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throbocythemia)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也名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不高,多见40岁以上者。
本病也是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其出血机理是由于血小板量虽多,但有功能缺陷,如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减退、释放功能异常、血小板第三因子降低、5-羟色胺减少等;部分病人有凝血功能的异常,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V、因子Ⅷ的减少,可能是由于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引起;由于本病大部分发生在老年患者,可能合并血管退行性改变,易形成血栓,造成血管远端梗塞,梗塞区破溃出血。
病因
因血小板过多,活化的血小板产生血栓素,引起血小板强烈的聚集及释放反应,形成微血管栓塞,进一步发展为血栓。
晚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有肝脏和其他脏器的髓外造血。
临床表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每年发病率为0.1/10万人口。中数发病年龄60岁(范围2~90岁),好发于50~70岁。女︰男=1.3︰1。起病缓慢。约有20%的病人,尤其年轻患者,发病时无症状,偶尔因血小板增多及脾大进一步检查而确诊。1/3的病人就诊时表现功能性或者血管舒缩性症状包括血管性头痛、头昏、视觉模糊、手掌及足底灼痛感,末梢麻木。80%病人可表现有原因不明的出血及血栓形成而就诊。出血常为自发性,可反复发作,以胃肠道出血常见,也可有鼻、齿龈出血、血尿、呼吸道出血、皮肤、粘膜瘀斑,但紫癜少见。有时可因手术后出血不止而被发现。偶有脑出血,引起死亡。血栓发生率较出血少。国外报告血栓形成较国内多见。国内统计30%有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静脉以脾、肠系膜及下肢静脉为血栓好发部位。下肢血管栓塞后,可表现肢体麻感、疼痛、甚至坏疽。也有表现红斑性肢痛病,间歇性跛行。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可致呕吐、腹痛。肺、肾、肾上腺或脑内如发生栓塞可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可成为致死的原因。脾大见于80%以上的病例,一般为轻到中度肿大,少数病人有肝肿大。
治疗方法
确诊后开始用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对患者行血小板去除术 1~4次,每周1~2次,每次循环血量2500~4500 ml,血液流速40~50 ml/分钟,术中口服10%葡萄糖酸钙 2~4支以预防抗凝剂引起的低钙反应。
在第一次血小板去除术后,患者开始接受羟基脲和干扰素-α的联合治疗,羟基脲初始剂量为1.0 g,口服,2次/天,随血常规的检查结果酌情增减;干扰素-α(因特芬)3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
当血小板计数降至600×109/L左右时,停用羟基脲,单用干扰素-α继续治疗。另外,患者常规给予潘生丁、肠溶阿司匹林片、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辅助治疗。
羟基脲是目前国内常用于治疗PT的化疗药物,可通过抑制核糖核酸还原酶影响DNA的合成,抑制骨髓增生而使血小板计数下降并产生正常血小板,它对80%以上的PT患者有良好的疗效且价格便宜,但该药起效较慢,发挥疗效要1~2周,而且会影响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长时间使用会增加PT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概率。
干扰素-α是白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治疗PT的作用机制是在于它能抑制祖细胞的增生。患者用INF治疗后,外周血中成熟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与骨髓中祖细胞的同步减少。要保持血小板计数在满意的水平必须较长时间应用干扰素。
而且,干扰素-α同样存在缺点:发热、肌痛、头痛等不良反应,治疗周期较长,患者的医疗负担较重等。干扰素还抵抗巨核细胞生成的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而抑制CFU-F生长。
采取联合治疗的方法有更佳的疗效,且可以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可以对患者进行血小板单采术。此法可迅速降低血小板总数,并将自身血浆及其他成分回输,从而预防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缓解临床症状,这是其他治疗方法难以达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可作为近期对症治疗,不能抑制骨髓巨核系统增生过度活跃。
血小板去除术联合羟基脲、干扰素-α治疗PT,可迅速缓解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使两种药物的用量都得到了减少,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达到治疗上互相补充、巩固疗效的作用。
【本文由北总三院血液科供稿】
血小板减少在线咨询
更多
小儿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怎么预防?
小儿病毒相关吞噬血细胞综合征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在疫苗的研制上也存在困难,因病毒型别太多,无法控制所有型别。对于体弱或新生儿有密切接触史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3~6ml或胎盘球蛋白6~9ml。高热、皮疹、盗汗、体重减轻、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1~8周可自行缓解。
1个回答
儿童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孩血小板减少,有以下几种原因:一、可能是见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等,以及应用某些化疗药物后,常伴有贫血和白细胞的异常。二、血小板分布异常,引起血小板减少,如脾功能亢进、肝硬化、导致脾肿大,使血小板在肝脏脾脏滞留。三、现在生活中有很多危害性的射线存在,对人体的细胞产生危害作用,影响细胞的生成,所以射线因素也是儿童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四、长期服用的药物中也会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长时间内药物服用会影响人体细胞的生成,影响血小板的生成,也是引起儿童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
1个回答
新生儿巨细胞感染症状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症状,通常是鼻塞和咳嗽,还可能伴有呼吸速度加快以及呼吸困难现象,一般是在呼吸道方面出现症状,与肺炎比较类似,而有些患病的新生儿还可能伴有肝功能受损或肝酶增高现象。新生儿患上巨细胞感染后,要积极配合医生使用抗病毒和干扰素进行治疗,在用药时很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出现异常,多数在停药后能够恢复正常。
1个回答
地贫可以治疗
地贫是可以治疗的,但是一般是不能彻底根治的。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人体出现有溶血性贫血的病症,而且在发病之后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地中海贫血,对于地中海贫血一般是不能彻底的根治的,但是可以通过输血的方式来进行缓解,要定期的到医院进行检查,并且定期的进行输血的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和补血的食物,能够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1个回答
怎么引起血小板减少
人体血液里的“血小板”,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它的寿命平均为8~12天,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参考值下限,就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如果严重了,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也可出血、还可出现月经血量多、血尿等。皮肤上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多见于四肢,以下肢最常见,称为“紫癜”。医学上把这种病叫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个回答
严重低血钾症什么引起
考虑有可能和急性肠胃炎有关系,上吐下泻有可能会引起钾的流失,所以造成低钾血症。注意及时治疗腹泻,可以适当服用一些肠炎宁。并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流质食物为主。平时呕吐腹泻情况下要注意多补充一些水分,并且的话注意口服补液盐来缓解,症状严重要注意到医院。及时的补充钾。平时注意休息。积极锻炼身体,养好身体。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