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中医内科杂病

>

慢性肝炎患者的中药调理

慢性肝炎患者的中药调理

  慢性肝炎患者的饮食调理:

  1、合理饮食

  应给予高蛋白、易消化、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饮食要清淡,戒肥腻、肥肉、羊肉辛热动火之物。

  2、禁止饮酒 (包括一切含酒精成分的饮料)

  酒精不仅能直接损害肝细胞,而且酒精进入人体,90%以上在肝脏代谢而生成有毒性的乙醛,乙醛也损害肝细胞,所以患者一定要忌酒,即使在肝炎治愈后的几年当中仍不宜饮酒。如果患者不忌酒,甚或嗜酒无度,则会影响肝功能的恢复,甚至造成肝坏死;或使肝炎演变为肝硬化。

  3、慎服刺激性食品

  葱、蒜、韭、姜、椒等辛辣调味品,除了有辛辣动火之性外,更兼含有蒜素、姜素等有刺激之物,不宜生服,这些食物经蒸、煮、炒等烹调后可食但不宜多。各种罐头食品及方便食品等都加有防腐剂如苯甲酸等,这些防腐剂都有一定的毒性,但对肝脏解毒功能正常的人来说,是无害的,而对肝脏解毒能力较差的肝炎病人来说则会带来不良影响。因为肝脏要解毒,就加重了负担,从而不利于肝炎的治疗。

  4、切忌暴饮暴食

  每餐不宜食得过饱,古有“蚁食”之说,一不求多,二不求精的养生之道。

  除了以上需要掌握的饮食宜忌原则之外,下面介绍一些有特色的食疗方,不妨一试。

  慢性肝炎的食疗方:

  茵陈粥

  材料:茵陈30克,粳米200克。

  制作:先将茵陈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再加水1000毫升,煮至米烂汤稠,加白糖少许,稍一煮沸即可。每日2~3 次。

  功能:适用于口苦、口干,胁痛腹胀,倦怠乏力,小便黄为主的患者。

  泥鳅炖豆腐

  材料:泥鳅500克,豆腐250克。

  制作:泥鳅洗净去肠,煎熟后炖豆腐,每周1~2次,佐餐食用。

  功能:适用于以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腹胀为主的患者。

  陈皮花生红枣汤

  材料:花生、红枣各50克,陈皮6克。

  制作:诸药共煲烂,佐餐食用。

  功能:适用于心烦易怒,胸闷喜叹息,腹胀嗳气,纳食不香者。

  橘皮山药粥

  材料:橘皮lOg,淮山60g,苡米60g,粳米200g,

  制作:上述材料加水适量煮烂成粥,每日1次或早、晚各1次。

  功能:适用于以腹胀、纳食不香为主者。

  冬笋香菇汤

  材料:冬笋250克,香菇50克。

  制作:上述材料同放入锅内翻炒20分钟左右,再加汤、调料煮沸而成,佐餐食用。

  功能:适用于以肝郁脾虚、纳差乏力、肝区不适为主者。

  泥鳅饼

  材料:活泥鳅2000克,黄豆、扁豆、苡米、淮山、赤小豆、太子参各等量

  制作:泥鳅放清水中养1天,使其排净肠内废物,次日放烘箱内烘干研末,另用黄豆、扁豆、苡米、淮山、赤小豆、太子参各等量磨粉烘干,与泥鳅粉一起加工成饼,或煮粥食用。

  功能:适用于胃口差、腹胀、性功能减退、牙龈出血及皮下瘀斑为主者。

  水果方面,葡萄是肝炎病人的食疗佳果。葡萄性平,味甘、酸,无毒。葡萄含单糖、果酸可促进消化,有护肝作用。

中医内科杂病在线咨询

更多

中医治疗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通过中医疗法效果是不明显的,早期的声带息肉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治疗,比如金嗓散结胶囊或者黄氏响声丸等,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通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就要考虑手术,可以在支撑喉镜...

1个回答

中医治疗鼻炎治疗

中医对鼻炎的治疗手段十分的丰富,但是见效比较慢,而最常见治疗方式有口服药物,按阴阳五行、辩证疗法手段,对病人的身体类型及鼻炎种类,进行因人施方的方法进行治疗。口服之外,中医还可通过针灸、药灸等来对病人...

1个回答

中医治疗鼻炎

中医治疗鼻炎有一定的效果,具体要看患者病情。中医药治疗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证据较为缺乏,不推荐使用中草药治疗。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患者可选择针灸治疗,减轻鼻塞,也可行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建议患者要多饮热...

1个回答

中医治疗痛风效果

中医药治疗痛风,特别是急性关节炎痛风,疗效十分显著。除了口服中药外,其他治疗方法也有明显的优势。比如中药粉剂,调成散状,外敷在疼痛的关节上,即可明显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达到立竿见影的疗效,中医针灸也可...

1个回答

中医治疗肾炎的方法

肾炎中医可用艾灸治疗,艾灸有固肾理气的功效,可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肾炎的恢复,冬虫夏草也是中药的一种,有补肾的功效,可适量补充,但肾炎主要靠药物治疗,只靠中医是往往不够的,常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遏制剂...

1个回答

中医治疗毛细血管扩张

毛细血管扩张症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脸部红血丝,是一种慢性病,血管病变,治疗难度有点大,但只要准确诊断,对症治疗,一般通过针炙、中药和面部护理是可以起到明显效果的,它多是后天引起的,因此平时可加强预防,生...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