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心脏神经官能症

>

心脏神经官能症疾病的病理原因

心脏神经官能症疾病的病理原因

  心脏神经症的病因和神经官能症相似,被认为可能与体质、神经、行为、外界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的神经类型常为弱型,其家庭成员中可有神经官能症。此类病人平时活动范围较为狭小,对环境事物较为淡漠、不感兴趣,多惯于抑制其情绪,抑郁和焦虑忧愁。在各种外来的负荷、刺激或劳损如精神上受到刺激或工作较紧张时,往往不能使自己适应于这种环境而易发病或使症状加重。家属中有较严重心脏病患者或有因心脏病而骤死者也常可诱发本病。也有由于患者缺乏对心脏病的认识,将某些生理性心血管功能改变如对医生所说的“生理性杂音”、“窦性心律不齐”等发生误解,或被错误地诊断为“心脏病”后亦常可成为起病因素。在体力活动较少,脑力劳动较多、循环系统缺乏锻炼的基础上,吸烟、饮浓茶或咖啡引起心脏搏动较为强烈或过早搏动,常可导致患者过分注意心脏而产生心脏神经症。心血管系统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起主导作用。交感神经使窦房结冲动发放加快,而迷走神经使窦性心律减慢。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时,交感和迷走神经的正常活动也受干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因而发生紊乱,产生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表现。精神、环境等的刺激可引起各种生理改变,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临床研究还显示本症患者对运动、心理学试验和疼痛刺激有异常反应,如运动时最大氧耗量较正常人为低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以及毛细血管血流减慢、血乳酸盐增多等。普萘洛尔等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治疗心脏神经症的疗效较好。这些患者同时伴有高动力循环的表现,如左心室喷血速度增快、心排血量增加、动脉搏动增强和偶见的收缩压升高。经普萘洛尔治疗上述表现可全部消失,更进一步支持本症存在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

  以上文章就是有关这方面问题的介绍,相信读者和患者朋友一定有所了解,对您肯定也能有所帮助。在此,专家建议患者和家属,病发原因还是要去医院进行科学规范的检查之后才能确定,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以便查明原因后能够及时针对性的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给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大的影响。当然如果您还有其他想要了解的问题,可以点击我们的在线咨询专家。

心脏神经官能症在线咨询

更多

心脏神经官功能症的症状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症状表现在心脏的有胸闷、心慌、气促、胸痛、呼吸困难,疼痛的部位不定,呈点状,呈针刺样、电灼样、隐隐的痛,这种疼痛与运动及劳累无关,深吸气或叹气后可以好转。另外它还会有手掌多汗、手颤抖、心率增快等症状。

1个回答

左胸处疼痛可能是什么原因

左胸处疼痛可能是有心脏神经官能症,在劳累之后,情绪激动之后会诱发疼痛症状的发作以及加重,在青年人群发生比较多,可以口服药物来止痛治疗,注意休息,不能劳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在活动之后也会导致局部症状的出现,是冠状动脉痉挛的一种表现,也可能肺组织感染之后出现了胸膜炎,也会表现局部的刺痛。

1个回答

心血管堵塞应该怎么办

心血管堵塞具体要看堵塞的严重程度,如果不是很严重可以用药物进行治疗,保守治疗。如果堵塞严重,血管狭窄程度大于75%,可以考虑介入手术。如果血管堵塞的非常复杂,那么需要进行搭桥手术。具体方式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动态影像后决定治疗方案。无论是哪种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需要选用抗血小板药物。

1个回答

心血不足的症状是什么

心血不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发作时心前区疼痛。大多数心前区位于胸骨后,这发生在活动和疲劳期间。表现为心前区闷痛、胀痛、灼热感,有时伴有肩背部放射痛,甚至出汗、濒死感,有时放射至左手无名指。此外,像一些艰苦护理不足的症状,疲劳和虚弱可能会发生,特别是在活动后,你会感到出汗不足,心悸和胸闷。心脏供血不足的一些症状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运动后的压痛、腹痛和颈紧。

1个回答

小孩子的正常心跳是多少

每分钟心跳频次的正常范围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年龄段相应正常范围也是有所区别的。新生儿正常心率是120~140次/分。小于一岁的儿童,标准心率范围是110~130次/分。而1~3岁的儿童,标准心率范围是100~120次/分。8~10岁的儿童,标准心率范围是70~90次/分。对于成年患者,相对正常的心率是60~100次/分。

1个回答

小孩心跳痛心跳的历害是怎么了

孩子在各阶段的心跳都是不相同的。一般在新生儿期,脉搏通常是在120~140次每分钟。1~2岁的孩子,脉搏通常在110~130次每分钟。2~3岁的孩子脉搏通常是在100~120次每分钟。4~7岁的儿童,脉搏通常是在80~100次每分钟。心率的变化与孩子运动睡眠情绪,发热,都有很大的因素。给孩子测量脉搏时,一定要在孩子安静的状态下进行。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