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羊水穿刺

>

羊水穿刺治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你知道么

羊水穿刺治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你知道么

  羊水穿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产前检查的诊断方法,一般适合中期妊娠的产前诊断。做羊水穿刺最好的时间在16-20周之间做,通常是年龄在35或35以上的孕妇做。做羊水穿刺虽然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检查项目,但是也需要多加注意,那么羊水穿刺治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你知道么?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羊水穿刺是孕检中的一项重要检查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孕妇都需要检查,只适用于年龄35岁以上,胎儿有14周以上的孕妇。检查是很安全的,可以诊断出胎儿是否有畸形,还能检查出胎盘的情况等,因此是一项有意义的检查.

  对孕期合适孕妇,采用B超探查确定腹部穿刺点(羊水多且无胎儿肢体处),或在B超监测下实施穿刺。使用穿刺包按无菌要求消毒穿刺点,铺洞巾,用穿刺针头穿刺,缓缓抽取10-20毫升羊水,沿管壁缓缓注入无菌离心管,用无菌封口封好。

  穿刺羊水前,可让孕妇卧床连续翻转五次体位,使子宫内羊水中的胎儿细胞悬浮起来,方便穿刺抽取更多的胎儿细胞。

  常规离心,无菌条件下打开封口,弃上清液,留1毫升左右羊水混匀细胞沉淀物成细胞悬液用于基因测试或细胞培养。

  将上述用于基因测试的细胞悬液1毫升装到准备好的1.5毫升无菌封口塑料离心瓶内;密封后连同孕妇的详细检测记录资料一起加上冰袋封好送往测试单位(或用特快专递邮寄),测试单位收到后会留档并做基因测试(收费项目)。

  用于细胞培养则将悬液均匀分配到准备好的培养瓶内,无菌封口后置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每隔几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生长情况,根据需要更换部分培养基;培养15-20天,当细胞铺满瓶壁时,可收获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

  以上就是针对羊水穿刺治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你知道么为大家进行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患了该病的患者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平时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进行治疗,不要有抵触情绪,这样对治疗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羊水穿刺在线咨询

更多

羊水穿刺后几天能做b超

一般建议患者在羊水穿刺后,歇息三天约莫就可以了,并且还要抗炎救治三天,避免出现传染的现象。如果胎动正常的话,半个月后就可以复检了,一般是绝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另外患者要留意的是,一般羊水穿刺结果只体现胎儿可能会是拥有畸形的风险,并不代表胎儿一定会患病。特别注意你这种情况应该尽早的去医院,不要私自滥用药物。

1个回答

羊水穿刺前为何查白带

羊水穿刺有一定的风险,而且羊水穿刺很容易致使再次出现传染,也可能会引来胎儿濒死,所以做羊水穿刺前需要有仔细检查,剔除孕妇本身可有传染的情况,一般这个阶段就需要有仔细检查白带,推测可有白带异常的情况,一般羊水穿刺大多数需要有在怀上的16到22周,同时做完羊水穿刺需要有留意歇息,不定期产检。需要声明注意建议你不要紧张,增强身体免疫力,保持乐观的心态。

1个回答

21三体高危这种情况需要做羊水穿刺吗

21三体高危需要有做羊水穿刺仔细检查诊断。怀上15-20周可以做唐氏筛查仔细检查,唐氏筛查仔细检查结果可以有高风险,低风险和临界风险。仔细检查结果高风险证明胎儿再次发生21三体的几率比较高,需要有做进一步仔细检查诊断。唐氏筛查不能够做为诊断疾病的依据,想诊断需要有做羊水穿刺仔细检查。需要声明注意适当的合理膳食,最好模拟一个适合产妇的菜单,饮食要清淡。

1个回答

羊水穿刺后这三天阴道偶尔有少量液体流出怎么办呢?

阴道如果只是偶尔有极少量液体淌出,有可能是正常的情况,大多数与体内的激素水平干扰关于,但由于刚做完羊水穿刺,相对来说风险是比较大的,一般这个阶段需要有专心仔细观察,如果症状持继,大多数就需要有通过医院仔细检查,查寻原因,主要是对症救治,同时需要有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不定期到医院做产检。必须强调声明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饮食清淡。

1个回答

羊水穿刺的针有多粗

你好,可能会需要有根据用途决定针头,如果只是提取一点儿羊水,用普通针头针管都可以,也有价值粗针刺击的,可以提取一点儿羊水里面的组织做病理仔细检查,都需要有做局部麻醉,具体需要有用什么针头刺击应当遵从医生的,期望你不要难过,医生在这方面可能会有丰富的刺击经验,风险一定是有的,必须强调声明建议多喝水,增强抵抗力,不熬夜,不劳累。

1个回答

唐氏筛查出高危是否需要做羊水穿刺

唐氏筛查仔细检查是高危需要有做羊水穿刺仔细检查诊断。怀上15-20周可以做唐氏筛查,根据唐氏筛查仔细检查结果可以推测胎儿如何拥有染色体方面的畸形。唐氏筛查高危证明胎儿再次发生这种疾病的概率非常大,唐氏筛查只是一种筛查,不能够做为诊断疾病的依据,需要有做羊水穿刺仔细检查诊断。特别注意保持愉悦的心情,多运动,增强免疫力。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