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导致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内,引起继发性感染所致。约有2~4%足月产婴儿有此种残膜阻塞,但绝大多数残膜可在生后4~6个周内自行萎缩而恢复通畅。因骨性鼻泪管发育不良、狭窄所致者较为少见。
一、新生儿泪囊炎的发病原因
1.解剖因素:
新生儿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内,引起继发性感染所致,约有2~4%足月产婴儿,可能有此种残膜阻塞,但绝大多数残膜可望在生后4~6个周内自行萎缩而恢复通畅,因骨性鼻泪管发育不良,狭窄所致者较为少见。
2.免疫力低下: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力差,对外界细菌病毒抵抗力低,因此容易感染细菌导致发生炎症。
二、新生儿泪囊炎的发病机制
正常分娩时,婴儿出生时由于受到母亲产道的挤压,其鼻泪管末端的瓣膜会破裂,使得鼻子和眼泪之间的通道畅通。但是,有些婴儿出生时鼻泪管末端的瓣膜没有破裂,导致眼泪无法通过鼻腔排出。由于眼泪没有了出口,只好在泪囊中越积越多。事实上,这些积得满满的泪液,是细菌滋生的温床,细菌在里面尽情繁殖,最终形成一脓包。如果里面繁殖的病菌毒性比较强,如金黄葡萄球菌,形成的脓肿会穿破婴儿的泪囊,跑到周围的组织中去,这时婴儿不仅眼泪多,还会出现患眼眼屎多、内眼角下方鼻根处又红又肿的情况,这就是急性泪囊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泪囊化脓后甚至会烂穿皮肤表层,形成泪囊瘘。
用手指对泪囊肿块向下作按摩,如囊肿突然消失,表示残膜已被挤破,即告痊愈。如经6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包括多次按摩仍不见效者,可经冲洗及滴用抗生素后再用探针探通,多可获得痊愈。如有泪囊周围炎时,应先按照急性泪囊炎处理。
从临床上来看,近年来新生儿泪囊炎的发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剖腹产分娩比率居高不下有关。剖腹产婴儿没经过产道挤压,鼻泪管末端的瓣膜更容易保持完好无损的状态,从理论上来说,也就更容易导致新生儿泪囊炎的出现。
泪囊炎在线咨询
更多
泪囊炎引起的原因
泪囊炎常由于泪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引起,常见于沙眼,慢性结膜炎,鼻骨骨折,泪道外伤,鼻旁窦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原因导致的鼻泪管阻塞,继发感染后,引起的泪囊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建议在临床上治疗泪囊...
1个回答
新生儿泪囊炎怎么治疗
新生儿泪囊炎,最常见的病因是由于鼻泪管不通畅导致的,由于鼻泪管不通畅,泪囊容易发生细菌炎症感染,所以会导致新生儿泪囊炎,需要看医生做局部检查,如果确定鼻泪管不通,临时可以给予泪囊冲洗术,可以改善泪囊炎...
1个回答
新生儿泪囊炎的按摩方法是什么?
新生儿泪囊炎的话,如果有脓性分泌物的话,可以就是用拇指或者食指预付呀,累呢,然后可以就是带宝宝的那次重要的部位是真的方向推挤脓液,这样的话,眼角就会有脓液流出的。淌出的脓液应当及时的为宝宝擦干净,可以...
1个回答
新生儿泪囊炎多久好
一般来说在两个月之内都会有有所转好,不需要做任何的解决,如果孩子在半年之后还是没转好的话,就要及时的去医院实施就诊,同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实施推拿方式,来让孩子实施纾解,同时也要多留意孩子的防寒问题,适...
1个回答
急性泪囊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你好,如果患者的泪囊炎病情比较轻微,那么患者是可以采用磺胺或抗生素等药物实施救治的。如果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差或者是患者的病情再次出现继续恶化的情况,患者则需要有采用吻合术、擦洗泪道、插管术、割除...
1个回答
我家宝贝是新生儿泪囊炎,应该怎么治疗?
你好,孩子需要有及时住院消炎救治,可以输液救治,需要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恰当动用药物,拥有这样泪囊炎容易引来阻塞,神经调整的问题,需要有及时实施修补救治,以免引来其他的问题,建议以后需要有不定期作好仔细检...
1个回答
鼻泪道不通怎么办
鼻泪管不通的治疗方法一般首先要进行探通,用一个探条,把泪道堵塞的部分分离开来,让泪液通过疏通的泪道系统排泄。有一部分病人,尤其反复发作的泪囊炎病人或者已经粘连堵塞,甚至完全堵塞的病人,鼻泪管通过探通的...
1个回答
用什么滴眼液治婴儿泪囊炎
其实这个眼药水是没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白新生儿泪囊炎的再次发生是由鼻泪管堵塞引发的,由于鼻泪管部先天性狭窄或鼻中隔畸形,引发泪道阻塞,泪水就会潴留在泪囊内。泪囊内湿度最适宜细菌生长驯化,一旦传染,泪水即...
1个回答
泪囊炎冲洗需要冲几次
泪囊炎擦洗需要有一些次,这个拥有不确定因素的,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按照临床诊断医生的医嘱来实施对症解决,擦洗以后还得需要有考量药物积极的实施消炎救治。疗程一般5~7天,救治期间要多留意歇息,防止长时间...
2个回答
泪囊炎吃什么消炎药?
泪囊炎病因不明确。可能会与慢性结膜炎等有关系,严重时会致使眼睛流泪,眼睛内有黄色的分泌物,要运用抗生素类药物医治,可以口服以及局部用药,可以口服头孢类消炎药物,比如说头孢克肟分散片,局部运用氯霉素滴眼...
2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