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闷,像塞了棉花。说话自己听着发空,别人声音也隔着层布。坐电梯、上楼梯,耳朵忽紧忽松。有时候轻轻晃头,能听见“咕噜”一声,像是水在里面晃荡。孩子不说话了,看电视老是调大音量,老师说他上课走神。这些,可能是中耳积液在作怪.
渗出性中耳炎,名字拗口,其实就是中耳腔里不该有液体,结果有了。不是化脓那种痛得跳脚的急性中耳炎,它安静,闷着来。鼓膜后面存着浆液 黏液,甚至有点像蛋清一样的东西。听声音像隔着毛玻璃。小孩多见,尤其是三到七岁。感冒后拖一拖,鼻炎反复,腺样体肥大,都可能让咽鼓管——就是鼻子通到耳朵那根小管子——堵住或开不了。气不通,压力失衡,液体就渗出来了。
药,怎么用?先不说药。很多人一听说“炎”,就想消炎药。抗生素?不一定。这病多数不是细菌感染直接引起。它是继发的,堵出来的,卡出来的。用抗生素,像拿大炮打蚊子,还可能把肠道闹翻。除非医生判断合并细菌感染,比如之前高烧 耳痛明显,后来转成闷胀,那才可能短期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按体重算剂量,吃够天数.但更多时候,不用。
重点在通。通什么?通咽鼓管。让它重新打开,中耳负压解除,液体自然吸收。怎么通?鼻腔用药最常见。鼻喷激素,比如某某奈德类,每天对着鼻孔喷两下......别怕激素,局部用,吸收到全身的量微乎其微。它能减轻鼻黏膜肿胀,尤其对伴有过敏性鼻炎的孩子,效果更明显。用了几天,可能没感觉,但慢慢鼻塞轻了,耳朵的压迫感也在退。
还有减充血剂。滴鼻液或者喷雾,能让鼻甲缩小,暂时缓解堵塞。但这玩意儿不能久用。超过一周,容易反跳——越用越堵,形成依赖.一般建议最多五到七天,症状一缓就停。大人自己用还好控制,小孩别长期滴,家长容易心急多用。
黏液溶解剂也常被提到。一种药,名字带“司坦”或者“胱氨酸”的,作用是让黏稠的分泌物变稀,好排出去。理论上说得通,临床上效果因人而异。有人吃了两周,觉得耳朵清亮了;有人吃了一个月,没变化。这种药通常安全,胃有点不舒服而已,可以饭后吃。
中医方面,有些中成药会用。成分复杂,有的含苍耳子、辛夷 薄荷,说是通窍.但这类药证据等级不高,起效慢,且部分含小毒药材,长期吃需谨慎。小孩肝肾发育不全,用量更要小心.不推荐自行买来吃,尤其广告吹得天花乱坠的那种。
还有一个办法,很多人忽略——咀嚼。嚼口香糖,用力嚼。特别是飞机起降、坐高铁进隧道时,主动吞咽、打哈欠 嚼东西,能促进咽鼓管开放。小孩不会主动做这些动作,可以让他喝水、吃零食 吹泡泡、吹笛子玩具!通过肌肉运动把耳朵“打开”。这不算药,但有效。
再回到药物。如果积液时间长,三个月上面,听力下降明显,医生可能会考虑鼓膜穿刺抽液,或者放小管子.那是下一步的事。药物阶段,核心还是解决鼻部问题。治耳先治鼻,这是关键。
但有时候,药用了,鼻通了,耳朵还是闷。为什么?因为液体太黏,吸收慢.或者咽鼓管功能本身恢复得慢。儿童咽鼓管角度平,本来就容易堵,发育过程中才会逐渐改善。一部分孩子,哪怕什么都不做,半年内也能自愈。观察期很重要。
跳跃一下:一个五岁男孩,反复感冒,扁桃体大,睡觉打呼。妈妈发现他叫他名字反应迟钝。检查听力,中度传导性耳聋。鼓膜橘黄色,活动差.诊断明确。医生开了鼻喷药,黏液调节剂,建议回家多咀嚼,避免二手烟。两个月后复查,积液没了,听力恢复正常.没用抗生素。
另一个案例,成人,感冒后耳朵闭塞两个月。自己买了滴耳液乱滴,反而刺激外耳道.后来查了,鼻中隔偏曲加慢性鼻窦炎。光用药不行,得处理原发病。手术矫正之后,耳朵问题才彻底解决。
你看,路径不一样.药只是工具之一。环境因素呢?吸烟?家里有人抽烟,孩子耳朵出问题几率高。空气干燥、粉尘多,也影响。换空气净化器,加湿,比吃药还管用.
最后提一句,听力下降别硬扛。长期单侧听力受损,尤其小孩,可能影响语言发育和注意力。及时看耳鼻喉科,做声导抗 纯音测听,搞清楚程度。不要等“自己会不会好”,拖成慢性,鼓膜可能内陷、粘连,到时候恢复更难。
药,有用,但不是全能钥匙。关键是综合应对。鼻子通了,耳朵往往跟着好。孩子长大,结构改变,也可能自愈。但该干预时不拖,该用药时别抗拒。平衡点在哪里?跟医生谈,结合自家情况。别迷信某一种药,也别一听激素就躲。事实是,很多孩子喷几个月鼻药,耳朵好了,啥副作用也没见。
话说回来,耳朵嗡嗡响,是不是这个病?不一定。神经性耳鸣也这样。别自己对号入座。有怀疑,去检查。一次简单的耳镜,就能看清鼓膜颜色和位置.
