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尘肺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严重降低劳动能力、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和企业赔偿的主要职业病。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尘肺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药物克矽平、磷酸喹哌、汉防己甲素、柠檬酸铝及中药,但抗纤维化作用有限,因此需要长期服用。
克矽平,简称p204,是高分子氮氧化合物,作用机制是在矽尘破坏巨噬细胞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具有阻止和延缓矽肺进展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和预防。用法:每周30毫克肌注,或以4%克矽平水溶液8-10毫升,每日雾化吸人1次,3个月为一疗程,间隔l-2个月后,复治2—4疗程,以后每年复治两个疗程。本品雾化吸人副作用甚少。少数患者可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
肺灌洗治疗是治疗尘肺的一种方法。肺灌洗治疗可以清除肺内的粉尘颗粒和炎性因子,灌洗的同时可以注射抗生素,这样可以达到改善通气、抗炎的作用,可以延缓肺纤维化的时间,改善病人症状。肺灌洗分为肺段灌洗和全肺灌洗。大容量肺灌洗的基本方法是:病人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置于病人气管与支气管内,一侧肺纯氧通气,另一侧肺用灌洗液反复灌洗。一般每次1000~2000ml,共灌洗10~14次,每侧肺需15~20升不等,历时约1小时,直到灌洗回收液由黑色混浊变为无色澄清为止。
但由于肺灌洗治疗是有创的治疗,因此肺大泡、严重肺功能损伤、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不宜作肺灌洗。
中医中药采用“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的的原则,对煤工尘肺患者进行治疗,即在急性感染期以扶正祛邪为法使感染迅速减轻和治愈。在感染缓解期以扶正为主,积极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整个机体的免疫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使劳动力部分恢复,而且在秋冬寒冷季节的呼吸道感染次数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在尘肺急性期若以风热为主者则以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若以风寒为主则重用葛根、荆芥、羌活、苏叶等,伴咳嗽者加桔梗、杏仁或苏子、莱菔子。以咳嗽、痰多、胸憋、发热为主症,则以麻杏石甘汤加前胡、百部、白前、鱼腥草、浙贝、桔梗、芦根、大青叶、板兰根、黄芩等化痰清热宣肺,以祛邪止咳、平喘。尘肺患者多有气虚,故多于以上诸药中加用红参、生芪,若拌肺热伤阴则加沙参、麦冬以扶正,若有肾不纳气则加枸杞子、补骨脂、五味子。
尘肺病患者多伴肺肾气虚,气滞血瘀的症状,在缓解期,可通过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之法,改善其劳力后气短、胸憋、乏力的症状及咳喘易于感冒和肺部感染的症状。
尘肺病当预防重于治疗,治疗中当加强营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抗病意志。坚持健身体育运动和腹式呼吸锻炼,特别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适当安排劳动和休息,生活规律化。经治疗主观症状可有不同程度改善,有的可延缓病情进展。
职业肺病在线咨询
更多
硅肺的症状是什么?
硅肺的扩张是个长期的过程。一般情况硅尘持继吸进5-10其中许多持续时间低于5-20年。但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在1~2年内可持续吸称之为“快速硅肺”。一旦诊硅肺病人应摆脱尘肺培积极实施综合评价...
1个回答
请问咳嗽怎么治疗
初咳期 [临床表现]初起咳嗽、喷嚏、流涕,或发热等伤风感冒症状。2-3日后咳嗽日渐增剧,痰稀白、量不多、或痰稠不易咯出、咳声不畅,咳嗽以入夜为重,苔薄白。 [食疗药膳] 1.萝卜蜂蜜饮:白萝卜1个(捣...
3个回答
想知道肺心病怎么治
哮喘的治疗原则是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气道高压反应,优选治疗药物是B受体兴奋剂,可以用沙丁醇胺气雾剂 ...
1个回答
请问肺结核吐血怎么办
您好, 咳血的症状和原因就是和结核病有关系的。 建议口服云南白药, 治疗。 一定要正规的口服药物治疗的。 ...
2个回答
请问什么是继发性肺结核
你好,这种情况应该是有肺炎引起的结核感染,可以应用抗结核药物对症治疗。平时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充分休息调养 ...
3个回答
请问肺炎会不会传染
你好,考虑为支炎伴感染,可以采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配合止喘药物进行治疗,可能需要一周左右时间,同时注意保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很重要的。多喝开水有利于症状的好转,定期复查。...
1个回答
请问肺部手术后吃什么好
你好,一般术后是不能洗澡的,以免引起感染,术后不能吃辛辣之品,也不能过度活动,以免引起伤口撕裂。平时多注意休息。,...
1个回答
想了解尘肺病有什么方法治疗?
目前尚无治疗办法,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者多年来研究了一些治疗药物,如克矽平,柠檬酸,汉防已甲素,羟基哌哇,磷酸哌哇等.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在用上述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
3个回答
请问肺部肿瘤严重吗
你好 ,癌症晚期一般需要配合化疗和放疗,有条件的话可以配合中医缓癌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平时做好日常护理,尽量延长患者生命...
3个回答
我爸有职业肺病要咋办
现在喉咙痰多,喘息不过,这种情况一般来说需要有抗生素治疗的,平时注意守护自己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为了保险起见建议及时到医院仔细检查,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患者病情不同所以采取的医治方法也就不...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