先天性闭锁少见,需与颅内感染后继发粘连引起者相鉴别.4.相当多一部分先天性脑积水可由于婴幼儿后颅窝肿瘤引起.5.其它一些先天性疾病,如软骨发育不全,颅颈交界畸形,脊柱裂,斑痣性错构瘤病,Dady-Walker综合征,胼胝体缺如,小脑回畸形等,均可伴发脑积水.(二)后天性脑积水主要病因有:1.颅内感染婴儿在母体内或出生后发生的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感染,皆可引起炎性粘连,造成CSF循环梗阻,从而产生脑积水.炎性粘连多发生在蛛网膜下腔或第四脑室出口处.2.蛛网膜下腔出血各种因素或病因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因血红细胞阻塞蛛网膜颗粒,或因血块机化粘连,造成蛛网膜下腔的粘连性梗阻,从而引起脑积水.感染和出血引起的脑积水,多为交通性脑积水.(一)手术治疗对进行性脑积水病儿,均需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效果较好;晚期大脑皮质已有萎缩及严重功能障碍者,手术效果较差.手术种类繁多,有减少CSF形成的手术;CSF颅内,外分流术;脑室系统梗阻远近端的旁路手术和解除梗阻病因的手术等.应据脑积水的因素或病因,梗阻性质和部位,选择较为合理的手术.对于非交通性脑积水,原则上应明确病因,尽可能地解除梗阻;如为交通性脑积水,可行分流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脑室心房分流术(V-AS)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当脑积水伴有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不交通的蛛网膜囊肿时,应同时作脑室和囊肿分流术;同理,当Dady-Walker畸形并存导水管狭窄时,应同时作脑室和Dady-Walker囊肿分流术.V-AS和V-PS均需13型贮液囊和CSF分流装置.常用的分流装置有国产NJS-4型分流管,Pudez-Heyer管和Holter-Spitz管.每种分流装置均有一特制的阀门,使液体单向流动,并能保持脑压于正常范围.V-AS与V-PS的近期效果相似.就术后并发症而言,V-AS主要有感染,且多为顽固性败血症和脑膜炎,若发生分流管阻塞,多在脑室端.而V-PS的主要并发症为分流管阻塞,多发生在腹腔端,若发生感染,多为腹腔感染.故多数文献认为V-PS优于V-AS.但George等的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分流术后感染与手术方式无明显关系,而与手术医师的操作技术有关,V-AS术后的顽固性败血症,可因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和勿将心脏端管插入过深而得以防止;而且V-AS的远期效果较V-PS为好.故作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V-AS优于V-PS.不过,在右心衰竭,近期开颅手术或气脑检查后颅内气体尚未完全吸收者,禁作V-AS.已作V-AS的病例不能再作脑气体造影.(二)非手术治疗适用于不能手术治疗的病例,或作为分流术的术前准备,以改善病儿的状况,赢得手术时机.包括中西药利尿剂,脱水剂等.对于继发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积水,还可行多次腰穿治疗.(三)分流术后并发症及处理1.感染分流术后总感染率为2.7~22%,小于1岁婴儿的感染率最高.有其他先天性异常的病儿,感染率也较高.分流装置的外部感染,可引起切口部位或分流管通过的皮下部位感染;若分流装置的内面感染,可产生脑室炎,菌血症(在V-AS)和腹膜炎(在V-PS).有时分流装置功能障碍(见下)为感染的唯一表现.少数感染病例毫无症状,仅在作分流矫正术时,作常规培养,方得以明确.分流术后一旦明确感染,就应将分流装置去除或更换新的分流装置,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作脑室内和静脉注射,对于去除分流装置后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者,应作脑室外引流.2.分流装置的功能障碍最初都不明显,仅在多次CT扫描复查时发现有进行性脑室扩大.进而表现为前囟的持久隆起,头围增长过度;在较大儿童,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处理时,应先判断分流梗阻的具体部位,再酌情作分流矫正术或更换分流术式.判断方法如下:当穿刺贮液囊抽不出CSF或当压瘪阀门后不能再充盈时,表明管的脑室端不通,常为脉络丛或血凝块堵塞所致;若难于压瘪阀门,需虑及阀门本身或远端分流管梗阻,常为血凝块(V-AS时),大网膜或纤维素块(V-PS时)阻塞所致;若分流装置经过的皮下通道积液时,提示腹腔管端有粘连或假囊肿形成,或因儿童生长,使远端管脱出腹腔.3.颅内血肿此类并发症通常见于3岁以上头围大,有显著脑室扩张的患儿,是引流太快的结果.并发硬脑膜下血肿者0.4%,硬脑膜外血肿者罕见.如能在术中少释放CSF,并选用高压的阀门(0.93~1.23kPa),可减少和防止此并发症.4.分流术后颅缝早闭少数脑室显著扩张的大头婴儿,如用低压或中等压力阀门作脑室分流术后,会发生颅骨重迭,导致颅缝早闭.选用高压阀门(0.93~1.23kPa),可防止这一并发症.1.婴儿硬脑膜下血肿或积液多因产伤或其他出血因素引起,可单侧或双侧,以顶额部常见.慢性者,也可使头颅增大,颅骨变薄.前囟穿刺可资鉴别,从硬脑膜下腔可抽得血性或淡黄色液体.2.佝偻病由于颅骨不规则增厚,致使额骨和枕骨突出,呈方形颅,貌似头颅增大.但本病无颅内压增高症状,而有佝偻病的其他表现,故有别于脑积水.3.脑发育不全虽然脑室也扩大,但无头围异常增大.突出表现为痴呆而无颅内压增高症状.4.积水性无脑畸形CT扫描可资鉴别.积水性无脑畸形时,CT片上除在枕区外无脑皮质,以及可见突出的基底节.5.巨脑畸形是各种因素或病因引起的脑本身重量和体积的异常增加.有些原发性巨脑可能有家族性,有或无细胞结构异常.本病虽然头颅较大,但无颅内压增高症状,CT扫描显示脑室大小正常.

