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中暑

>

导致中暑的几种常见病因

导致中暑的几种常见病因

  中暑病因1.坐木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日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使人身体不适。因此,夏天不要长时间坐在室外木质器物上。

  中暑病因2.多吃冷食

  炎热夏季,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所以,为了保证营养均衡,减少肠道疾病,夏日应该注意节制冷食。

  中暑病因3.夜晚露宿

  盛夏时节,人身上的汗腺不断向外分泌汗液,以散发体内的热量。睡着后,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暂时下降,此时如果正值夜晚,气温下降,露水加身,就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并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夜晚露宿还易被蚊虫叮咬而染上疾病,如乙型脑炎等。因此,夏日较好不要露宿。

  中暑病因4.缺少午睡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劳。加上夜间炎热,睡不安稳,常导致睡眠不足。因此,适当的午睡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休息,对健康大有裨益,是预防苦夏的一项好措施。

  中暑病因5.电风扇吹得过久

  电扇吹得过久会破坏出汗的均衡状态,使人感到头痛、头昏、腿酸手软、全身不适,严重者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盛夏之夜开着电扇入睡,更容易受凉。尤其老年人和儿童更应注意。

  中暑病因6.室内外温差过大

  空调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环境,但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人对这种温度变化会难以适应,容易“感冒”。而且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会使室内空气混浊,以致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造成人的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患疾病。因此,夏天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建议在5℃~8℃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0℃。

  中暑病因7.“快速冷却”

  炎炎夏日,人们外出归来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来“快速冷却”。但由于人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如此“快速冷却”,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体内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而且这样还会致使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甚至引起休克。因此,正确的方法是先将身上的汗擦干后再冲洗,千万不可“快速冷却”。

  中暑病因8.渴极急饮

  夏天出汗多,有人往往一下子要喝进很多水。岂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故渴极不宜急饮,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中暑病因9.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如大量饮用,还会增加肾脏过滤负担,影响肾功能。因此,夏季不宜多喝饮料建议是喝白开水,尤其是儿童和老人,更应少喝饮料多饮水。

  求医网温馨提示:夏季出外应该做好预防中暑的准备,多带些中暑必备用品和药品,尽量不要在阳光直射下曝晒,多喝水和补充盐分,在运动过后不宜马上洗澡或者用冷水洗刷身体建议等到身体感觉凉爽了再冲凉。

  【参考文献:《中暑》《怎样防止中暑》】

中暑在线咨询

更多

健康预防中暑

夏天天气热,容易中暑。平时多喝水,别等口渴了才喝。出门记得戴帽子、太阳镜,打伞也挺好,避免太阳直晒。尽量别在中午前后出门,这个时候太阳最猛。穿衣服要选透气、浅色的,出汗也容易干。家里或办公室要开窗通风...

1个回答

夏天中暑呕吐

夏天天气热,人容易中暑。中暑后,身体受不了高温,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有些人还会觉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站不稳。中暑呕吐是因为身体过热,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再加上出汗多,体内水分和盐分...

1个回答

中暑针刺脖子

中暑后有人提到用针刺脖子来急救,这种做法并不推荐。中暑是身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体温调节失常,出现头晕、恶心、甚至昏迷等症状。遇到中暑,第一时间应把人移到阴凉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降温,补充水分,严重...

1个回答

中暑呕吐眼晕

中暑后,人会感觉特别难受。先是头昏眼花,看东西模糊,站都站不稳。接着胃里翻江倒海,想吐又吐不出来,或者吐个不停。整个人没力气,心跳加快,额头烫得厉害。这个时候,最要紧的是赶紧找个阴凉的地方躺下,脱掉多...

1个回答

中暑头痛忽冷忽热

中暑后头痛、忽冷忽热,是身体发出的警报。天气热、出汗多、喝水少,就容易中暑。一开始可能只是头晕、恶心,接着就是头痛、发冷、发热交替出现。这时候要赶紧找个阴凉的地方休息,脱掉多余的衣服,用湿毛巾擦擦身子...

1个回答

户外中暑处理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急症,尤其是户外活动时更容易发生。人一旦中暑,身体会发热、出汗多、头晕、恶心,严重的还会意识模糊、晕倒。发现中暑迹象,第一步是赶紧把人移到阴凉处,是通风的地方。脱掉多余的衣物,帮助身体...

1个回答

中暑报道医院

最近天气炎热,有市民出现中暑情况,被紧急送往医院。据了解,患者是在户外长时间活动后感到头晕、恶心,随后由家人送医。医生检查后确认是中暑,立即进行了降温、补液等处理。医院方面提醒,高温天气要特别注意防暑...

1个回答

中暑防治药品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或活动的人。预防和治疗中暑,家里可以备一些常用药品。藿香正气水或胶囊,是很多人夏天必备的药品,适合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肚子不舒服。风油精、清凉油...

