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是指直肠内壁突起的肿物,一般较软,可单发或多发,包括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性息肉及息肉病等,较常见的有直肠腺瘤和幼年息肉。儿童型息肉主要发生在5~10岁的儿童。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大便周围带血和便后出血是主要症状,出鲜血,血量不多。直肠下端息肉可能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似樱桃状,色鲜红,便后可自行复回。当炎症并发感染时可有黏液大便、大便频、便不尽等,长期可出现消瘦,贫血等。
西医认为直肠息肉的发生原因至今未明,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2)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3)炎症刺激:
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4)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直肠息肉的病理原因如下:
(1)管状腺瘤:
主要为管状结构,约占腺瘤总数80%,大部分有蒂,呈球形、梨形,表现光滑或有很浅的裂沟,明显发红充血,部分可见血斑,使表面呈虎斑样,一般在1cm左右,大者可达3cm。
(2)绒毛状腺瘤:
绒毛成份超过80%,较少见。大部分为无蒂型,花坛状或菜花样,少数呈亚蒂绒球状,表面不光滑,有无数绒毛突起,充血水肿及糜烂,常附有半透明粘液。直径一般>2cm,单发多见,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本型恶变率极高为40~50%。
(3)管状—绒毛腺瘤:
绒毛成份<25~75%。
(4)家族性腺瘤病:
以大肠多发性腺瘤为特征,结肠镜下呈大量密集分布于全结肠,形态呈球形梨形有蒂或无蒂。大多仅数毫米,数目多密集分布,几乎见不到正常粘膜,呈地毯样,个别体积较大,出现绒毛状或混合型腺瘤。
(5)多发性腺瘤:
大肠多发性腺瘤,以腺管状多见。
(6)错构性息肉:
幼年性息肉间质丰富,有许多扩大成囊的腺腔
(7)炎症性息肉:
炎表面色泽变白、质脆,周围粘膜有炎症改变。
腺瘤状息肉的形成可能存在两个相关基因,即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主要与家族息肉病,而隐性基因主要与孤立腺瘤性息肉有联系。如家族性息肉病,属于染色体显性遗传,有明显的家族史。系基因突变所致;突变的基因可由父母传给子女,子女在接受突变基因方面具有相等的机会,即只要父母有一方携带突变基因,则其子女中就有一半会发生家族性息肉病。
直肠息肉在线咨询
更多
直肠息肉是什么
直肠息肉多与饮食因素、炎症刺激、隔代遗传因素等方面有关系,会引来排便困难,疼痛等症状。 可以实施息肉切除术,当然情况严重的需要有做进一步病理仔细检查,查一查如何有恶性变的情况。再次发生直肠...
1个回答
请问被诊断为直肠息肉增生放疗后能手术吗?
如果做了放射治疗手术之后,又患了直肠息肉,虽然说直肠息肉是良性的,但是如果不积极救治,是会有恶性变的可能会的。应当及时到正规公立医院肛肠科或肿瘤科复诊,由专科医生根据实际病情采用手术救治,术后要做病理...
1个回答
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病例推测:直肠息肉的产生主要是指身体内的指肠部位再次出现了过度生长的现象,这样就会致使整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排便再次出现各种的疼痛以及尿血的情况,致使整个人的生存遭到很大的干扰以及危害,如果不实施救治就...
1个回答
直肠息肉会肛门坠胀么
直肠息肉是会感觉到肛门坠胀的。直肠息肉是一种良性的肿瘤,肛门坠胀是很常见的一种病,要是发觉这种情况要及早实施救治,不要拖,以免严重病情。平常饮食还要留意,要规律。不要吃辛辣食物,多吃水果青菜,大便始终...
1个回答
直肠息肉是否容易复发
该疾病可以实施手术救治,如果手术摘除后,可以确保的是局部绝不会病发,而其他部位,没实施救治的还是有病发的可能性的。 因为直肠息肉主要是由于肠道里面的炎症而选择,如若炎症比较轻,对其直肠的刺激小,再次发...
1个回答
小儿直肠息肉大便时有东西掉出来严重吗
这种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建议带孩子及时去正规的三甲级医院做系统的仔细检查,直肠息肉比较严重的都可以决定激光手术或者是腹腔镜手术救治,平时必须留意孩子的饮食,尽量不要让孩子吃太油腻的食物,不要让孩子做剧...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