写到这里,有点乱.因为现实本来就不按教科书走。今天用药,明天见效,不可能。有的孩子三天好转,有的三个月才吸收。个体差异大。家长焦虑,总想快点好......但医学很多时候,就是“等等看”。
语法或许不圆满,句子长短不一.可生活就是这样,断断续续,跳来跳去。重要的是:别忽视,别乱治,找对方向,耐心一点。耳朵里的水,总会慢慢退下去。
,“渗出性中耳炎药物治疗”,有问题随时留言。 照顾好自己。 别太累。 身体最重要。 少吃咸菜和腌制食品,对血压好。 祝你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中耳炎在线咨询
更多
中耳炎检查报告
检查结果显示,耳道有轻度红肿,鼓膜略充血,但没有明显穿孔。耳内有少量积液,可能是炎症引起的。听力测试显示,听力略有下降,但不严重。医生判断为轻度中耳炎,建议按时用药,保持耳部干燥。近期避免进水,洗澡时...
1个回答
小孩得了急性中耳炎
小孩得了急性中耳炎,常常会哭闹不止,耳朵疼得厉害,尤其是躺着的时候更明显。有的孩子还会发烧,听力也会受影响,总觉得耳朵闷闷的。这是因为中耳部位发炎了,通常是感冒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孩子尤其是三岁...
1个回答
怎样检查儿童中耳炎
儿童中耳炎是常见的疾病,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可能患了中耳炎。首先,观察孩子有没有频繁抓耳朵、哭闹不安,特别是在躺下或吃奶时哭得更厉害。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发烧、食欲差、睡眠不好等情况...
1个回答
小孩感冒引发中耳炎
小孩感冒后耳朵疼,可能是中耳炎。感冒会让鼻腔和喉咙的细菌跑到耳朵里,引起发炎。孩子会哭闹、抓耳朵、发烧,睡觉也不踏实。有些还会耳朵流脓,听力变差。发现这些情况,要早点带孩子去看医生。医生会检查耳朵,确...
1个回答
中耳炎治疗大概费用
中耳炎治疗的费用因病情轻重、治疗方法和地区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来说,普通中耳炎在门诊治疗,费用不会太高。如果是急性发作,可能需要吃药、滴耳液,加上挂号和检查,大概几百元就能处理。如果反复发作或者病情较重...
1个回答
中耳炎发炎特别疼
中耳炎发作时,耳朵会特别疼。尤其是晚上躺下后,疼痛会更明显。有时候疼得睡不着觉,连吃饭、咀嚼都会牵扯到耳朵。中耳炎是中耳部分发炎引起的。可能因为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细菌或病毒感染耳朵。小孩更容易得...
1个回答
中耳炎用药指南
中耳炎是耳朵常见问题,多见于儿童,也会影响成人。用药要根据病情来定,不能随便用。如果是急性中耳炎,医生可能会开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按时按量吃,吃完整个疗程,不能症状一好就停药。要是对青霉素过敏,医生...
1个回答
怎么发现中耳炎
中耳炎是耳朵里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小孩更容易出现。怎么知道自己或孩子有没有中耳炎呢?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观察。耳朵痛是最明显的信号,特别是小孩子会一直摸耳朵、哭闹不止。如果耳朵还流脓了,那更要当心。还有就是...
1个回答
中耳炎多久复查
中耳炎复查时间要根据病情来定。如果是急性中耳炎,症状缓解后一般一周左右复查一次。如果是慢性中耳炎,可能一个月复查一次比较合适。医生会根据耳朵流脓情况、听力变化和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如果用...
1个回答
中耳炎如何刮痧
中耳炎是耳朵里常见的炎症,很多人会想到吃药打针,但有些人也会尝试刮痧来缓解不适。刮痧是传统疗法,通过刺激经络,帮助身体排毒、活血。刮痧时,可以选择耳后、颈部和肩部这些部位。先在皮肤上抹点油,用刮痧板轻...
1个回答
中耳炎的中医疗法
中耳炎是常见的耳部疾病,多由感冒、上火或耳道进水引起。患者常感到耳痛、耳闷,有时还会听力下降。中医治疗中耳炎注重调理整体,缓解症状。中医认为,中耳炎多属“风热犯耳”或“湿热内蕴”,治疗常用清热解毒、祛...
1个回答
中耳炎患者健康教育
中耳炎是耳朵常见病,尤其在小朋友中比较多见。平时要注意耳朵的卫生,洗澡或游泳时尽量别让脏水流进耳朵里。如果耳朵流脓、耳痛或听力下降,要及时看医生,别自己乱用药。感冒容易引发中耳炎,所以感冒时要注意鼻腔...
1个回答
急性中耳炎耳朵痒
急性中耳炎是耳朵里常见的炎症,多由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很多人会感觉耳朵又痛又闷,还可能伴有听力下降、耳鸣,甚至流脓。但有些朋友会发现,耳朵除了不舒服,还会发痒。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中耳炎引起的耳朵...
1个回答
中耳炎脓出不来
中耳炎时耳朵里有脓,但流不出来,这种情况挺让人担心的。正常情况下,耳道有一定自洁能力,但中耳炎严重时,鼓膜可能会肿胀或穿孔,导致脓液排不出来。这时候,人可能会觉得耳朵闷、胀,听力下降,甚至耳朵里有跳动...
1个回答
中耳炎好了会痒
中耳炎好了以后,耳朵里有时会觉得痒。这是因为炎症消退后,耳道开始恢复,皮肤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会有发痒的感觉。也可能是治疗期间用了药膏或者滴耳液,残留的药物刺激也会引起痒感。另外,耳朵进水、耳垢增多或者过...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