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异位性皮炎

>

异位性皮炎的中医辨证用药治疗

异位性皮炎的中医辨证用药治疗

  异位性皮炎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皮肤病,可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烦恼。患有异位性皮炎要及时诊断治疗,也要做好护理。很多人对异位性皮炎不是十分了解,不知道异位性皮炎有哪些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异位性皮炎,其病因多由患者感受风湿热邪,或受羽毛、尘埃、花粉等物刺激,引动体内湿热蕴郁肌肤,发病急而出现红丘疹、水疱,其临床表现为湿热蕴肤证、有的患者由于脾胃虚弱,饮食状况较差,内蕴湿热,缠恋不解,致使病情反复发作,转为慢性,其临床表现为脾胃虚弱证。亦有因湿热久蕴,伤阴耗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使皮损干燥粗糙,呈苔藓状,临床表现为阴伤血燥证。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常见证型论治如下。

  1、湿重于热证

  多见于婴儿期,患儿肥胖,好发于头面、颈项,或延及其他部位、皮损初起为红斑、边界不清,红斑上有密集的丘疹、丘疱疹、水疱,脂水渗出,渗液干燥结痂,痂皮磨掉或抓脱呈现鲜红糜烂面。伴剧烈瘙痒,哭闹不安,夜卧难眠。舌质红,脉滑数。治宜健脾除湿,清热止痒。方选小儿化湿汤、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苍术6g,白术6g,茯苓l0g,泽泻l0g,滑石l0g,黄芩6g,陈皮6g,炒麦芽l0g,白鲜皮l0g。加减变化:通常选小儿化湿汤加味治疗。当红斑面积较大,水疱渗液较多时,可加龙胆草、通草、生地以加强清热凉血作用,因药苦寒,中病即减;若糜烂面大渗出多,加木通、生地榆,干结后即减;由于搔抓而继发感染出现脓疱,加地丁、败酱草。根据患儿年龄用量要适宜,可分4次内服,或频频喂饮,病情基本控制后,可继服小儿化湿汤原方调治3~5天。反复发作者,当每次治愈后,可用参苓白术散(成药粉剂)善后调理,巩固疗效。l岁以上的患儿亦可用香橘丹调治。

  2、热重于湿证

  多见于婴儿期。患儿瘦弱,好发于头面、颈项或延及躯干、四肢、皮损以淡红色或黯红色斑片为主,边界不清,纹理粗疏,可见密集小丘疹,无水疱,无明显渗出,表面覆有灰白色鳞屑,有抓痕血痂;伴剧烈瘙痒,眠不安,精神疲惫,饮食减少;舌质淡红,苔薄或根腻,脉沉数。治宜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选消风导赤散加减。药用生地10R,银花l0g,黄连6g,木通6g,赤茯苓l0g,薄荷3g,白鲜皮10g,生甘草6g。加减变化:通常用消风导赤散化裁。若红斑面积大,加丹皮、知母、生石膏;皮损粗疏干燥,加当归、玄参;胃纳呆滞者,加佩兰、藿香;大便干燥者,加大青叶、麻仁。因其中有些药性味苦寒,量宜轻,中病即减。

  3、湿热蕴肤证

  见于儿童期及成人期初发病时,皮损以红斑、红疹、水疱或丘疱疹为主,抓破后出现糜烂面,少量渗出,结痂;瘙痒剧,便干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方选消风导赤汤、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生地15~30g,黄连6~l0g,黄芩6~l0g,木通4~6g,茯苓10—15g,泽泻8~12g,车前子6~10g,银花6~l0g,白鲜皮10~15g,甘草6~10go加减变化:儿童应用消风导赤汤化裁,成人宜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泻肝汤【译】:多用于阴虚而不甚、阳亢而不烈之高血证及滴虫性阴道炎、阴痒、带下等证,皆有一定疗效)。痒甚者,加珍珠母、磁石;胃纳欠佳者,加藿香、佩兰;大便干者,加大青叶、麻仁。