1个回答

针对请问小儿骨肿瘤怎么治疗

你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因素或病因的很多,如骨髓生成血小板不足,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酗酒,巨幼细胞贫血,某些骨髓疾病,肿瘤放化疗等,建议去医院先检查清楚病因,才可以对症治疗。

1个回答

针对小儿流鼻血有什么方法治疗?

你好,一般流鼻血的因素或病因分为:第一种--鼻粘膜破皮,这是造成流鼻血最常见的因素或病因,也是习惯性流鼻血的主因.因为在鼻子靠近前端鼻中隔的地方,有三条小血管交会,这三条小血管十分脆弱,而且交织在皮肤表面很浅的地带,血管虽然细小但如果不小心被抠破,鲜血便会不断流出.第二种--鼻子内部肉芽发炎,一旦肉芽发炎,鼻息肉便会肿起来并且疼痛不已,常患的鼻窦炎,如果严重的话也会流出血脓.建议你还是去医院查明因素或病因针对性治疗.

1个回答

请问滑膜疝是怎么造成的

你好!从你的检查来看,要是局部的滑囊有少量积液,并不一定就是滑膜疝,这种情况极少见的,是因为局部的严重损伤,导致滑膜破裂而引起的,就是有脂肪组织进入滑膜腔内的一种病变,但这种病变不会导致下肢的症状.指导意见:从你的情况看,我建议你做一下腰间盘的CT检查(或磁共振检查,磁共振相对贵一些),才能确定.你的症状多是坐骨神经受压引起的症状,一般表现是下肢的沉重感或筋短的感觉,有下肢的酸痛感,也可以有麻木的症状等,这是坐骨神经受压引起的,病因多是腰间盘突出或膨出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的,少数可能是梨状肌综合征引起的(后者少见).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你多是腰间盘的突出或膨出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的,到正规医院骨科检查一下,医生可以通过手法检查(如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做出初步判断是否有坐骨神经受压,再决定是否做腰间盘CT检查.上述分析和指导意见供你参考,希望可以帮你解决问题.

2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