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发作时伴肌肉疼痛者称Ⅱ型肌强直。先天性肌强直病多见于肢体近端肌肉、眼睑和舌,先强直,后无力。叩击肌肉局部出现强直,可见肌球,无肌肉萎缩,病程经过良好,并无肌肉萎缩,病程经过良好。因此,患者应尽早查明病因,接受治疗。
先天性肌强直的病因:
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骨骼肌离子通道病,系因位于染色体7q32部位编码该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所致。
先天性肌强直的发病机制:
本病缺乏形态学改变,个别肌纤维的肌强直现象非常明显,推测肌纤维膜可能存在生理学改变或肌纤维传导结构异常,应用箭毒后肌强直仍持续,肌电图显示收缩肌纤维张力缓慢下降,是微小电位持续存在所致,刺激单一肌纤维发现,只有连续刺激才能得到肌强直性后放电,强直性肌纤颤电位逐渐减小。
先天性肌强直的动物模型肌强直性山羊肌肉体外研究发现,肌强直过度兴奋性(反复点火和后放电)是横管系统氯离子电导减低所致,人类肌强直肌肉也证实氯离子电导减低,强直性肌纤维膜高兴奋状态与异常钠通道再开放有关。
致病基因位于7q32编码骨骼肌氯通道主要部分的CLCN1基因,包括23个外显子,已发现30余个点突变和3个基因缺失(Plassart-Schies etal,1998;Fred etal,1999),氯通道基因突变表现型包括隐性和显性,肌强直药物试验发现,阻断50%的生理性氯电流不足以产生强直性活动,可解释隐性突变(可完全破坏蛋白功能) 杂合携带者尽管氯电流下降50%。
但临床不出现肌强直,显性肌强直氯电流常见激活曲线向正性膜电位漂移,使整个氯电导下降,有时漂移程度与临床严重性不一致,如Gin-552-Arg引起大的电位漂移,临床表现却很轻(Kubisch etal,1998),Levior肌强直(Levior’s myotonia)是显性遗传性先天性肌强直,由DeJong命名,与Thomsen病相比,症状轻微,发作较晚,Lehmann-Horn等发现2例Levior肌强直家系患者具有与Thomsen病同样的遗传缺陷氯离子通道(CLCN1)突变,因此,Levior肌强直似乎是轻型Thomsen病。
温馨提示:患者在日常生活应注意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不能运动过量。病情较重的病人或长期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按摩防止褥疮的产生。
其他疾病在线咨询
更多
发烧引起疱疹的原因是什么
发烧引起的疱疹可能为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主要是由于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发病的直接原因为潜伏的病毒被激活,主要原因可能为患者的免疫力降低。 曾患水痘的成年人体内“潜伏”有...
1个回答
宝宝牙龈红发烧
两岁宝宝牙龈红且发烧,通常见于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应该是孩子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牙龈发炎导致发烧,通常见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或者厌氧菌感染引起,一般有龋齿的小孩容易出现;第二,也有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牙龈长疱...
1个回答
宝宝发烧五天
小孩发热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孩子发热大部分是感染引起。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例如: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消化道感染,例如:肠炎等等都可以出现发热症状,孩子如果已经发热5天了,需要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1个回答
宝宝发烧手脚热吗
宝宝发烧手脚热,主要的原因是宝宝身体中的散热能力比较差,也是由于病毒性或者是细菌感染所导致。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度,可以应用布洛芬来进行降温。如果孩子体温没有超过38.5度,可以应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1个回答
宝宝发烧嗓子呼噜呼噜
宝宝发烧嗓子呼噜呼噜的,说明宝宝可能是咽喉炎、扁桃体发炎或者是支气管炎症导致的发烧,宝宝太小,咽喉发育还不健全,有炎症的时候分泌物形成的痰液不能咳出来,就会出现呼噜呼噜的响声。可以给宝宝服用消炎药和化...
1个回答
宝宝发烧乱说话
小孩发烧乱说话,可能是高烧导致的大脑暂时性不清所致,表示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处理,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不好的预后。给予物理降温,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退烧治疗,可以配合羚羊角颗粒。如果体...
1个回答
宝宝发烧后瞌睡
发烧后出现想睡觉,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发烧后会使身体的水分流失比较多,并且会影响到神经系统,从而导致疲劳,乏力,嗜睡的情况。需要做好一些发烧的退烧护理和治疗,低烧可以先进行一些物理降温,超过38....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