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眼外伤

>

参加体育运动需提防眼外伤

参加体育运动需提防眼外伤

  运动创伤的定义是指由于从事体育运动所致的运动系统的急性或慢性损伤。

  刘翔因伤退赛,成为本届奥运会最大的遗憾,一时间由“运动创伤”引发的健康话题也成为社会热点。主任日前提醒,除了运动中常见的关节损伤外,眼外伤也不可忽视。

  按照对眼睛损伤的情况,运动可以分为低危险,高危险和非常高危险的。低危险运动指没有身体的接触的运动,比如田径、游泳、体操以及自行车。高危险的运动使用球、棍子、球拍或者有身体的接触。一些高危险的运动包括棒球、篮球、曲棍球、足球、长曲棍球、网球以及其他用球拍的运动,击剑和水球。非常高危险的运动有身体接触而且还不使用眼睛保护装置。一些非常高危险的运动包括拳击、摔跤、跆拳道等。

  一些有对抗性的运动常会导致运动员的损伤,在最近的中超联赛第13轮的一场比赛中,沈阳金德队外援班古拉的左眼被踢伤,最大一处伤口长达2厘米,眼眶骨折,眼内晶体流出,并带有大量出血,救治困难。秦虹介绍,容易造成眼睛意外伤害的体育运动有跳水、拳击、散打、棒球、击剑、足球、蹦极等,常见的眼外伤有眼睑或眼球钝挫伤、裂伤等,轻者视力下降,重者眼球破裂,眼内容物如晶状体和玻璃体脱出而失明,甚至丧失眼球。一旦出现眼挫伤后,应先冷敷,每天3~4次;出血停止后48小时开始热敷,每天3~4次,每次15分钟。若出血的眼角有气肿,切忌擤鼻涕。如果发现患眼内有出血,或采取上述措施后疼痛不减轻、视力下降,就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常见的眼睛损伤为钝性创伤,穿透性损伤以及阳光造成的辐射性损伤。当物体击中眼睛时会发生钝性损伤。钝性损伤是最常见的与运动有关的眼睛损伤。眼睛和眼睑的瘀伤看起来虽然不好,但通常算是不太严重的损伤,当物体切入眼睛时就发生了穿透性损伤。

  谈及中医药在治疗眼外伤方面的优势,跳水、冲浪等水上项目易造成视网膜震荡与挫伤,因此这类运动员要定期做眼底检查,特别是眼底周边部,只要发现有变性或裂孔,应及早做激光封闭手术,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同时要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防止眼外伤。治疗上一般采用皮质类固醇等西药治疗,但对于要继续参加比赛而不能采用激素治疗的运动员,则可用中药来替代激素治疗,也可取得很好的疗效。同时,可局部外敷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能起到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眼外伤在线咨询

更多

用什么方法治疗眼外伤

眼外伤是多种不同外部因素引发的,致使眼部功能结构的伤损,眼睑皮肤裂伤需要有尽快灭菌救治,尽可能原位相吻合,泪小管割裂需要有吻合术来以防未来的眼泪,角膜裂伤应尽快对位清创,以守护眼内组织,巩膜裂伤抱括截...

1个回答

眼外伤视网膜受伤,视物重影,要怎么办?

眼外伤致使视网膜受损而引来的视物重影,这种现象在临床诊断中比较常见,治疗方法也根据视网膜受损的轻、中、重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救治手段。如果是轻微的视网膜损伤可以实施保守救治,可以适当的口服药物不定期仔细观...

1个回答

眼外伤能否治愈吗

可以自愈。但是眼外伤的正确处理,关系到能不能够留存眼球和彻底恢复部分视功能,若处理不当可遗留下终身残疾。初步抢救须迅速准确,而且要依不同伤害,做不同的解决。当不幸再次发生眼外伤时,要始终保持冷静,伤者...

1个回答

眼外伤前房出血,治疗后现瞳孔散大,应该怎么治疗?

眼睛外伤以后再次出现前方积雪,而且瞳孔散大。目前首先要制动器,取半卧位,可以考量重新包扎患眼。一般还是考量输液敷药的药物,另外还要检验眼压的情况,如果眼压偏高,赶紧降眼压救治。瞳孔散大,目前暂时不解决...

1个回答

我是眼外伤患者,晶体半脱位,玻璃体混浊怎么办?

如果是因为外伤的原因引来了晶状体半脱位,这个一定对于正常的视力会引发明显的干扰,这个可能会暂时绝不会引来失聪,但是有可能会引来这个眼睛弱视,所以再次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来实施矫正,至于玻...

1个回答

双眼外伤怎么处理?

这种情况需要有去医院眼科复诊,检查一下眼睛,看一看眼睛的角膜、晶状体眼睛里面的及眼底情况,可有破皮或者伤损,平时留意守护眼睛,受了伤后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严重病情,受了伤后留意眼睛的歇息,不要长时间的...

1个回答

如何提高眼外伤后的视力

眼外伤所致使的视力扭过,如果是轻度外伤,患者可以在伤口愈合以后,通过热毛巾敷在眼睛周围,热气的渗入可以增进视力变得更加清晰。平时患者也可以对眼部实施适当推拿,通过推拿打通眼部血液循环超越明目的效用。另...

1个回答

眼外伤后露出一根红血管怎么办?

您发觉的应当属于球结膜上正常的血管。之前可能会没留意。这种情况对健康没干扰,也绝不会干扰视力,不需要特殊救治,也没太好的办法能彻底消除掉。平时留意用眼卫生,不要用手揉眼睛,尽量少加班就行,如果再次出现...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