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腹股沟疝

>

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方法

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方法

  除部分婴儿外,腹股沟斜疝不能自愈,且随着疝块增大,必将影响劳动和治疗效果,并因常可发生嵌顿和绞窄而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均应尽早施行手术修补。

  1、非手术治疗

  1.婴儿在长大过程中,腹肌逐渐强壮,部分有自愈可能,一般主张在一周岁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先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腹股沟管内环,以防疝的突出。

  2.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方法是回纳疝内容物后,将疝带一端的软压垫对着疝环顶住,可阻止疝块突出。疝带可以白天佩带,晚间除去。长期使用疝带可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增高疝嵌顿的发病率,并有促使疝囊与疝内容物粘连的可能。这是使用疝带的缺点。

  3.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法:嵌顿性疝原则上应紧急手术,以防止肠管坏死。但在下列少数情况下:①如嵌顿时间较短(3~5小时内),局部压痛不明显,没有腹部压痛和腹膜刺激症状,估计尚未形成绞窄。尤其是小儿,因其疝环周围组织富于弹性,可以试行复位;②病史长的巨大疝,估计腹壁缺损较大,而疝环松弛者。复位方法:注射杜冷丁以镇静、止痛、松弛腹肌,让病人取头低脚高位,医生用手托起阴囊,将突出的疝块向外上方的腹股沟管作均匀缓慢、挤压式还纳,左手还可轻轻按摩嵌顿的疝环处以协助回纳。手法复位,切忌粗暴,以免挤破肠管。回纳后,应反复严密观察24小时,注意有无腹痛、腹肌紧张以及大便带血现象,也须注意肠梗阻现象是否得到解除。手法复位成功,也仅是一种姑息性临时措施,有一定的危险性,须严格控制应用,成功后建议病人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防复发。

  2、手术治疗

  术前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加情况,应先予处理,否则,手术治疗易复发。斜疝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可归为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三类。

  1.高位结扎术:手术在内环处显露斜疝囊颈,在囊颈根部以粗丝线作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术,随即切去疝囊。此手术没有修补腹股沟区的薄弱区,因此仅适用于婴幼儿,因其在发育中腹肌逐渐强壮可使腹壁加强;但对成年人不能预防其复发。疝囊切除高位结扎术也适用于斜疝绞窄发生肠坏死局部有严重感染的病例。因当时不能进行疝的修补手术。

腹股沟疝在线咨询

更多

新生儿腹股沟疝气怎么护理

新生儿疝气的护理是很关键的,应该给孩子带疝气带保守治疗。平时要加强护理,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孩子因着凉感冒出现咳嗽,尽量不要让孩子哭闹,屏气,用力;要给孩子多喝水,定时排便,避免便秘;因为这些个情...

1个回答

腹股沟疝气超声描述是怎样的?

融合您的叙述,再次出现腹股沟的肿块,确诊为疝气,是腹腔内容物通过腹股沟管薄弱,是可以致使腹股沟及阴囊部位坠胀不适,一般彩超仔细检查是可以仔细检查一般叙述为探及混和回音包块,与腹腔相连,内可探及肠管回音...

1个回答

腹股沟疝术后护理常规

腹股沟疝如果反反复复复发的话,需要有及时的实施手术救治,以防止再次发生肠管的化脓。腹股沟手术之后,需要有卧床歇息。同时要将患者的手术肢体拉高,增进血液循环,同时要对伤口实施沙袋压制,以防破皮。但至少要...

1个回答

腹股沟疝气是否会影响婴儿一直拉肚子呢

腹股沟疝气和婴儿拉肚子之间没直接的关系,婴儿拉肚子有可能和消化不良关于,腹股沟疝气,如果再次出现堪顿或者是肠道肠梗阻,会再次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以及无法大便,尿血等临床表现,腹股沟疝气的患儿有拉肚子的...

1个回答

患有老年人腹股沟疝气怎么办

由于老年人本身就具备,许多长期便秘、慢性咳嗽等可以致使腹腔内压力减小的这些情况再次出现,而且十有八九有心、脑血管等其他慢性疾病,为了防止出现疝气的嵌顿和狡榨,对于老年人的腹股沟疝气建议在积极压制并发...

1个回答

小儿腹股沟疝气会疼吗

你好,大多数情况,腹股沟斜疝疼痛并不明显局部疼痛还是有的。甚至是再次出现局部不适感比较明显,具体需要有融合临床诊断,平时还需要有留意适当的给孩子多喝水,防止排便用力,以免再次出现急性嵌顿等等,主要的治...