  4、脾胃虚弱证

  多见于体质瘦弱者,或患者久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皮损干燥粗糙,覆有鳞屑,或兼有丘疹水疱,糜烂,渗出,自觉瘙痒。面色苍白,神疲肢乏,饮食减少,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腻,脉细弱或沉滑。治宜健脾除湿。方选健脾除湿汤、除湿胃苓汤加减。药用炒白术10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茯苓12g,泽泻12g,六一散10g,猪苓10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加减变化:上述两方均可选用化裁。这种证型的患者,当用汤剂治疗,症状基本缓解后,可选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中成药,善后调理。

  5、阴伤血燥证

  病程较久,皮损轻度浸润肥厚,部分呈苔藓状,表面干燥粗糙;或见患处为散布的丘疹、略硬,抓痕、血痂多见,伴剧烈瘙痒;舌质黯红少津,苔少,脉弦沉。治宜滋阴润燥止痒。方选养血润肤饮、滋阴除湿汤加减。药用当归10g,熟地15g,生地30g,黄芪10g,天冬10g,麦冬10g,花粉10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0g,白鲜皮15g加减变化:一般情况下选用养血润肤饮,若抓破尚有渗水者,选用滋阴除湿汤化裁:若肥厚、苔藓状明显,酌加王不留行、泽兰;痒甚者,酌加皂刺、代赭石、煅龙骨等。

  求医网温馨提示:异位性皮炎的患者要避免用过热的水沐浴、沐浴时间不宜过久。清洁沐浴用品以及所有保养乳液、乳霜,都不能含有香味和酒精。冬天要避免肌肤干燥,并且保持润温暖的环境。避免压力过大,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

  【参考文献:《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常见皮肤病中药外治方》《皮肤病验方集锦》】

异位性皮炎在线咨询

更多

有皮疹就一定是艾滋病吗

有皮疹不一定就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患者可以有皮疹,虽然有的皮疹有特异性,但不能根据皮疹来诊断艾滋病,诊断艾滋病的主要依据是临床症状和病毒血清学检测。 艾滋病并发的皮肤病可以归纳为非感染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及皮肤肿瘤三大类。有的常见皮肤病如带状疱疹、瘙痒症、痒疹、银屑病、鹅口疮等,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重,皮损广泛,病程长,治疗困难。 其各分类具体临床表现为: 1.非感染性皮肤病:脂溢性皮炎、斑秃、毛细血管扩张、黄甲综合征、银屑病、获得性鱼鳞病、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瘙痒症等。其中黄甲综合征被认为是艾滋病患者典型体征;脂溢性皮炎被认为是该病的早期表现;瘙痒症在HIV感染早期十分常见。 2.感染性皮肤病:真菌感染(念珠菌病、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病、马尔尼菲青霉病、体癣、甲癣、手足癣等),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扁平疣、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毛状黏膜白斑),细菌感染(皮下脓肿、蜂窝组织炎、毛囊炎、脓疱疮),寄生虫感染(挪威疥、阿米巴病)。出现鹅口疮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的毛状黏膜白斑被公认为HIV感染最常见的口腔表现,特异性强。 3.皮肤肿瘤:Kaposi肉瘤、淋巴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Kaposi肉瘤可能是HIV感染的首发症状之一 虽然约80%以上HIV感染者可发生皮肤黏膜性疾病,但不是说有皮疹一定就是艾滋病,艾滋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如果怀疑要通过抽血化验来确诊。

1个回答

单纯疱疹怎么诊断?

医生根据既往病史、皮损特点、检查结果诊断本病。 1.既往有单纯疱疹感染史,有与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 2.口唇出现聚集性水疱,生殖器出现聚集性水疱等。 3.细胞学检查:刮取早期皮损,行Tzanck涂片检出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并排除水痘-带状疱疹即可确诊。 4.病毒学检查: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试验呈阳性,可鉴别单纯疱疹病毒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1个回答

秋季易发的皮肤病有哪些

秋季易发的皮肤病有虫咬皮炎、瘙痒症、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银屑病等。 具体如下: 1.虫咬皮炎:秋季多昆虫,如螨、蚊、毒蛾、毛虫、蜂类等,人被叮咬后,皮肤会出现丘疹、红斑、水疱等类症状。 2.瘙痒症:天气转凉后,人体皮脂腺分泌开始减少,皮肤容易干燥,引起瘙痒。而老年人的皮脂腺分泌功能有所减退,皮肤更干燥,因此,这种病常见于老年人。 3.湿疹:秋冬干性湿疹比较常见,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肥皂洗洁精等刺激,注意劳逸结合。 4.荨麻疹:由于寒冷的刺激,使机体产生一种叫做激肽和缓激肽的物质,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因而产生风团。 5.带状疱疹:换季时要注意保暖,不要着凉,因为感冒发烧时人体抵抗力较低,易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 6.银屑病:季节变化是银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进入秋季后,天气逐渐转凉,该病病情常常会逐渐加重。

