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家能不能做亲子鉴定需要提供哪些样本(附样本指南)
作者: 民鉴基因亲子鉴定中心科普专栏 时间:2025-10-05 16:55:05
在亲子鉴定的整个流程中,样本是决定鉴定结果准确性的核心前提。无论是孕期亲子鉴定中特殊的胎儿相关样本,还是产后常见的个人样本,其质量、采集方式及保存状态,都直接影响着 DNA 提取的效率与基因比对的可靠性。选择合适的样本类型、遵循科学的采集规范,不仅能降低鉴定误差,还能让整个鉴定过程更高效、更安全。
自己在家可以做亲子鉴定吗
在家无法完成完整的亲子鉴定,只能在专业机构指导下采集样本—— 这些样本需送往正规实验室,通过专业设备和技术完成 DNA 提取、检测与比对后,才能得出有效结果。
做亲子鉴定需要提供哪些样本
以下是在家也可以采集的常见亲子鉴定样本类型,以及具体的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口腔拭子样本
口腔拭子样本因采集无创伤、污染风险低、保存方便,是家庭采集的优选,适合成人、儿童及婴幼儿(需成人协助)。
采集方法:
准备工具:提前向鉴定机构索要专用无菌拭子(通常为 2-3 根 / 人)、密封袋、标签纸;采集前 1 小时内,受检者需避免进食、饮水、刷牙、嚼口香糖,防止食物残渣或牙膏成分干扰样本。
采集步骤:
取出无菌拭子,手持拭子柄(避免接触拭子头部,防止污染);
将拭子头部伸入口腔内侧颊黏膜处(脸颊内侧),轻轻旋转擦拭 30 秒,力度以黏膜微有压迫感但不疼痛为宜,确保拭子头部充分接触黏膜细胞;
换另一侧颊黏膜重复相同操作(同一人需用 2-3 根拭子,分别擦拭左右脸颊);
采集完成后,将拭子自然晾干(避免暴晒或用吹风机吹干,防止 DNA 降解),待拭子头部完全干燥后,放入标注有 “姓名 + 关系”(如 “张三 - 父亲”)的密封袋中,密封严实。
注意事项:
婴幼儿采集时,可将拭子轻轻放入其口腔内侧,由成人辅助缓慢擦拭,避免拭子划伤宝宝口腔黏膜;
若家中有多人采集,需分开操作,每采集完一人立即密封样本,避免不同人样本交叉污染。
二、毛发样本
毛发样本(以头发为主)采集便捷,但核心前提是 “**带毛囊”—— 如之前提到的,毛囊中含有细胞核,是提取 DNA 的关键,无毛囊的毛发(如脱落的头发、剪下来的头发)无法用于鉴定。
采集方法:
准备工具:干净的纸巾、密封袋、标签纸;采集前确保双手清洁(可戴一次性手套),避免手上油脂污染毛发。
采集步骤:
选择受检者近期(1 个月内)生长的头发,用手指捏住头发根部(靠近头皮处),轻轻拔取,确保头发根部带有白色或透明的毛囊(长度约 1-2 毫米,肉眼可见);
每次采集需拔取 5-8 根带毛囊的头发(数量过少可能导致 DNA 量不足,影响检测),避免用力拉扯导致毛囊脱落;
将采集到的毛发放在干净纸巾上,自然晾干(避免潮湿环境导致毛囊霉变),晾干后放入标注清晰的密封袋中,密封保存。
注意事项:
避免采集染过、烫过的头发(化学药剂可能破坏 DNA),优先选择黑色或自然色、未经过处理的头发;
若头发易出油或头皮有炎症,建议提前 1 天清洗头发,晾干后再采集,减少油脂对毛囊的污染。
三、血液样本
血液样本 DNA 含量高、检测准确性强,但采集时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伤口感染,适合能配合采血的成人或较大儿童。
采集方法:
准备工具:向鉴定机构索要专用采血针、无菌采血卡(或 EDTA 抗凝管)、酒精棉片、创可贴、密封袋;采集前需洗净双手,用酒精棉片对采血部位(通常为手指末梢)进行消毒。
采集步骤:
用采血针轻轻刺破手指指尖,挤出 1-2 滴血液,滴在专用采血卡的指定区域(或缓慢注入抗凝管中,避免剧烈摇晃);
采血完成后,用干净棉球按压伤口 3-5 分钟止血,贴上创可贴;
若使用采血卡,需将其平放在阴凉干燥处自然晾干(约 2-3 小时,避免阳光直射),完全干燥后放入密封袋;若使用抗凝管,需立即密封,标注信息后尽快送往实验室(常温保存不超过 24 小时,夏季需冷藏运输)。
注意事项:
凝血功能较差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人群,需谨慎选择血液样本,避免出血不止;
采血过程中若有血液滴落到外界,需用酒精棉片擦拭干净,防止样本交叉污染。
四、指甲样本
指甲样本采集无创伤,适合抗拒口腔拭子或毛发采集的低龄儿童,但需注意采集 “带有甲床组织” 的指甲,而非单纯的指甲盖。
采集方法:
准备工具:干净的指甲刀(需用酒精棉片消毒)、密封袋、标签纸;采集前确保儿童手部清洁,避免指甲上残留污垢或护肤品。
采集步骤:
用消毒后的指甲刀,剪下儿童手指或脚趾上的指甲(优先选择刚长出的、带有少量甲床组织的指甲,长度约 2-3 毫米),每次采集 3-5 片;
将剪下的指甲放入干净纸巾中,自然晾干后,装入标注信息的密封袋,密封保存。
注意事项:
避免采集涂有指甲油或做过美甲的指甲(化学物质会破坏 DNA),若有美甲需先去除,等待新指甲长出后再采集;
剪指甲时力度适中,避免剪伤儿童指甲周围皮肤,导致出血污染样本。
五、需要注意事项
避免污染是关键:全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样本(如拭子头部、毛囊、血液),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不同人样本需分开采集、单独密封,标注清晰姓名和关系,防止混淆。
及时晾干与密封:所有样本采集后需自然晾干(除抗凝管血液外),潮湿环境会导致 DNA 降解;晾干后立即密封,放入阴凉干燥处保存,避免暴晒、高温或潮湿(如浴室、厨房)。
尽快送检不拖延:样本采集完成后,建议 24-48 小时内送往鉴定机构(偏远地区可通过顺丰等冷链快递,附冰袋保护),存放时间过长可能导致 DNA 活性降低,影响检测结果。
最后再次提醒:无论选择哪种样本,在家采集仅为 “预处理步骤”,后续**由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完成检测 —— 切勿轻信 “家用检测试剂盒” 自行分析,以免因技术不达标导致结果错误,甚至泄露个人隐私。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站对本文的原创性、内容的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