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小儿哮喘

>

小儿哮喘的诊断 您了解吗

小儿哮喘的诊断 您了解吗

  详细询问病史,寻找致敏原,了解家族及本人的过敏史,结合患儿呼气性吸

  困难,肺部的哮鸣音,诊断并不困难。但必须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及

  其他引起喘憋及呼吸困难的疾病相鉴别。实验室检查可见血中嗜酸粒细胞及嗜碱

  粒细胞增高,血清免疫球蛋白E 的水平增加。

  哮喘患儿的胸部X 线检查通常是正常的,少数病人可出现肺气肿征象。

  肺通气功能检查及气道反应性测定有助于哮喘的诊断,但年幼儿童难以配合,

  故对此两项检查受一定限制,此外皮肤变应原试验也可作辅助诊断。

  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国内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1993年制定的试行方案)

  (一)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计分法)

  1.计分法

  凡年龄<3岁,喘息反复发作者计分原则:①喘息发作>3次(3 分);②肺部

  出现喘鸣音(2 分);③喘息突然发作(1 分);④其他特应性病史(1 分);

  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病史(1 分)。

  2.评分原则

  (1 )总分≥5 分者诊断婴幼儿哮喘。

  (2 )喘息发作只2 次或总分≤4 分者初步诊断为可疑哮喘(喘息性支气管

  炎),如肺部有喘鸣音可作以下任意一试验:① 1%肾上腺素每次0.01ml/kg,

  皮下注射,15~20分钟后喘息缓解,或喘鸣音明显减少者加2 分。

  ②以舒喘灵气雾剂或舒喘灵溶液雾化吸入,观察喘息或喘鸣音改变情况,如

  减少明显者可加2 分。

  (二) 3岁以上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1.喘息呈反复发作者(或可追溯与某种变应原或刺激因素有关)。

  2.发作时肺部闻及喘鸣音。

  3.平喘药有明显疗效,疑似病例可选用1 %肾上腺素皮下注射o.Olml/kg,

  最大量不大于o.3mi /次,或以舒喘灵气雾剂或溶液雾化吸入15分钟,观察有无

  明显疗效。

  (三)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

  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痰少,运动后加重。

  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

  2.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

  3.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气道呈高反应性,变应原皮试阳性等可作辅

  助诊断。

  (四)病情分度 如 >5 岁儿童可同时参考最大呼气流速(PEF )及PEF 变

  异率。

  1.轻度 短暂发作<1~2 次/周,夜间发作<1~2 次/月,发作间期无症状,

  PEF 或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l)>80 %预计值,PEF 变异率<20 %。

  2.中度 发作>1~2 次/周,夜间发作≥2 次/月,PEF 或FEVl为60%~80

  %预计值,PEF 变异率20%~30%,活动受限制。

  3.重度 经常发作及夜间发作,PEF 及FEV<60%预计值,PEF 变异率>30 %,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小儿哮喘在线咨询

更多

小儿哮喘怎么治疗

关于儿童哮喘的治疗,最重要的是听从医生,哮喘的治疗主要分三大部分:1、避免变应原,哮喘其实是气道的慢性炎症,家长要去医院检查找出变应原以避免接触变应原; 2、治疗病因,目前是使用雾化激素类的药物,还可...

1个回答

患了小儿哮喘喘息怎样治疗

要仔细观察毛细支气管是否感染,肺部是否有炎症、高热的症状。适当用一些抗生素,如果是有炎症,可以吃些化痰止咳的药,排去体内的痰,严重患者较好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把体内的痰排出去。在服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身体...

1个回答

小儿哮喘的症状一般有什么

儿童哮喘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伴有呼吸困难,常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其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常...

1个回答

宝宝喘气声音大怎么回事

婴幼儿再次出现了喘气声很大的话,要留意仔细观察可有患上支气管肺炎,可以去医院做个肺部叩诊仔细检查来实施诊断,如果毛细尿道就会有炎症的话,就会容易产生分泌物不断增多,在呼息的时候就会容易产生有喘气声,可...

1个回答

三个月宝宝喘气粗怎么办

孩子喘息粗是由于呼吸困难引发的。也有可能是孩子呛水引发的建议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实施相关检查,以免耽搁救治的较好时期,平时可以适当的给孩子补许多钙,如果孩子在吃母乳的话,宝妈要多吃许多含有维生素和蛋白质...

1个回答

4岁宝宝喘气粗怎么回事

宝宝再次出现这种喘息儿粗的情况要特别注意,可能会是有一些炎症拥有这种情况,可以给孩子实施几下仔细检查,主要是查几下血,同时要做几下拍片仔细检查,看几下可有确认的炎症情况。一般如果诊断之后,可以决定动用...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