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中医儿科

>

小儿暑热症的中药防治

小儿暑热症的中药防治

  小儿夏季热,属中医的暑热症范畴,为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的疾病,是我国中南部地区小儿常见病之一。以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为其临床主要表现,病发于夏季暑热之时,故名。本病外因暑热之气,内因脾胃虚弱而生。中医理论认为婴幼儿为稚阳稚阴之体。体弱不耐暑热熏蒸,暑气乘虚侵袭肺胃,肺气失宣则汗闭,汗闭热不能泄,因而发热不退;暑气内蕴,耗伤胃内阴津,而致口渴引饮;暑热伤气,气不能化水,故尿清长而频。汗与小便,同属阴津,异物同源,汗闭尿更多,尿多阴津更伤,结果患儿便口渴喜饮。如此形成发热、无汗、多饮、多尿的主要症状。

  再加上盛暑之时必兼湿,湿热之邪易犯脾胃。暑湿相合为患,多缠绵难愈。久病又必累及肾气。因此本病的发病过程,伤及气津,关系肺胃及脾肾。临床上可分为暑伤肺胃、暑湿伤脾、上盛下虚、热留阴分诸证型。但无论属虚属实,兼证如何,均因暑热之邪外侵,极易损伤阴津。凡大苦大寒之中草药,最易化燥伤阴;辛燥下泄之药物,亦散利耗劫阴液,均不宜使用。暑多挟湿,滋滞之品慎用为善。故治疗根本之法,当清暑护阴,轻清疏透,甘凉和润为要。若肺卫热盛者,重于清宣肺气;阴虚明显者,养胃阴为先;脾胃虚弱者,补中益气为主;下元虚冷者,配以温阳补肾;久热不退,邪伏阴分者,则滋阴清热,透营泄热。

  虽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空调设备逐渐进入家庭,本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在边远山区农村仍屡见不鲜。笔者在粤北山区也频见此病,在长期临床中,以自拟"香荷清暑益气汤"治之,多有显效,方中以香薷解暑,发越阳气,佐以杏仁;更配以荷叶透暑邪外泄,功效更捷;菊花、连翘、蝉衣轻宣之品,辛凉解表;滑石、甘草清暑利湿;投以淡竹叶清心除烦,加强利湿之力;太子参、芦根益气、清热、生津,使气津得救;地骨皮以退久热。诸药合用,共奏辛凉透表而不致汗出过多,清心利尿除湿又不致伤阴,清热解暑又不嫌过于寒凉,补虚扶正而不留邪之功。故暑邪可解,气津自复。

  俗话说“防重于治”,由于本病初起时,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病容,高热而精神爽快,好玩,食欲正常。久病后则可显现慢性面容,食欲渐减,面色少华,日渐消瘦,烦躁哭闹,部分患儿次年夏季仍可发病,对小儿健康发育影响极大。故预防本病的发生,应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预防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幼童居室应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夏日多饮水,适时添减衣着,多户外活动,吸收新鲜空气,适应外界环境。

  3.多病体弱的幼儿,注意护理,不宜盛夏时节断乳,如需断乳,应注意喂养,加强营养。

  4.酷暑期间,尽可能移居阴凉通风之处,尤其是前一年曾患本病者。

  5.春夏季节,婴幼儿长期发热,在排除期它疾患时,应注意考虑本病,要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滥用抗菌素,以免产生不良影响,拖延病情。

  6.大江以南,地卑气薄,湿胜热蒸,故春夏之交,始用清凉饮料,尤其上年患过本症的患儿,每日可以鲜藿香6~10克,煎汤代茶;盛夏季节,选用清凉解暑药,如甘菊、桑叶、荷梗、车前草、蛇舌草、冬瓜皮、西瓜皮、金丝草、莲蓬等。脾虚体弱孩童可健脾补肾:选用太子参、白术、淮山、红枣、覆盆子、菟丝子、蚕茧之类。尽可能防止本病的发生。

中医儿科在线咨询

更多

中医儿科咋样?

小孩子是用中医的儿科实施救治,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但是相对来说,中医的治疗效果会慢许多,而西医的治疗效果要快许多,但是中医治疗效果会更加的长久,而且副作用会比较小,如果采用西医救治的效果不好,可以试一...

1个回答

中医儿科和西医儿科的区别

中医儿科和西医二科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通过孩子的身体病症来决定有效的方法实施治,对于你宝宝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最近饮食不当所引发的消化不良症状,不管决定中医还是西医都是需要有口服增进吸收的药物来实施救...

1个回答

小孩按摩哪里长的快

如果经常给你家孩子按摩主要的生长板(脊椎,大腿骨,膝盖和脚踝)部位是可以帮助长高的。但饮食和运动还是最重要的。每天一早一晚各一杯牛奶,然后每天都吃一点点黄豆,黄豆里面有很多钙和蛋白质。每天晚上睡前一小...

1个回答

腰痛怕冷该怎么保养

你的这种情况可能是肾虚引起的,建议补肾治疗,可以用右归丸调理。也可以采用艾灸治疗,可以灸关元,命门,神阙等穴位,效果比较好...

3个回答

请问小孩脾虚怎么调理

你的宝宝如果没有口腔的疾病的话考虑是脾胃功能虚弱及缺锌引起的.首先建议少给宝宝吃零食建议给宝宝口服些调节脾胃功能的药物如小儿健脾开胃合剂调理小儿脾胃,增强抵抗力,促进生长发育,帮助钙质的吸收。同时给宝...

1个回答

妇女中风怎么办

根据你说的症状应该属于中风后遗症的表现,治疗应该补血,活血通络,可以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中医儿科是可以缓解的,但是治疗中医儿科不能盲目,有的疗法因在治疗过程中对...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