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炎症性肠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明确,已知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U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认为这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
(一) 环境因素:近几十年来,UC的发病率持续增高,首先出现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北美、北欧,继而是西欧、南欧,最近才是日本、南美。
(二) 遗传因素:UC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患者的配偶发病率不增加。目前认为,UC不仅是多基因病,而且也是遗传异质性疾病(不同人由不同基因引起),患者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作用下由于遗传易感而发病。
(三) 感染因素:至今尚未找到某一微生物病原与UC有恒定关系。但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对某些UC患者有益。目前的研究提示,UC可能存在正常菌丛的免疫耐受缺失。
(四) 免疫因素: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在UC肠道炎症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UC的T细胞反应趋于低下,有一些Th2开型反应的特征。除了免疫细胞外,肠道的非免疫细胞(如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亦参与炎症反应,与局部免疫细胞相互影响而发挥免疫作用。
免疫反应中释放出各种导致肠道炎症反应的免疫因子和介质(包括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如IL-2、IL-4、IFN-γ,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如IL-10和TGF-β,促炎症性细胞因子如IL-1β、TNF-α和IL-6,以及趋化白细胞进入炎症部位的趋化因子如IL-8等。)还有许多参与炎症损害过程的的重要物质(如反应性氧代谢产物(ROMs)和一氧化氮(NO))可能对肠道有毒性。
目前对UC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可概括为: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丛(或者目前尚未明确的特异性微生物)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症反应表现炽过度亢进和难于自限。
病理
终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可能由于抗原的持续刺激或(及)免疫调节紊乱,这种免疫炎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至降结肠、横结肠,也可累及全结肠。
UC的基本病变: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浸润。 活动期粘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肉眼观: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糜烂及溃疡。
显微镜下:隐窝结构紊乱表现为腺体变形、排列紊乱、数目减少等萎缩改变,伴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化生。
由于结肠病变一般限于粘膜与粘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所以并发结肠穿孔、瘘管或周围脓肿少见。
少数暴发型或重症患者病变涉及结肠及结肠全层,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肠壁重度充血、肠腔膨大、肠壁变薄,溃疡累及肌层至浆膜层,常并发急性穿孔。
由于溃疡愈合瘢痕形成及粘膜肌层肥厚,使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消失,甚至肠腔缩窄。
临床表现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发或加重症状。
(一)消化系统表现:
1. 腹泻:见于绝大多数患者。原因:与炎症导致大肠粘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粪便中的脓血则为炎症渗出、粘膜糜烂及溃疡所致。粘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粪质亦与病情轻重有关,多数为糊状,重可致稀水样。偶尔反有便泌,与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
[page]
2. 腹痛: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腹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涉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 其他症状: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 体征:轻重不同的压痛,一般位于左下腹,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 全身表现: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低—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
(三)肠外表现: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这些肠个表现在结肠炎控制或结肠切除后可以缓解或恢复;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少见的淀粉样变性、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Sweet syndrome)等,可与溃疡性结肠炎共存,但与其本身的病情变化无关。
(四)临床分型:按病程、程度、范围及病期进行综合分型。
1. 临床类型:
(1)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
(2)慢性复发型,
临床上最多见,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
(3)慢性持续型,症状持续,间以症状加重的急性发作;
(4)急性暴发型,少见,急性起病,病情严重,全身毒血症状明显,可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上述各型可相互转化。
2. 病情严重程度:轻型:腹泻每日4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速,贫血无或轻,血沉正常;重型:腹泻频繁并有明显粘液脓血便,有发热、脉速等全身症状,血沉加快,血红蛋白下降;中型介于二者之间。
3. 病变范围:可分为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广泛性功全结肠炎。
4. 病情分期: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炎症性肠病在线咨询
更多
请问炎症性肠病有什么症状?
典型症状有:一是恶心呕吐,轻症者一般2-4次,重症者可超越10-30次,并体现血样。其次,腹痛,一般在左下腹或腹部会有痉挛性绞痛,一般为阵发性,或反反复复复发。第二,腹部肿块,有时在左下腹再次出现腹部肿块。除了其他症状:一是贫血,一般为轻度贫血,病发时会引来大量出血性贫血。第三,发烧和严重疾病的人会发烧和中毒性血液症状,可能会是中度或高烧。
1个回答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
炎症性肠病要在饮食生活习惯、饮食卫生以及饮食规律上做许多重新调整。不要吃辛辣、极冷、生硬的刺激肠胃的食物,尤其是辣椒、咖啡、浓茶等,要少喝啤酒。会增强肠胃压力,要以清淡为基础。多吃许多易消化的食物,饮食必须规律,不要暴饮暴食,吃晚饭也不要吃得过饱,吃七分饱就可以了。
1个回答
炎症性肠病能根治吗?
肠道炎症通过救治可治好,这种情况质疑是结肠炎症引来的,或者是肿瘤引来的。需要有去医院做个大便常规的仔细检查,肠镜的仔细检查,确认具体的情况,对症救治。炎症引来的,可以配抗生素类药物实施救治,可以用中药实施救治,同时留意几下饮食,别吃辛辣的这些食物,不要吃生冷食物,清淡饮食。
1个回答
克罗恩病患者需要少渣饮食吗
采取低脂、少渣饮食,由于恶心呕吐及脂肪炼化不良,脂肪应干扰在每日40克以下。又因小肠末端肠梗阻,粗纤维不易通过,而且病损范围广,为使肠道获得适当歇息,膳食中应尽可能防止机械性影响,采取少渣饮食。克罗恩病对患者们带给的干扰是非常大的,一旦发觉自身的症状,就要及时就诊诊病,同时多看重饮食问题,以清淡食物为基础,期望克罗恩病患者能获得专业治疗。
1个回答
克罗恩病有什么症状表现
克罗恩病表现出为腹痛、恶心呕吐、肠梗阻,伴发发烫、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出。病程多致成,反反复复复发,不易根治。本病又称局限性肠炎、局限性回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除了治疗克罗恩病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饮食,并且要始终保持舒畅的心情,以此来增强体质放慢康复速度。
1个回答
青少年也会得克罗恩病吗
克罗恩病典型病例多在青年期缓慢起病,精神影响、饮食因素和不卫生习惯可引致病情缓解。病程常在数月至数年以上,缓解期和缓解期长短不一,相互交错再次出现,反反复复复发中呈渐进性进步。针对患者来说,克罗恩病病情严重就要马上对症治疗,恰当用药,否则会致使克罗恩病再次病发,除此之外,患者还需要有看重自身的饮食以及心理护理,期望上述的问题答案可以帮助到大家,谢谢。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