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中医儿科

>

孩子汗多需谨慎护理

孩子汗多需谨慎护理

  中医认为,小儿体属“纯阳”,阳气偏于旺盛,所以比成人更容易出汗。特别是婴幼儿,不仅在炎热的夏天出汗多,即使在凉爽季节,睡眠中也常微微出汗,头部就更明显了。这是由于他们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特别旺盛的缘故,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但是,有的孩子在安静状态或睡眠中经常出汗很多,甚至大汗淋漓。有时还出现精神差、胃口不好等症状,这就属于病态了。对于这种因身体虚弱引起的小儿多汗症,爸爸妈妈可要注意了。中医一般认为,这是因为孩子气虚、阴虚引起的。

  (一)由气虚引起的小儿多汗,最为常见。大多为自汗(在清醒时出汗),也常兼有盗汗(入睡后出汗,醒来后停止出汗),出汗部位以头部、躯干为主,并伴有精神不好,食量减少、大便清稀、软弱无力、面黄肌瘦,手脚不温等症状,宜用补气收汗的治法。

  这里介绍几个中医家庭调理的药方,妈妈可以给多汗的宝宝试一试。

  ▲选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大枣各10克,浮小麦,糯稻根、煅牡蛎各15克煎水,分3次送服鸡内金粉3克。

  ▲用瘦猪肉30克,黑豆、小麦各20克,共煲汤服食。

  ▲用何首乌10克研细末,加适量米醋调成糊状,每日睡前敷于肚脐,用伤湿膏一张贴封。

  要提醒父母的是,平时不要给宝宝吃过量的寒凉生冷食物,避免气更虚,出汗更多。

  (二)由阴虚引起的小儿多汗,以盗汗为主,出汗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足心,并伴有精神烦躁、睡眠不宁、大便干结、口渴、面唇色红、手足心热,或有低烧等,宜用养阴清热的疗法。

  下面的中药疗方,妈妈可以参考一下。

  ▲选用生地黄、白芍、何首乌、麦冬、知母、黄柏、地骨皮各10克煎水,分3次服。

  ▲用百合10克,莲子15克,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小火慢慢炖至烂熟,入冰糖15克熔化后食用,每天1次,连服数天。

  ▲用乌梅10克,浮小麦15克,大枣6枚,煎汤代茶饮。

  要提醒父母的是,平时少吃辛热上火的东西,以防宝宝出汗更多。

  (三)还有一些患儿,既有气虚的症状,又有阴虚的表现,如面黄肌瘦、吃得少,大便稀、低热、心烦、口渴等,则宜使用补气、养阴、收汗的治法。可以选用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麦冬、白芍、知母各10克,浮小麦、糯稻根各15克、五味子3克煎水,分3次服。症状表现不明显的,比较单纯的出虚汗,可以酌情煎服以下单方:①桂圆10枚,浮小麦15克;②葡萄干10克、糯稻根15克;③太子参15克、大枣10枚;④黄芪10克、大枣10枚。

中医儿科在线咨询

更多

小孩按摩哪里长的快

如果经常给你家孩子按摩主要的生长板(脊椎,大腿骨,膝盖和脚踝)部位是可以帮助长高的。但饮食和运动还是最重要的。每天一早一晚各一杯牛奶,然后每天都吃一点点黄豆,黄豆里面有很多钙和蛋白质。每天晚上睡前一小...

1个回答

中医儿科医学技术靠谱吗?

小孩子感冒发热只是个急性病的过程,中医一般对慢性病比较好的,急性病西药比较好的,你家宝宝如果生病时间比较长可以去中医儿科那儿看一看是可以的,小孩子感冒只是个病毒感染的,一般不严重不必治疗用药的,就可以...

1个回答

中医儿科的技术咋样?

小孩子是用中医的儿科实施治疗,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但是相对来说,中医的治疗效果会慢一些,而西医的治疗效果要快一些,但是中医治疗效果会更加的长久,而且副作用会比较小,如果采用西医治疗的效果不好,可以试一...

1个回答

腰痛怕冷该怎么保养

你的这种情况可能是肾虚引起的,建议补肾治疗,可以用右归丸调理。也可以采用艾灸治疗,可以灸关元,命门,神阙等穴位,效果比较好...

3个回答

反复咳嗽怎么处理好?

  这个属于风寒伤肺引起的咳嗽,爱出汗属于营阴不足所致。   建议看看中医儿科治疗,中药可以使用荆防止嗽散加地骨皮等,注意避风保暖预防加凉。 ...

1个回答

妇女中风怎么办

根据你说的症状应该属于中风后遗症的表现,治疗应该补血,活血通络,可以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中医儿科是可以缓解的,但是治疗中医儿科不能盲目,有的疗法因在治疗过程中对...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