1个回答

小儿腹股沟疝自愈期限

小孩腹股沟疝在两岁以前都有可能自愈,如果过了两岁自愈的可能性就会大幅降低,这就需要有尽快救治,如果不能及时救治,随着时间的流逝,瘘管内部就可能会反反复复薄弱,并与疝囊反反复复磨擦,并最终致使伤损,除了...

1个回答

腹股沟疝手术切口定位可以自己选择吗?

您好。手术的切口位子是不可以自己决定的。医生会根据您肠道薄弱的大小和部位来综合评价推测,决定个最合适的位子,以方便手术的实施。这个手术一般需要有在泌尿外科或者是普外科复诊做手术。术前如果脱开比较严重,...

1个回答

成人腹股沟疝气原因是什么

成人再次出现疝气都是由于腹腔压力过高,腹壁强度减低而引来的。经常便秘以及管理重体力劳动的人,老年人容易患疝气。疝气的患者会在腹壁或者腹股沟等部位再次出现个质软的包块,里面是肠管或者是腹腔内的脏器。包块...

1个回答

复发性腹股沟疝饮食疗法是怎样的?

腹股沟疝气是临床诊断上非常常见的普外科疾病之一,对于>2岁的儿童腹股沟疝气,手术救治是较好的治疗方案。根据你的病情叙述,你的女儿目前14岁了,疝气反反复复复发,此时手术救治是较好的治疗方法。所谓的饮食...

1个回答

婴儿腹股沟疝气能自愈吗

腹股沟疝气患儿在一周岁之内有自愈的可能性,建议遵医嘱动用棉线束带或者绷带压住患处以防疝块薄弱。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机体逐渐生长强壮后,疝气就有可能自行消失。如果大于一周岁以上疝气仍然没全愈,就需要有考量...

1个回答

做了右侧腹股沟疝气手术后怎么护理

疝气手术以后**留意歇息,尽量不要让孩子做剧烈的活动,饮食上应当给孩子多吃许多新鲜的蔬菜水果,这样可以消化身体的维生素,可以增加身体的免疫力,有利于手术以后的彻底恢复,要留意伤口处的卫生,避免出现传染...

1个回答

1岁3个月女子腹股沟疝气

可以先实施保守救治,随着孩子身体生长发育,疝气可能会自行消失,但是如果长时间不好建议及时实施疝气修复手术,能超越治疗的效果,平时要防止孩子大哭大闹和剧烈的咳,尽量给孩子吃许多容易吸收的食物,以防再次发...

1个回答

腹股沟疝气术后多长时间能过性生活?

这么年轻的情况下,一般来说腹股沟疝气手术彻底恢复下来还是比较快的,建议性生活的话还是一个月之后再考量性生活更好许多,其次就是留意多歇息,防止过度的体力运动,一般来说并没有什么很需要有忧心和解决的地方。...

1个回答

可能关注

嘉善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一览(附鉴定机构地址一览表) 泰顺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一览(附机构名单合集) 苍南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揭秘(附正规机构选择指引) 平阳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揭秘(附鉴定机构地址大全) 永嘉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揭秘(附全新鉴定机构名录) 淳安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揭秘(2025年更新) 桐庐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揭秘(附鉴定机构地址一览表) 封开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揭秘(附各机构详细地址) 怀集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手册(附正规机构选择指引) 东源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手册(附全新鉴定机构名录) 和平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手册(2025年更新) 连平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手册(附鉴定机构地址一览表) 龙川14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合集(附2025年鉴定地址大全) 紫金14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合集(2025年全新鉴定机构名录) 五华15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合集(附2025年机构地址一览表) 丰顺15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合集(附2025年机构名单合集) 大埔15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合集(附2025年鉴定流程要点) 连南15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汇总(附2025年正规机构指引) 阳山15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汇总(附2025年鉴定地址大全) 佛冈15家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汇总(2025年全新鉴定机构名录) 佳县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5家机构合集(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鹤峰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1间机构公开(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米脂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5家机构一览(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来凤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1间机构清单 (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定边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5家机构新发布(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咸丰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1间机构揭秘(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靖边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5家机构公布(附2025完整机构地址名录) 宣恩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1间机构盘点(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府谷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5家机构公开(附2025完整机构地址名录) 巴东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1间机构出炉(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武功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5家机构清单(附2025完整机构地址名录) 建始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1间机构汇总(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淳化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5家机构揭秘(附2025完整机构地址名录) 随县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1间机构大全(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旬邑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5家机构盘点(附2025完整机构地址名录) 长武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5家机构出炉(附2025完整机构地址名录) 通山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1间机构合集(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永寿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5家机构汇总(附2025完整机构地址名录) 崇阳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1间机构一览(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通城公认正规亲子鉴定的11间机构整合(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