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心脏神经官能症

>

心脏神经官能症表现如下

心脏神经官能症表现如下

  神经官能症常见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我们医生谨慎而较少诊断。神经官能症可表现为多种多样的躯体症状,如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气急等心脏症状时,则称之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或简称为心脏神经症。

  心脏神经症可单独或伴随于心脏等疾病而出现:

  1、经全面检查,患者并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脏器疾病,却持久或反复出现上述心脏症状。

  2、患者虽有一般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但却有严重心脏症状,显然难以用原有心脏病解释。

  3、有心脏症状但并无心脏疾患,但患有中风、糖尿病或肿瘤等慢性病而使患者经常处于抑郁状态。

  我国某心脏病权威生前指出:心脏神经症常见,特别好发于原有心脏病的患者。

  临床常遇中年或中年以上病员,血压血脂稍高,心电图有轻度st—t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如再较胖和血糖略高,不论有否症状,由于具备了几项冠心病危险因子和一些心电图改变,诊断冠心病也是顺理成章的。医学知识的普及和病人间的相互心理感应,皆知心脏是个极重要的器官,得知心脏病后,不少病人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加剧,最常见的是胸闷胸痛,经仔细分辨,其中大多并非是真正的心绞痛,往往有如下特点:

  1、时间较长甚至整天闷痛,大叹气后可暂时缓解。少数为极短暂仅几秒钟的刺痛。

  2、部位广泛多变,但以心光搏动处多见。

  3、闷痛并不发生在劳力(如急步、上楼等)当时,而都发生于家务劳动等劳累之后。

  4、胸闷部位都常有压痛并有其他情绪功能色彩。务必注意,冠心病人出现的胸闷胸痛并非就是心绞痛。我们重证据,更要重“口供”(症状诉述),不少人乃因长期抑郁焦虑伴发了心脏神经症。

  年轻女性反复发作的突然严重气急伴有胸闷,并无心肺等疾病依据,是心脏神经症单独呈现的常见类型之一。

  明白这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打破病人因焦虑抑郁加重症状的恶性循环,使之精神解放。

  2、避免浪费大量不必要和对之无效的药物。至于久治不愈的心脏神经症,可请精神科会诊,也许抗抑郁治疗可使本病治愈。


【本文由江西南昌二七医院精神科供稿】

心脏神经官能症在线咨询

更多

左胸处疼痛可能是什么原因

左胸处疼痛可能是有心脏神经官能症,在劳累之后,情绪激动之后会诱发疼痛症状的发作以及加重,在青年人群发生比较多,可以口服药物来止痛治疗,注意休息,不能劳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在活动之后也会导致局部症状的出现,是冠状动脉痉挛的一种表现,也可能肺组织感染之后出现了胸膜炎,也会表现局部的刺痛。

1个回答

心血管堵塞应该怎么办

心血管堵塞具体要看堵塞的严重程度,如果不是很严重可以用药物进行治疗,保守治疗。如果堵塞严重,血管狭窄程度大于75%,可以考虑介入手术。如果血管堵塞的非常复杂,那么需要进行搭桥手术。具体方式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动态影像后决定治疗方案。无论是哪种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需要选用抗血小板药物。

1个回答

心血不足的症状是什么

心血不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发作时心前区疼痛。大多数心前区位于胸骨后,这发生在活动和疲劳期间。表现为心前区闷痛、胀痛、灼热感,有时伴有肩背部放射痛,甚至出汗、濒死感,有时放射至左手无名指。此外,像一些艰苦护理不足的症状,疲劳和虚弱可能会发生,特别是在活动后,你会感到出汗不足,心悸和胸闷。心脏供血不足的一些症状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运动后的压痛、腹痛和颈紧。

1个回答

怎么知道胎儿心率是否正常

胎儿的胎心最早在孕10周就可以通过仪器测出来,胎儿心率是指胎儿在宫内的心跳节律。通常胎儿心率应该在110次每分至160次每分之间。在孕期要求绝大部分时间段胎心率都要在这个范围以内,可以偶尔超出这个范围,但是时间不能太长,应该很快恢复到正常范围以内。如果胎心率长期超出正常范围,就要怀疑是否存在胎儿宫内缺氧,或心脏电结率异常。应该做B超以及胎心监护,评估胎儿宫内情况。

1个回答

心脏神经官能症导致心律变快怎么办

长期如此下去可能越来越严重,也会影响生活等各个方面,针对这类疾病可以采用纯中药治疗的,中药是从内部调养,从根本上治疗的,对症用药,可以再结合针灸,舒经通络、平衡阴阳、调养人体十二经脉。也可以去医院仔细检查治疗。不同病因引发不同的症状,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尽快到正规三甲医院进行系统规范的检查,这样才能对症治疗。此外患者日常需要规律作息、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日常饮食多吃清淡稀软的食物、勤通风和多喝热水。

1个回答

心脏神经官能症吃什么药较好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需要有对症下药的,建议及时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用药。日常保健是很重要的,注意自我重新调整,始终保持心情舒畅,深度睡眠充足,防止情绪紧张,多做些体育锻炼,或者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恰当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作息要有规律,惯早睡早起的习惯。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