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中医内科杂病

>

案例分析 中医辨治失眠有方

案例分析 中医辨治失眠有方

  "胃不和则卧不安”,阳明经气上逆,致使胃气不得下行,导致“胃不和”,形成“卧不安”,而以失眠为主要症状的神经衰弱,治疗应以“调和胃气”法而得。

  “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源于《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新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不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按该文主旨是论述阳明经气上逆,致使胃气不得下行,导致“胃不和”,形成“卧不安”的病变机理。然而笔者从多年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凡以失眠为主的神经衰弱患者,在其发病过程中,多兼纳差、脘腹胀满、胸闷嗳气、呕吐吞酸、大便失调等胃气不和症状。这正与以上经文所论主旨相吻合。据此,以“调和胃气”法治之,屡获佳效。兹不揣肤浅,将临床体会结合典型病例管陈于下,供大家参考。

  一、食滞胃脘

  由于食滞胃脘而“胃不和则卧不安”导致的神经衰弱多缘于饮食不节,食积不化,停滞胃脘,气机阻滞,胃气上逆所致。治以消食破积,导滞和胃。保和丸为其代表方。

  例4、谭女,35岁1990年3月23日初诊。自诉:夜不能寐,脘腹胀闷两周余,周身乏力,记忆力明显减退,西医诊为神经衰弱,以西药调节神经,及神经衰弱丸治疗罔效。刻诊:失眠,仅天明前入睡2-3小时,头晕烦燥;不思食,食则欲呕,嗳腐吞酸,口气秽热;大便粘滞,日2~3行,但所下不多,秽臭难闻;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心脑治疗仪提示:①脑血管紧张度增高;②神经衰弱。证属食滞蕴热,胃气不和。治以破积导滞,消食和胃。凉膈散和保和丸化裁。处方:焦四仙40克,炒莱菔子30克,枳实、黄芩、连翘、鸡内金、厚朴、藿香、佩兰各10克,半夏、茯苓、陈皮各12克。水煎日服一剂。5剂寐安,余症均瘳。

  二、中焦湿热

  由于中焦湿热而“胃不和则卧不安”导致的神经衰弱,多缘外感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酒酪之品,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甘露消毒丹为其代表方。

  例1、周女,48岁。1989年8月15日初诊。自诉:2个月前由村来城照看外孙,女虑其不惬意,日以鱼、肉、鸡汤佐餐,月余即觉夜寐不安,脘腹满闷纳呆。曾服维生素B1,维生素C面面俱到果维素、舒乐安定片及柏子养心丸等药治疗,然病益甚。刻诊:入睡艰难,辗转反侧,每夜仅睡两小时许,头痛昏沉,记忆力减退,脘腹饱胀,纳呆,呕恶,大便粘滞,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证属中焦湿热,胃气不和。治以苦降辛开清化和胃。甘露消毒丹化裁。处方:藿香、佩兰、黄芩、黄连、姜半夏、厚朴、枳壳、竹茹各10克,白蔻、苏叶各8克,六一散20克(包煎)。水煎日服一剂。四剂病愈过半。原方增损继服四剂而安。

  三、痰浊内扰

  由于痰浊内扰而“胃不和则卧不安”导致的神经衰弱,多缘中土失运,积湿 生痰,或情志郁结,气郁生痰,痰浊扰胃所致。黄连温胆汤为其代表方。

  例2、冯女,55岁。1991年8月23日初诊。自诉:年初退休以来,身体日渐丰腴,继而夜寐不安。前医按“更年期综合征”、“植物神经紊乱”,以西药调节神经罔效。刻诊:夜寐惊醒不安,终日昏沉眩晕,记忆力减退,胸中板闷,痰多而粘,不思食,食则索然无味,呕恶嗳气,苔黄厚腻,脉弦滑数。证属痰浊内扰,胃失和降,治清热祛痰、化浊和胃。黄连温胆汤化裁。处方:黄连、半夏、橘红、炙甘草、茯苓、枳实、生姜各10克,柴胡、竹茹各7克,龙骨、牡蛎(二药先煎)、栝蒌各30克。水煎日服一剂。3日即能安寐,余症锐减。减其制,继服3剂,余症亦瘥。

