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或泻,是中医学施治的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正治的常法。
很多人以为,补或泻只是药物治疗的法则,其实,药物与针灸治病采用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施治原则是一致的。针灸时施用补泻手法的准则,必须建立在明确的辨证施治前提下,离开这个准则而抽象地谈补泻,是不现实的。
针灸是一种治疗手段,是促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的重要外在因素。但要达到补虚泻实的治疗目的,还必须通过脏腑的气化功能(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合理的补泻手法,除了根据不同病情、体质、年龄、情志、气候、环境等因素外,还要密切注意补虚泻实的原则和当前的病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补或泻刺法过之(过量手法)或不及(不足量手法),均可导致失效,甚至引起病情恶化,这样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
针灸是通过针刺的手法来达到补虚泻实目的的。《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是泛指能疏泻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不少的针刺补泻手法。
补法用于各种虚证。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提插时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进针慢,出针快;针尖随经脉循行方向,顺经而刺;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出针后按闭针孔。这些都是对患者进行补法针刺时需要注意的。
泻法适用于各种实证。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时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进针快而出针要慢;针尖应迎着经脉循行方向,逆经而刺;患者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出针时不必按闭针孔,还可以摇大针孔。这些操作手法对实证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
还有两种特殊的复式补泻方法--烧天火和透心凉,因为操作比较复杂而临床应用较少。
另外,对于虚实不太显著或虚实兼有的病证,临床上多采用平补平泻,针灸得气后施用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即可。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昏迷等),患者不能配合治疗,操作者必须细致观察客观指征,以疗效为主要依据。正如《灵枢·小针解第三》指出:“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言补者必若有所得也,泻则恍然若有所失也。”
针灸推拿在线咨询
更多
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哪个好
学中医学的学生是可以选修针灸推拿学的,同时可以考入这门学科的证书。而学针灸推拿学则偏向于康复救治,从而丧失练习系统中医的机会。但是如果对针灸针灸感兴趣,决定针灸推拿学可以更全面系统地练习,这一学科不被其他复杂的学业试验,所以干扰应当根据个人爱好实施填写。
1个回答
小儿推拿能不能增强抵抗力
小儿推拿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小儿推拿具有调节气血的作用,并具有疏通经络的功效,有效改善孩子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孩子身体的抗病能力,孩子身体发育也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推拿具有养生保健的功效。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很广,可以对发热、感冒、咳嗽、哮喘、滞颐(流口水)、腹痛、腹泻、便秘、厌食、疳积(营养不良)、夜啼、遗尿、近视、小儿肌性斜颈等多种常见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1个回答
小儿推拿应该怎么做
一般肝火可引起头晕,疼痛,红脸,烦躁或侧腹灼热,或耳鸣和耳聋,或肿胀和脓液,失眠多梦,它容易出现眼睛症状,如眼睛发红,眼睛干涩,眼睑肿胀,视力模糊和分泌物增多,中医是基于中医内脏和经络理论,以及人体对体表的特殊作用。调整身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的方法实现了物理治疗的目的,根据你的描述,按摩主要用于痰,运输和摩擦,它适用于表面和点状针灸穴位,它向内旋转,向外旋转至腹泻,并在两个方向上旋转以平坦腹泻,一般来说,它可以用中药治疗,它可以用于儿童按摩疗法,它需要在正规的医院物理治疗部门进行治疗。
1个回答
到底什么叫做玄脉
所说的是弦脉,直而长,指下直,如压弦脉,是神经脉的表现,可见于肝胆疾病、疼痛、痰饮、胃气衰竭等。除了脉象外,中医的四种诊断方法也需要看、闻、问,治疗需要综合考虑。作为一个病人,不必太纠结于脉搏。除了弦和静脉,还有一个沉闷的肤色,头晕,呕吐,胃肠功能差等。按照医生的进行治疗。
1个回答
太阳穴位置长一个皮下包
太阳穴位置有一个柔软的皮下包感觉很柔软,它不疼也不痒,已经三、四年没理他了,可以去医院做B超,看看是不是皮脂囊肿,皮脂腺在皮肤中含量丰富,现在很多人的头皮、面部、胸部、背部和许多地方都有皮脂腺,如果皮脂腺出口堵塞,就不能一直拍照,堵塞物被塞进皮脂腺,易受细菌等感染,易产生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可在医院手术切除。
1个回答
按摩迎香对皮肤的好处
这个穴位对改善皮肤干燥没有什么效果的,按摩迎香穴主要对鼻炎 感冒等有一定的效果。如果想做按摩的话,还是去美容院做个皮肤护理,或者买一点橄榄油按摩一下。不过如果你女朋友如果有便秘的情况,倒可以通过按摩迎香穴,能够起到通便的作用。便秘也可以导致皮肤暗沉没有光泽,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最新医院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