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咽炎

>

雾霾笼罩 防治咽炎靠饮食

雾霾笼罩 防治咽炎靠饮食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患有慢性咽炎,老师、歌手、演员等职业用嗓者,由于用嗓时间较多,很容易患上慢性咽炎,影响正常的工作。随着天气变冷,不少人都热衷于吃火锅,但患有慢性咽炎的人群,须防火辣滚烫食物刺激脆弱的咽喉诱发咽炎等疾病。慢性咽炎患者要避免用嗓过度或大声喊叫,注意休息,减少操劳,适当锻炼身体。

  慢性咽炎的饮食原则

  (1)宜吃有清热解毒,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咽炎的饮食如蔬菜、水果类:萝卜、白菜、黄瓜、菠菜、冬瓜、苦瓜、梨、香蕉、柿子、枇杷、苹果、菠萝、荔枝、甘蔗等。

  咽炎的饮食之肉禽类:瘦猪肉、鸭肉、兔肉、猪肺等滋阴润燥之功效强,可多选食。乳、蛋类一般均能补需养血润燥,亦可常用。豆类以绿豆、赤小豆、黑豆为佳。

  (2)应忌食羊、狗、雀肉等辛温燥热之品。

  (3)辛辣之品,咽炎的饮食是刺激咽喉,不宜食用。

  (4)多喝温水,保持口腔滋润,慢性咽炎的治疗还可以辅以适当的茶疗。但是切记别喝凉的或特别热的茶,更不要有刺激性的。而且喝茶要注意别在吃药的时候喝茶,隔开时间就行了。

  喝茶防咽炎

  1、大海生地茶

  胖大海5枚,生地12g,冰糖30g,茶适量。上药共置热水瓶中,沸水冲泡半瓶,盖闷15分钟左右,不拘次数,频频代茶饮。根据患者的饮量,每日2~3剂。功能清肺利咽,滋阴生津。

  2、橄榄茶

  取橄榄两枚,绿茶1克。将橄榄连核切成两半,与绿茶同放入杯中,冲入开水加盖闷5分钟后饮用。

  3、石斛茶

  配方:石斛15克,麦冬10克,绿茶叶5克。制法:将石斛、麦冬和绿茶一并放入茶杯内,开水泡茶。

  功效:养阴清热,生津利咽。用法:每日1剂,代茶频饮。

  4、清咽茶

  治疗慢性咽炎的花草茶配方:银花、玄参、青果各9克。制法:上药水煎,取汁。

  功效:养阴清热,解毒利咽。用法:每日1剂,代茶频饮。

  5、橄揽海蜜茶

  橄榄3g,胖大海3枚,绿茶3g,蜂蜜1匙。先将橄榄放入清水中煮片刻,然后冲泡胖大海及绿茶,闷盖片刻,入蜂蜜调匀,徐徐饮之。每日1~2剂。功能清热解毒,利咽润喉。

  6、二绿女贞茶

  绿萼梅、绿茶、橘络各3g,女贞子6g。先将女贞子捣碎后,与前三味共入杯内,以沸水冲泡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功能养阴利咽,行气化痰。

  7、蜂蜜茶

  取茶叶、蜂蜜各适量。将茶叶用小纱布袋装好,置于杯中,用沸水泡茶,凉后加蜂蜜搅匀,每隔半小时,用此溶液漱口并咽下,对慢性咽炎的治疗有效的话连用3日。

  求医网温馨提示:雾霾天气空气污染较重,建议不要外出锻炼,尤其不要进行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活动,比如取消跑步等。如果是外界污染诱发慢性咽炎等疾病复发,建议选择含中药成分有清热解毒,清利咽喉的作用的药剂,可抵御致病菌对咽喉的伤害。此外,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并减少到人流密集的场所活动。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咽炎防治问答》《常见病饮食宜忌》】

咽炎在线咨询

更多

疱疹性咽炎是什么

疱疹性咽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多见于婴幼儿,易发于夏秋季。分为单纯疱疹性咽炎、带状疱疹性咽炎两种。 1.单纯疱疹性咽炎:常引起广泛的疱疹性口炎,伴有发热,可于口颊、舌、腭部发现白色斑块和小疱疹,小疱...

1个回答

治疗方法咽炎

咽炎的治疗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如果你想尽快治愈它,你可以吃西瓜霜。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睡眠不足,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每天至少喝800毫升热水润喉。在饮食方面,患者还应尽量保持饮食清...

1个回答

一岁宝宝咽炎怎么办

喉炎是一种由病毒或细菌侵入喉咙引起的疾病。咽炎,无论是由病毒还是细菌引起的,都会导致喉咙痛和吞咽困难,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呼吸困难。在大多数情况下,急性咽喉炎可以通过治疗在几天内治愈。如果您吸烟,...

1个回答

慢性咽炎怎么治疗

出现慢性咽炎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只是不同的病症情况使用药物的方式会有所差异。如果是比较轻微的炎症,服用一些消炎治疗慢性咽炎进行治疗就可以。如果自身病症持续的时间已经比较久,只是服用药物见效会比较慢,...

1个回答

怎样引起的咽炎

急性咽炎一般主要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的,也可能和周围的环境有关系,比如干燥、粉尘、烟雾、刺激性气体等。慢性咽炎可以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急性咽炎的反复发作,各种鼻部疾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

1个回答

咽炎一般是什么菌引起的吗

咽炎可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是属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例如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也有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的,例如肺炎球菌、链球菌等,还有可能是由于长期粉尘或有...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