1个回答

表皮下水疱是什么原因

表皮下起水疱原因有多种。 有如下可能: 1.湿疹; 2.丘疹性荨麻疹; 3.水痘和带状疱疹; 4.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 5.多形红斑; 6.重症药疹等。主要是由于基底细胞的液化变性,最终形成坏死性的表皮下水疱。 大疱性疾病,常见的大疱性类天疱疮,通常表现为表皮的基底层下面的水疱,尼氏征阴性。湿疹和丘疹性荨麻疹主要是由于过敏引起的,可口服氯雷他定片,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如果是水痘和带状疱疹,主要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以口服伐昔洛韦片和甲钴胺片,禁用激素。如果是自身抗体破坏皮肤组织,引起的天疱疮和类天疱疮,需要查皮肤组织病理,确诊后需要用激素类药物。如果长时间在天热的环境下,也可能会产生小水泡,这是汗疱疹的表现。注意不要抓挠,外出时要做好防晒工作,平时要注意增强体质,多补充一些维生素C,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减少出汗状况。

1个回答

皮肤有针刺感是什么病

皮肤有针刺感可以出现的疾病有带状疱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皮肤过敏等。还要根据患者其他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诊断。 1.带状疱疹:发病前患者皮肤常常会有感觉过敏、灼伤刺痛,伴有全身不适、疲乏无力、轻度发热等前驱症状,疼痛有的伴随带状疱疹的皮疹同时出现,有的疼痛发生一到三天后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皮疹。部分中老年患者皮损消退以后可以遗留顽固性的神经痛,也可以出现皮肤的针刺感。也部分患者仅仅是感觉到皮肤有刺痛感,或者是稍潮红,没有出现典型的水泡。 2.胆碱能性荨麻疹:一般是在患者热水淋浴,进食辛辣的食物、饮料或饮酒,情绪紧张,工作紧张,剧烈运动等刺激后发生。患者在数分钟内出现风团,并且伴随有皮肤刺痛瘙痒不适。 3.皮肤过敏:一些食物、药物等服用不当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过敏,患者也可以表现有皮肤的针刺感。 4. 皮肤干燥:也可以出现针刺感,这时要加强皮肤的保湿。

1个回答

长小水疱怎么回事?

长小水疱的原因有很多,感染性疾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水痘、手足口病等;过敏性疾病如湿疹、汗疱疹、多形红斑等;免疫性疾病如疱疹样皮炎、类天疱疮等。 1. 单纯疱疹 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分为Ⅰ型和Ⅱ型。本病多发生在抵抗力低下患者,如感冒、熬夜、压力较大,在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角、鼻孔、嘴唇边缘、脸颊、外阴等部位。疾病开始时皮肤局部会出现红斑、瘙痒红热,逐渐出现聚集成群的针尖样水疱,有透明的液体,破裂后出现糜烂面,结痂脱落愈合。 2. 带状疱疹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好发于春秋季节,发病初期,多数病人先出现疼痛,不久于身体的单侧部位出现红色的斑丘疹,呈带状分布,继而出现簇集成群的水疱,大小不等,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好发在胸部、头面部、腰肋部,伴有剧烈的疼痛。多见于成人。 3. 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发病人群主要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可经过呼吸道传播。水痘发生前一般有发热等前驱症状,后于面颈、躯干、四肢起红丘疹、水疱。如果出现发热、全身泛发水疱,需高度警惕水痘,及时就诊,需要隔离治疗2周左右。 4.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般常见于手掌、足底、口腔,表现为红斑、水疱,水疱周围红肿,多伴发热、食欲不振、哭闹等表现。多见于婴幼儿。 当出现小水疱时可以去正规医院就诊,以便明确病因后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