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其他疾病

>

雷诺综合征饮食调理及中医疗法

雷诺综合征饮食调理及中医疗法

  根据雷诺综合征患者病理变化合理选择饮食,禁辛辣油腻,采用温中暖胃、补肾散寒的原则多饮萝卜汤、姜汤、小茴汤等。系统型患者宜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咀嚼或吞咽困难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速度宜慢,以免发生呛咳、窒息,少食多餐,有利于吸收。阴寒肢冷、腰膝及腹部冷痛、消化不良等症忌生、冷、甘、肥,慎食牛奶、豆制品,心肾虚弱者宜少盐饮食。瘀热型患者进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一、雷诺综合征饮食调理:(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请咨询医生)

  (1)猪蹄1只,毛冬青30克、鸡血藤50克、丹参50克。猪蹄洗净与上述药 一起煮,猪蹄烂熟后,弃药渣,吃猪蹄喝汤,孕妇禁用。

  (2)当归20克,红枣40枚,煨熟后吃枣喝汤。

  (3)**1只,黑木耳15克、紫菜10克、煮汤后加佐料食之。

  (4)硫磺20克、血竭10克、丁香10克、白胡椒6克、研成细末后用醋调成 糊状,敷于手足心,每2日换一次。

  (5)葱白30克,生姜、桂枝、红花、地肤子各15克,煎汁熏洗患处,每日1 次,每次30分钟左右。

  二、雷诺综合征治中医疗法:(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请咨询医生)

  (1)血虚寒凝

  主症:肢端发凉,冰冷,呈苍白或淡红色,受寒冷或情绪刺激即刻引起发病,冬季明显加重,夏季缓解,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微细。

  治法:养血散寒,温经化瘀。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味。

  桂枝10g,细辛3g,当归10g,芍药15g,通草6g,大枣5枚,桃仁10g,片姜黄l0g,甘草6g。

  加减:若内寒较重者,加吴茱萸3g,生姜3片,温中散寒止痛。

  (2)阳虚寒凝

  症状:肢端厥冷,肤色苍白,发作频繁,以冬季为著,面色咣白,畏寒喜暖.小便清利,口不渴,舌质淡,舌苔白,脉迟细或沉细。

  治法:温补和阳,散寒通滞。

  方药:阳和汤加味。

  熟地黄15g,鹿角胶l0g,姜炭10g,肉桂4g,麻黄5g,自芥子10g,党参10g,仙灵脾l0g;细辛3g。

  加减:疼痛明显者,可加制乳香,没药各10g,鸡血藤30g,丹参30g以散瘀止痛。

  (3)气虚血瘀

  症状:间歇性发作,手足指(趾)苍白发冷,渐转青紫,伴有麻木,刺痛感,得温缓解,舌苔白,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黄芪30g,桂枝10g,杭白芍12g,生姜3片,大枣5枚,当归10g,地龙10g。

  加减:若指(趾)瘀肿,舌质紫暗有瘀斑者加丹参30g,制乳香,没药各10g,蜈蚣2条。

  温馨提示:避免各种雷诺综合征诱发因素,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四肢局部暴露于寒冷的环境中,保持病室温度在22~23℃之间,禁用血管收缩药物及B受体阻滞剂,避免创伤,积极鼓励戒烟,因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同时积极治疗引起血管损伤的各种疾病,保持皮肤清洁,病室要定期消毒。

其他疾病在线咨询

更多

免疫力低下容易患哪种病?

免疫力低下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免疫力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免疫力正常时,可以及时清除病原体、人体发育异常的细胞、人体内衰亡的细胞及其产物,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免疫力低下时,人体容易发生细菌、病毒、真...

1个回答

免疫力低下的皮肤病有哪些

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发生的皮肤病,一般多是感染性的,如带状疱疹、脓疱疮、毛囊炎、真菌性皮肤病等。 免疫系统就相当于我们的防御系统,皮肤就相当于我们的防御屏障,当我们的免疫力低下时,患上某些皮肤病的几率就会...

1个回答

发烧引起疱疹的原因是什么

发烧引起的疱疹可能为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主要是由于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发病的直接原因为潜伏的病毒被激活,主要原因可能为患者的免疫力降低。 曾患水痘的成年人体内“潜伏”有...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会反复吗

病毒性感染的发烧是会反复的。病毒性感染的发烧通常会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甚至会导致病毒侵袭组织器官,危及患者的生命。在出现以上症状时,建议及时赶往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治疗...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八天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乱用药。首先要去医院检查血常规,判断是细菌感染亦或病毒感染。然后有些诊所不具备检测条件,所以都是靠经验来判断的,这样会有误差,因为短期发热对身体不会有很大影响,但如果持续发热对人...

1个回答

宝宝牙龈红发烧

两岁宝宝牙龈红且发烧,通常见于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应该是孩子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牙龈发炎导致发烧,通常见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或者厌氧菌感染引起,一般有龋齿的小孩容易出现;第二,也有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牙龈长疱...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