1个回答

中暑避免着凉

中暑后身体虚弱,要注意避免着凉。中暑是身体过热,体温调节失常引起的,这时候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中暑后要多休息,补充水分,但不要一次性喝太多。可以喝点淡盐水,帮助恢复体力。不要马上吹空调或风扇,也不要...

1个回答

中暑需要冒汗

中暑后身体能不能出汗,要看情况。有的人中暑了还会出汗,但有的人不会。比如轻度中暑时,可能还在冒汗,只是出汗多但降温效果不好。到了重度中暑,比如热射病,身体可能会停止出汗,皮肤变得又热又干。所以,中暑不...

1个回答

小孩中暑心跳

小孩中暑后心跳很快,是因为身体太热了,心脏要拼命工作来降温。这时候孩子可能会脸色发红、出汗多、呼吸急促,甚至有点迷糊。发现孩子中暑,要马上把他带到阴凉的地方,脱掉多余的衣服,用湿毛巾擦身体,特别是脖子...

1个回答

中暑治疗花费

中暑后治疗花多少钱,要看中暑的轻重程度。如果只是轻微中暑,比如头晕、出汗多、浑身没力气,一般在附近诊所看看,花几十到一百多元就能处理好。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让你多喝水、休息,或者开点药。如果中暑比较...

1个回答

宝宝中暑按摩

宝宝中暑了,家长别慌。先抱宝宝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脱掉多余衣物,让宝宝平躺休息。用温水轻轻擦拭宝宝额头、脖子、腋下和手脚,帮助降温。不要用冷水,容易引起血管收缩,反而不利散热。可以轻轻按摩宝宝的太阳穴,...

1个回答

中暑揪痧美女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健康问题。特别是气温高、湿度大的时候,人容易出汗过多,身体脱水,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揪痧是一种民间常用的缓解中暑的方法。操作时用手指或刮痧板在背部、颈部等部位轻轻刮擦,让皮肤出...

1个回答

中暑半夜头痛

中暑半夜头痛,这种情况要小心。白天高温下活动,喝水不够,身体脱水,晚上就容易出问题。头痛只是其中一个表现,还可能伴有恶心、乏力、心跳加快。如果半夜突然头痛得厉害,别不当回事。可能是中暑没完全恢复,也可...

1个回答

板蓝根对中暑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待久了,身体散热不掉,就会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板蓝根是一种常见的中风感冒药,很多人家里都会备一点,觉得可以清热解毒。但其实,板蓝根主要是用于感冒...

1个回答

可能关注

深州5家DNA亲子鉴定靠谱机构(附2025年汇总) 沙河靠谱亲子鉴定中心汇总_附2025年鉴定办理指 南宫亲子鉴定机构大全共5家(附2025年鉴定地址) 靠谱!武安合法亲子鉴定中心及流程盘点 迁安亲子鉴定中心盘点_附2025年鉴定流程 遵化正规亲子鉴定机构攻略(附2025年鉴定指南) 滦州亲子鉴定中心机构名录_附2025年地址查询 新乐全新5家亲子鉴定中心一览(附2025年亲子鉴定地址汇总) 热门!晋州正规合法亲子鉴定中心地址一览(附2025年收费标准) 实用帖!辛集合法亲子鉴定理流程及材料清单(2025年版) 灵宝亲子鉴定:靠谱!可以做的医院机构名单(附2025年8月汇总) 义马官宣!2025年5家亲子鉴定中心完整名单及鉴定指南发布 孟州5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一览(附2025年鉴定地址大全) 沁阳亲子鉴定中心机构名录_附2025年地址查询 汝州亲子鉴定中心大全_附2025年亲子鉴定指南 肇庆高要5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大全表(2025全新机构名单) 合法!鼎湖5家正规亲子鉴定名单及地址汇总(附鉴定收费标准 端州5家亲子鉴定机构一览(附2025年鉴定地址汇总) 徐闻亲子鉴定中心汇总_附2025年机构地址名单 收藏!遂溪全新DNA亲子鉴定中心推荐(附2025全新机构地址) 北京到那里治黄斑变性 眼底黄斑病变两个月还能治疗吗 黄斑变性oct 眼睛黄斑水肿是怎么回事 北京到那儿治疗黄斑变性好 长春祛白癜风手术价格 徐州白癜风的医院(徐州十大白癜风专科医院) 小女儿患白癜风 白癜风多大年龄扩散 白癜风是不是对称形成 为什么白癜风要吃坚果 春天与白癜风的关系 白癜风的预防与认识 白癜风平常多吃什么 38岁会长白癜风 严重白癜风会引起什么 皮秒激光后白癜风 面部白癜风的日常护理 长白癜风喝红糖水 养羊的人患白癜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