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心脏神经官能症

>

冠心病康复之运动“课程表”

冠心病康复之运动“课程表”

  很多人认为,冠心病是“终身疾病”,一旦得上,就意味着丰富而精彩的人生已经离自己远去,自己再也无法摆脱“病人”的称号,今后只能与药物为伴,终日“枯坐”度过余生。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冠心病是终生疾病”的观念应该改变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生可以通过溶栓、冠脉搭桥、支架植入、激光打孔等许多措施治疗冠心病。加上其发病机理进一步被阐明,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调脂、抗凝等药物防治冠心病,使其症状消失,而且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患者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冠心病患者不应放弃希望,而应以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战胜病魔。

  康复,从运动开始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主要是指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康复,又以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最为重要,因此本文重点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

  我们知道,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脏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必须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然而,运动是冠心病康复的中心任务,对预防复发、改善心境、建立生活自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把握“静”与“动”的度,又以什么时候开始运动为好呢?对这点,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 心肌梗死后采用急诊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介入治疗成功24~48小时后,血压、心率、心律稳定,如果无合并症者即可下地活动,但仅限于室内生活自理。

  ● 采用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的患者,若血压、心率、心律稳定且无合并症,在卧床24~48 小时后可以开始床上活动,从抬高床头开始,一般在第5天过渡到下地活动。

  ● 对于溶栓未通或未溶栓患者,如果无合并症,第3天开始床上活动,一般在第10~14天时过渡到下地活动。

  运动康复“课程表”

  由于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差别很大,笔者以未进行介入或溶栓治疗(或治疗未成功)的患者为例,制作了一份运动康复“课程表”,可以在自己的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在医院内参照执行。

  发病第2~3天抬高床头45度,持续15~30分钟。

  第4~7天床上伸展上肢5次,伸展下肢5次,做深呼吸5次。每天完成2套。

  第2周在床上直立静坐,每天2次,每次5~10分钟;可在床上或床边坐位洗脸、吃饭;坐椅子,每天2次,每次5~10 分钟;床边站立每天2次,每次5~10 分钟;床边走动,每次10~20步,每日2次;室内步行,每次10~20步,每日2次。

  第3周病区走廊步行,从每日1次,不超过50米开始,每日递增,至周末时达到300~500米,行走不要求速度,可以自由速度步行。

  第4周可以在室外步行,每日步行2次,周末时应能在步行中上下1次二层楼。

  4周之后,患者就可以根据医生对病情的把握,测算出适合自己的运动量,选择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等动态型运动(避免举哑铃、搬重物、掰腕子等静态型运动)进行后期的康复锻炼了。

  运动中的安全备忘

  冠心病患者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自觉症状,如有没有胸闷、胸痛,有没有眼前发黑、头晕、走路不稳等,这些都是心脏负担过重的信号,此时应休息或减少运动量。并且,不要饱餐后马上就去锻炼,一般要等饭后1小时再去,以免造成血液大量供应胃肠而引起心脏缺血。如果有条件,最好在运动前后监测血压和心电图。

  此外,很多冠心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这些患者在进行运动疗法时应监测血糖并及时调整药物,并避免在餐前运动,防止出现低血糖反应和酮症酸中毒。

  除了运动康复疗法外,患者还应保持乐观的情绪和配合医疗的积极态度。下期康复之路栏目,将继续介绍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和心理康复。

心脏神经官能症在线咨询

更多

心脏神经官功能症的症状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症状表现在心脏的有胸闷、心慌、气促、胸痛、呼吸困难,疼痛的部位不定,呈点状,呈针刺样、电灼样、隐隐的痛,这种疼痛与运动及劳累无关,深吸气或叹气后可以好转。另外它还会有手掌多汗、手颤抖、心率增快等症状。

1个回答

左胸处疼痛可能是什么原因

左胸处疼痛可能是有心脏神经官能症,在劳累之后,情绪激动之后会诱发疼痛症状的发作以及加重,在青年人群发生比较多,可以口服药物来止痛治疗,注意休息,不能劳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在活动之后也会导致局部症状的出现,是冠状动脉痉挛的一种表现,也可能肺组织感染之后出现了胸膜炎,也会表现局部的刺痛。

1个回答

心血管堵塞应该怎么办

心血管堵塞具体要看堵塞的严重程度,如果不是很严重可以用药物进行治疗,保守治疗。如果堵塞严重,血管狭窄程度大于75%,可以考虑介入手术。如果血管堵塞的非常复杂,那么需要进行搭桥手术。具体方式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动态影像后决定治疗方案。无论是哪种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需要选用抗血小板药物。

1个回答

心血不足的症状是什么

心血不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发作时心前区疼痛。大多数心前区位于胸骨后,这发生在活动和疲劳期间。表现为心前区闷痛、胀痛、灼热感,有时伴有肩背部放射痛,甚至出汗、濒死感,有时放射至左手无名指。此外,像一些艰苦护理不足的症状,疲劳和虚弱可能会发生,特别是在活动后,你会感到出汗不足,心悸和胸闷。心脏供血不足的一些症状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运动后的压痛、腹痛和颈紧。

1个回答

小孩心跳痛心跳的历害是怎么了

孩子在各阶段的心跳都是不相同的。一般在新生儿期,脉搏通常是在120~140次每分钟。1~2岁的孩子,脉搏通常在110~130次每分钟。2~3岁的孩子脉搏通常是在100~120次每分钟。4~7岁的儿童,脉搏通常是在80~100次每分钟。心率的变化与孩子运动睡眠情绪,发热,都有很大的因素。给孩子测量脉搏时,一定要在孩子安静的状态下进行。

1个回答

怎么知道胎儿心率是否正常

胎儿的胎心最早在孕10周就可以通过仪器测出来,胎儿心率是指胎儿在宫内的心跳节律。通常胎儿心率应该在110次每分至160次每分之间。在孕期要求绝大部分时间段胎心率都要在这个范围以内,可以偶尔超出这个范围,但是时间不能太长,应该很快恢复到正常范围以内。如果胎心率长期超出正常范围,就要怀疑是否存在胎儿宫内缺氧,或心脏电结率异常。应该做B超以及胎心监护,评估胎儿宫内情况。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