  四、胸膈郁热

  由于胸膈郁热而“胃不和则卧不安”导致的神经衰弱,多缘于素体心胸热邪蕴结,且过服辛热之品 ,或汗、吐、下太过,伤津耗液所致。栀豉汤、凉膈散为其代表方。

  例3、朱女,48岁,1988年5月21日初诊。自诉:夜寐不安三月余。以养血安神片、柏子养心丸及西药(药物不详)治疗,然病益进。刻诊:卧不安席,心胸懊恼烦热,头烘热胀痛,注意力锐减,面赤唇干,口燥渴,气秽臭。时发口疮,便干溲黄。舌红,苔干黄,脉浮洪数。证属热扰胸膈,胃气不和。治以通泄郁热,清宣和胃。凉膈散化裁。处方:大黄、栀子、黄芩、连翘、豆豉、甘草、枳实、元明粉(冲)各10克,薄荷6克,水煎,日服一剂,6剂寐安。

中医内科杂病在线咨询

更多

中医治疗乳腺结节

需要具体地区分结节的原因和性质。由乳腺增生引起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缓解症状和增生,有的甚至可以**,对于这种情况,平时还要注意自我的调节,避免激素类药物和美容用品的滥用,保持生活规律,心情舒畅。对于...

1个回答

中医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中医认为霉菌性阴道炎主要是湿热下注导致阴道内分泌物增多,导致病原菌入侵引起的阴道炎症,药物的选择方面主要是选择清热解毒,除湿、杀虫止痒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选择阴道内用药保妇康栓、消糜栓。口服药物可以选...

1个回答

中医治疗宫颈炎

用中医治疗宫颈炎**辨证论治,不能随便用药,如果患者有腰酸坠胀、腹痛下坠、小便频数疼痛、舌苔黄腻等症状,可以用扁豆花、椿白皮煮水喝,对于缓解宫颈炎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患者表现的是脾肾亏虚,属于虚症,在症...

1个回答

中医治疗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通过中医疗法效果是不明显的,早期的声带息肉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治疗,比如金嗓散结胶囊或者黄氏响声丸等,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通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就要考虑手术,可以在支撑喉镜...

1个回答

中医治疗睡眠

中医治疗失眠是根据疾病的病机特点和每位患者具体病情进行治疗,具体如下:1、心胆气虚引起的失眠,多伴有焦虑情绪,可用补气、安神的药物;2、紧张焦虑引起的心烦、失眠,多采用疏肝理气、养心安神的治疗方法;3...

1个回答

中医治疗癫痫

从中医理论上而言,认为癫痫与先天因素、头部外伤、七情失调、饮食失调及过度劳累有关。中药复方治疗癫痫可以通过辨证论治,充分发挥中药配伍的协同作用,以改善癫痫的发作情况,从而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

1个回答

中医治疗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中医是可以治疗的,但是中医治疗的效果可能会慢于手术治疗。1、宫腔粘连可能是由于炎症导致的,例如慢性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就可能会引发宫腔粘连。2、宫腔粘连可能是由于手术的原因导致...

1个回答

中医治疗房颤

房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心室率比较快,而且节律不规整,部分房颤患者还有可能在心房内形成血栓,栓子一旦脱落会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的拴塞,所以出现房颤**要积极的治疗。中医方面可以使用...

1个回答

中医治疗鼻炎治疗

中医对鼻炎的治疗手段十分的丰富,但是见效比较慢,而最常见治疗方式有口服药物,按阴阳五行、辩证疗法手段,对病人的身体类型及鼻炎种类,进行因人施方的方法进行治疗。口服之外,中医还可通过针灸、药灸等来对病人...

1个回答

中医治疗鼻炎

中医治疗鼻炎有一定的效果,具体要看患者病情。中医药治疗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证据较为缺乏,不推荐使用中草药治疗。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患者可选择针灸治疗,减轻鼻塞,也可行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建议患者要多饮热...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