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原发性肾炎

>

剖析肾病综合症患者饮食原则

剖析肾病综合症患者饮食原则

  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胃肠道粘膜水肿及腹水,影响消化吸收.宜进易消化,清淡,半流质饮食.肾病时尿蛋白大量丢失,体内处于蛋白质营养不良状态.80年代末之前,主张高蛋白饮食(1.2~1.5克/kg.d),企图缓解低蛋白血症及随之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但动物实验及人类肾脏病观察均证实:高蛋白饮食,虽然肝脏合成胆汁增加,但尿蛋白排出量也增加,并无助于纠正低蛋白血症,反使肾小球毛细血管高灌注,高压力及高滤过,加速肾小球非炎性硬化.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可减缓慢性肾功能损害的发展.故目前主张优质蛋白饮食,每天每公斤体重0.7~1.0克.

  1、钠盐摄入:水肿时应进低盐饮食,以免加重水肿,一般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2g为宜,禁用腌制食品,少用味精及食碱,浮肿消退,血浆蛋白接近正常时,可恢复普通饮食.

  2、蛋白质摄入: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排出,人体蛋白降低而处于蛋白质营养不良状态,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致使水肿顽固难消,机体抵抗力也随之下降,因此在无肾功能衰竭时,其早期,极期应给予较高的高质量蛋白质饮食(1~1.5g/kg*d),如鱼和肉类等.此有助于缓解低蛋白血症及随之引起的一些合并症.但高蛋白饮食可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高,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处于高压状态,同时摄入大量蛋白质也使尿蛋白增加,可以加速肾小球的硬化.因此,对于慢性,非极期的肾病综合症患者应摄入较少量高质量的蛋白质(0.7~1g/kg*d),至于出现慢性肾功能损害时,则应低蛋白饮食(0.65g/kg*d).

  3、脂肪摄入:肾病综合征患者常有高脂血症,此可引起动脉硬化及肾小球损伤,硬化等,因此应限制动物内脏,肥肉,某些海产品等富含胆固醇及脂肪的食物摄入.

  4、微量元素的补充:由于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加,尿中除丢失大量蛋白质外,还同时丢失与蛋白结合的某些微量元素及激素,致使人体钙,镁,锌,铁等元素缺乏,应给予适当补充.一般可进食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丰富的蔬菜,水果,杂粮等予以补充.二 、肾病综合征蛋白转阴,无浮肿病友饮食:  1、主食摄入:馒头,米饭等正常饮食摄入量.

  2、钠盐摄入:按正常口味或清淡饮食.

  3、优质蛋白摄入:按1.0~1.2g/(公斤体重,每天),每天约需:1个蛋清/1两瘦肉/半杯牛奶.

  4、常用可食蔬菜:豆腐,大白菜,大葱(调味),甘蓝,蕨菜,榆钱,方瓜,佛手瓜,绿豆芽,红心甘薯,芸豆,葫芦, 四季豆,丝瓜,茄子,卷心菜,洋葱,冬瓜,南瓜,西葫芦,黄瓜,小白菜,萝卜,苦菜,豆角,辣椒(调味),芋头,扁豆,胡萝卜,茼蒿,蒜黄,蒜苔,芹菜, 韭菜,莴苣,菜花,西红柿,甜柿椒,豆芽,生菜,油菜,山药,藕,榨菜,大蒜(调味),姜,苜蓿,苦瓜,菠菜,雪里红,干木耳,银耳,荠菜,土豆.

  5、忌口:腥辣,煎炸,水产品如海鱼,海蟹,辣椒,蒜,生葱,香菜,狗肉.

原发性肾炎在线咨询

更多

请问肾炎如何确定

你好,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性,有可能是心脏或是肾脏的问题,最好是到医院检查 一下,进行治疗。注意休息。

3个回答

对于慢性肾炎如何治疗

你这描述的情况建议口服消炎药物以及丹参注射液治疗,避免饮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饮酒,多食新鲜的蔬菜,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3个回答

想知道身上起红疙瘩有什么方法治疗?

你好,怀疑是过敏引起的症状,建议口服息斯敏,赛庚啶,维生素C治疗。

2个回答

针对隐匿性肾炎是什么

??????您好!隐匿性肾炎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及体征,仅部分患者可有腰酸、乏力,肉眼血尿等非典型表现。其临床特征主要为尿的异常,这种尿异常可表现三种形式:①持续性轻、中度蛋白尿、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小于1g,尿沉渣中可有颗粒管型,并可有少量红细胞

3个回答

原发性肾炎有哪些症状表现

原发性肾炎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不同,有些患者会再次出现脸部或者下肢水肿,临床诊断培训中该炎症常见反映如发烫尿频尿急蛋白尿等引起不适表现出。及时肾内科仔细检查明确如尿常规肾功彩超等明确病因病情在医师指导下救治解决。留意歇息防止操劳,增加运动,恰当饮食清淡,增加高蛋白水分摄取,及时给与消炎守护肾功,如果只是轻微水肿,一般不需要救治,通常多歇息,就会自行恢复正常,如果情况严重,建议尽快就诊。按时复检救治解决,防止错失最佳救治时期。

1个回答

肾病综合症的原发性肾炎怎么办

现在已经是加量到一片了,具体什么时间停止下来按照患者病情,不过根据用药时间来看患者病情应当很快就是停止下来激素服食,但是需要有患者留意饮食多歇息防止操劳预防感冒等等。必要病情病发等等。以上是对这个问题的建议,期望对您有帮助,祝您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