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保健

>

孕妇多吃这些食物可以让宝宝更加聪明

孕妇多吃这些食物可以让宝宝更加聪明

  最新的调查数据表明,女性(15-49岁年龄段)的贫血率为15%,而孕妇的贫血率为17%左右。而孩子的贫血率也较高。孩子和孕妇要特别注意补铁,长期的流行病学研究得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胎儿死亡与孕早期的贫血有关。铁缺乏会损害孩子的认知能力,这个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在以后补充铁后,也很难恢复。铁缺乏也可以引起孩子心理活动和治理发育的损害及行为的改变。

  1、牛肉或猪肉+青椒:瘦肉(牛肉、猪肉的瘦肉中含有丰富的铁),而青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酸性(喜酸怕碱)和还原性,能将三价铁(人体不容易吸收)还原成二价铁(人体容易吸收),在低pH条件下,可与Fe2+形成可溶性螯合物,而利于铁的吸收。所以瘦肉和青椒的结合堪称完美(含铁高的食物和含维生素C高的食物一起组合,补铁效果事半功倍。)

  2、牛肉或猪肉+洋葱+花菜:洋葱和花菜中含有丰富的半胱氨酸,而半胱氨酸也有和维生素C较为相同的作用,可以帮助非血红素铁还原。

  3、猪肝或鸡肝+青椒:此食物组合同牛肉或猪肉+青椒。肝脏和瘦肉一样,铁的吸收率高达22%。提示猪肝中的铁含量为22.6毫克/100克。鸡肝中的铁含量高达9.6毫克/100克。考虑到肝脏中可能存在一定重金属残留,孩子和孕妇的食用频率每周一次,每次猪肝在7-8片,鸡肝为一块。

  4、鸡鸭血+豆腐:鸡鸭血中铁的利用率可达10—15%和含优质蛋白的豆腐一起食用,补铁效果更佳。

  5、葡萄干:在零食中是不错的补铁食材。在做包子、馒头和粥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加入一起食用。再次强调下,单纯依靠葡萄干补铁效果不太明显,这里指的是,在零食的角度出发,葡萄干还含有一定量的铁,是零食中补铁较为健康的选择。

  6、鸡蛋+韭菜或青菜:蛋黄的铁吸收率不高,仅为3%,但是与新鲜的绿叶蔬菜结合(焯水,绿叶蔬菜含较高的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铁吸收率提高。如可以韭菜炒蛋、用青菜汁伴蛋黄泥等方法实现。

保健在线咨询

更多

子宫肉膜息肉饮食

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患者应该多摄取水分,多吃核果、种子、谷类等有益的食物,要多吃瘦肉、鸡肉、鸡蛋,鹌鹑蛋、草鱼、甲鱼、白鱼、白菜、芦笋、芹菜、菠菜、黄瓜、冬瓜、香菇、豆腐等平常的饮食要多吃补血、补肾的食物,以性平性温为主,如牛羊肉、猪肉等,各种肉类要打碎打烂吃,利于养分的吸收,要多吃性平温的蔬菜荤素搭配配比最好是1比1。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麻椒、生葱、生蒜、白酒。不吃桂圆、红枣、阿胶、蜂王浆等热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不要吃寒凉的食品,不管是食物的温度还是性质。以上就是我给大家讲解的有关子宫息肉患者的饮食保健,谢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1个回答

夏天如何预防阴道炎

预防阴道炎的工作:1、保持外阴清洁,建议用清水清洁外阴,并经常更换内衣。2、注意经期卫生,经常更换卫生巾,避免细菌繁殖,引起外阴炎症,病原菌会逆行感染并导致阴道炎症,月经期间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3、注意性生活的卫生,每次性生活前,夫妻双方都要清洁,避免致病菌感染。

1个回答

宝宝10个月饮食安排

10个月的宝宝已经长了牙齿或者快长牙了,是时候添加辅食了,10个月的宝宝逐渐变为以一日三餐为主,早、晚母乳或奶粉为辅。可以喂的东西很多,以粮食、奶、蔬菜、鱼、肉、蛋、豆腐为主的混合食品,这些食品是满足孩子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早、中、晚三顿辅食,以粥、烂饭、软面为主,奶粉作为点心。适量增加鸡蛋羹、肉末、蔬菜之类。多给孩子吃新鲜的水果,但吃前要帮他去皮去核。

1个回答

1岁宝宝饮食

一周岁宝宝的饮食仍然应该以母乳或者婴儿配方奶为主食,那么还可以吃适当的辅食,一般可以吃比较软的饭,或者稀饭、面条等等,也可以吃剁碎的肉、蔬菜,鸡蛋类,鱼肉,豆制品,还有汤菜类及一般的水果等等,都是可以吃的。在进食的时间分配上,一般主要吃三次左右的母乳或者婴儿配方奶,期间吃两餐饭或面条,可以吃一次水果。要注意孩子进食技能的培养,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用勺子舀饭吃。

1个回答

气管感染饮食注意事项

气管炎患者在日常饮食是要有所注意,首先要多吃一些新鲜的瓜果和青菜,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是饮食不能吃太多油腻的食物,也不能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导致气管炎加重。气管炎是要尽快得到医院找专业的医生,根据具体的病情对症治疗,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患者不能私自用药,以免药不对症。

1个回答

幽门螺杆菌治疗期间饮食

根据你说的幽门螺杆菌治疗期间饮食要规律,清淡饮食,忌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寒凉性食物,吃易消化食物,平常可以多吃一点水果蔬菜,宜食红枣,薏米等。烟熏,腌制食物,这些食物含有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应,尽量少食用。避免过度劳累,适当锻炼身体,促进胃肠蠕动,喝一些温开水。吃辛辣的会影响治疗效果。

1个回答

相关疾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