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职业病

>

肺灌洗手术

肺灌洗手术

  1.总论

  肺灌洗手术,病人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置于病人气管与支气管内,一侧肺纯氧通气,另一侧肺用灌洗液反复灌洗。一般每次1000~2000ml,共灌洗10~14次,每侧肺需15~20升不等,历时约1小时,直到灌洗回收液由黑色混浊变为无色澄清为止。

  2.发展现状

  (1)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非常关心重视全肺灌洗的发展趋势,这项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香港尘肺补偿基金委员会,德国、东欧波兰的一些国家和机构,或者有意向合作、或者组团前来考察。1997年12月中心成功地为俄罗斯国家煤炭委员会协调局局长阿那维列奇.尼古拉依实施了大容量全肺灌洗。  (2)2002~2003年越南煤炭总公司和卫生部领导在几次到中国考察、洽谈,并选派19名矿工来灌洗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尘肺病康复中心并以 50万美金的技术转让费成功地完成了对越转让,增加了中越两国友谊,扩大了国际影响。2005~2008年又成功完成了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等15家国内医院的技术培训,大大的提高了对尘肺患者的救治能力。

  (3)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承担着“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危职业危害监测预警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粉尘对机体影响综合评价技术研究”和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资助课题5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

  3.原理机理

  (1)大容量全肺灌洗是针对尘肺病人始终存在着的粉尘性和巨噬细胞性肺泡炎而采取的治疗措施。病人在工作场地吸入的大量粉尘,一部分通过咳嗽、咳痰排出体外,但仍有一部分长期滞留在细支气管与肺泡内,不断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这部分粉尘被称为呼吸性粉尘。它与吞尘巨噬细胞是尘肺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2)尘肺病一旦形成后,肺内残留粉尘还将继续与肺泡巨噬细胞作用,这是尘肺病人虽然脱离粉尘作业环境,但病变仍继续发展、升级的主要原因。如能在早期通过肺灌洗排出病人肺泡内沉积的煤矽粉尘和大量的能分泌致纤维化介质的尘细胞,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而且有利于遏制病变进展,延缓病期升级。

  (3)对X线胸片尚未出现病变的接尘工人及可疑尘肺工人进行肺灌洗,可防止其发病或推迟其发病时间。肺灌洗既是一种病因治疗,又可起到二级预防的作用( 一级预防是指阻止环境中粉尘进入肺内;二级预防是指清除已进入肺内尚未被包裹的粉尘,防止发病)。

  4.适应症状

  (1)年龄65岁以下、无活动性肺结核、肺大泡、心脏病或其它实质脏器疾病的各期尘肺煤工尘肺、矽肺、铸工尘肺、电焊工尘肺、水泥尘肺等各种无机粉尘所致的各期尘肺及肺内粉尘沉着症。尘肺各期均有适应症,尤以0+、I期为最佳。

职业病在线咨询

更多

患中毒性眩晕并且头晕怎么办

对于中毒性眩晕,首先需要找出中毒的源头,避免或明确接近中毒的源头。健康的人一般都会远离,经过短期的康复,只要不碰它,就不会复发。如果远离症状,建议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或血管扩张剂。如果效果不是很明显,也可以大剂量服用维生素A、B等药物进行治疗,但一定要随访。

1个回答

氯气中毒气急该怎么办呢

针对氯气中毒的病人,最先要马上立刻的摆脱当场自然环境,送到宽阔气体好的地区。假如病人的眼周或是是肌肤有环境污染要马上用盐水或冷水开展清洗,拆换受环境污染的衣服。将患者尽快的送到医院门诊开展深化的定期检查医治,监测病人的吸气,血压,血压和血氧等有关的心电监护。

1个回答

氯气中毒咳嗽怎么办

氯气中毒的话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要马上离开现场。尽快使患者离开氯气污染场所,到空气流通清新的地方,及时给氧。脱去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如果感染眼部,冲洗至病人眼痛、皮肤烧灼感减轻为止。如果吸入氯气过多,中毒严重,则需要到医院去就诊。

1个回答

患了苯中毒怎样治疗

急性苯中毒后使肾上腺激素无效,不引起心室颤动,具体处理方法如下:1、立即离开中毒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换去污衣,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患者皮肤;2、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窒息;3、口服药物中毒者必须立即洗胃。4、苯中毒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多次进行少量输血治疗。

1个回答

铍中毒的症状一般有什么

急性铍病大量吸入可溶性铍化合物后3~6小时即可引起头痛、乏力、低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钝痛,1周后好转。严重者可有阵发性剧咳、血痰、心率和呼吸增快;慢性铍病在接触较高浓度铍尘5年左右发病,以呼吸困难、咳痰、胸痛、杵状指和肺心病为主要表现。

1个回答

铍中毒应当怎么办才好

铍中毒有轻度的也有中度的,有急性的也有慢性的,根据不同程度不同类型,治疗方法略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要离开作业现场,也就是离开中毒的源头。急性铍中毒,在离开现场后,轻度病例对症处理,给予止咳、抗生素、维生素等药物,卧床休息、补充营养、缺氧者吸氧,预防并发症。重度除内科常规治疗外,可及早应用激素类药物。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