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让儿童远离弱视?小儿弱视是常见的一种眼疾,但是也严重威胁到孩子的眼睛健康。所以眼科专家提醒大家,儿童视力处于发育阶段,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家长该怎么让孩子远离弱视呢?
一、首先家长应了解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视力是不一样的,正常儿童的视力发育是随着儿童的成长逐步完善的。我国儿童不同年龄正常视力是:2岁为0.5至0.6;3岁为0.9;4岁为0.9至1.0;5岁和5岁以上为1.0或1.0以上。一般儿童视力发育在6-8岁趋于稳定。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容易把正常视力的儿童误认为弱视。
二、要在幼年时期就对儿童进行视力检查,一旦发现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以免发展成弱视。
三、孩子得了弱视后,要对弱视这一眼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充分了解弱视治疗过程是缓慢的,视力是逐渐提高的,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恒心。
四、要耐心劝导孩子坚持戴眼镜。除洗澡、睡觉之外,一定要坚持戴眼镜,尤其是遮盖健眼时,这点很重要,镜腿要用链条连起来,防止眼镜打碎。[page]
五、引导孩子在看近物时,一定要戴镜,尤其是绘图、写字时,这样常可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六、对中、重度弱视的儿童,除戴镜外,还要坚持到医院进行弱视训练治疗,应用弱视刺激仪(CAM)的家长要鼓励孩子认真画图,尽量画得准。
七、坚持及时复诊。2~3岁的儿童每两周一次,更大一些的儿童每一个月一次,请医生检查眼底,视力等,每年要散瞳验光一次。
弱视对儿童视力造成的伤害和影响很大,如果错过了较好治疗时间,那日后矫正的难度就更高了。郑雪梅主任说,由于由于儿童年龄小,自制力差等因素,家长耐心指导孩子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眼部美容在线咨询
更多
发现黑眼圈很重怎么办
思虑过度或是加班引来睡眠不足会构成黑眼圈,需要有惯良好的深度睡眠习惯黑眼圈构成后,在家中,可以将马铃薯切片,贴在眼部,约4~5分钟;或者用纱布沾上茶叶在眼圈附近涂擦以减低黑眼圈不同病因引发不同的症状,...
1个回答
眼袋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般眼袋年轻人会比较少,而年纪大了以后,四五十岁时容易出现眼袋,它和人的衰老有关系,我们眼球上面有个眶隔,年轻的时候,这个眶隔是比较紧张的,随着年龄的增加,眶隔会比较松弛,眶隔里面是有脂肪的,脂肪就会...
1个回答
长期的黑眼圈怎么办
目前常见引来黑眼圈的原因大多数是:缺少维生素铁、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或是肝肾脾虚致使的。多吃瘦肉、牛奶、禽蛋、水产等。也可以服食点维生素,对眼球和眼肌有温养效用。另外,每天晚上睡觉前用蜂粉和蜂皇浆调在一...
1个回答
眼睑浮肿的治疗怎么做呢
眼睑浮肿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是眼睑炎,如若眼睑瘙痒、红肿、过敏的话,可能是眼睑炎,需要内服外滴消炎药来治疗,具体还需遵医嘱;2.是否是慢性肾炎,需要去医院进行肾功能和肝功能化验,肾功能异常也可...
1个回答
长期黑眼圈严重怎么办
黑眼圈主要是用眼过度、经常对着有幅射的电脑或者睡眠不好引来,具体病因主要是局部血液循环不足,致使静脉流入不畅,建议以通过局部冷敷,比如说用去皮热**,冷敷理疗,最重要要休息充足,建议每天确保八小时深度...
1个回答
发现黑眼圈很严重怎么办
饮食生活习惯祛除黑眼圈:1、若因肝脏功能不好而诱发黑眼圈,需多吃暇、芹菜、茼蒿等绿色蔬菜,水果则宜多吃柑桔类.2、每天喝1杯红枣水,有助于加快血气运转,增加瘀血积聚,自可降低因贫血则患黑眼圈的机会.3...
1个回答
有了黑眼圈怎么办
您黑眼圈的情况大都是缺少维生素或是肝肾功能再次出现问题致使的。建议您可以试一试用新鲜的芦荟来涂抹眼周围,这对黑眼圈可以消除是很有帮助的。情况严重的话,也可以买点六味地黄丸来服食,看一看效果。不同病因引...
1个回答
有黑眼圈很严重怎么办
1、始终保持充足的深度睡眠及正确的俯卧睡姿,强过多种不同护理方法。2、改正错误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勿摄取过咸的食物和刺激性过大的食物,勿过多吸烟、喝啤酒。3、增强营养,适当补充维他命及胶原带白。4、穴...
1个回答
严重的黑眼圈怎么办
黑眼圈是由于经常加班,眼部疲劳、衰老,静脉血管血流速度太过缓慢,眼部皮肤红血球细胞供氧不足,构成慢性呛水,引发眼部色素沉着。可以早晚要使用眼霜。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补充水份,可以消除疲劳,快速的降低突然的...
1个回答
休息很好但是一直有黑眼圈怎么办
黑眼圈主要是眼部的分解代谢废物没及时剔除引来的,主要是加班,眼部疲劳,压力大,衰老等原因。患者的这种情况考虑是用眼过度,建议患者不要长时间直面手机,电脑等,可以冷敷,增进血液循环,不要加班,作息规律等...
1个回答
得了黑眼圈很严重怎么办
黑眼圈主要就是因为长期加班致使的内分泌失调,黑色素在眼部堆叠致使。建议您首先就是要重新调整好作息时间,规律休息,防止加班。同时要多喝水,多做眼部推拿,增进血液循环,分解代谢毒素。或是使用土豆、黄瓜等敷...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