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其他疾病

>

治疗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的方法

治疗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的方法

  吩噻嗪药物主要作用于网状结构,以减轻焦虑紧张、幻觉妄想和病理性思维等精神症状。药物遏制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减少邻苯二酚氨的生成所致。因此,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患者尽早治疗此病,才可早日恢复健康。

  一、治疗

  本类药物尚无**解毒剂,治疗以对症及支持为主。中枢神经系统遏制较重时可用苯丙胺、苯甲酸钠咖啡因等。如进入昏迷状态,可用盐酸哌醋甲酯即利他林(40~100mg)肌注,必要时每半小时至1小时重复应用,直至苏醒。如有震颤麻痹综合征可选用盐酸苯海索(安坦)、氢溴酸东莨菪硷等。若有肌肉痉挛及张力障碍,可用苯海拉明25~50mg口服或肌注20~40mg。应积极补充血容量,以提高血压。

  拟交感神经药物很少需用,必要时可考虑重酒石酸间羟胺及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等α-受体兴奋剂。至于β-受体兴奋剂如异丙基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即使小剂量,也应避免应用,否则可加重低血压(因周围β肾上腺素能有血管扩张作用)。用利多卡因纠正心律不齐,最为适当。由于本类药物与蛋白质结合,所以应用强力利尿排出毒物的意义不大。病况急需,可考虑腹膜或血液透析,但因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分布较广,效果也不肯定。

  二、用药隐患

  1、自行购药不分处方非处方:在自我药疗的时候,只有使用非处方药才是安全的。所有非处方药药盒的右上角均有OTC标识,而没有此类标识的处方药如去痛片等是普通消费者不可擅自购买服用的,是需要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才能服用的。

  2、用药前不看说明书:用药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且切实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服用。药品的说明书涵盖了该药品的药物组成、适应症、服用方法、用药注意事项、有效期、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等信息,仔细阅读说明书是保证安全合理用药的前提。

  3、重复用药:生活中有一些人觉得同时服用几种药物,会好得更快,但这一行为的隐患非常大。由于常常会忽略药盒上的通用名,自认为同时服了功能主治不相同的几个药物,结果却是误服了同一种药,药量过大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根源之一。

  此外,在我国还有一类药物——中西药复方制剂,如果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很容易忽略其中的西药成分,如果在服用中成药的同时再服有相同成分的西药,也可造成重复用药。

  一次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药物之间就很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从而引起毒性反应,甚至导致严重的药源性损害,但目前很多消费者对此并不太清楚。

  4、不按量服药:任何药物在用药剂量上都有有效范围和安全范围,剂量不足则用药无效,剂量过高则很可能造成药物中毒。药物的说明书或者处方的用药剂量,都是经过无数的临床病例总结而来的,是目前认为最合理的用量。所以消费者服药时一定要按计量服药,不要任意减量和增量,否则后果可能是相当严重的。

  特别是老年人或者未发育完全的儿童,由于各器官功能相对降低,更不能擅自更改剂量。如果病情需要,一定要改变用药剂量时,必须在医师或执业药师指导下进行。

其他疾病在线咨询

更多

免疫力低下容易患哪种病?

免疫力低下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免疫力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免疫力正常时,可以及时清除病原体、人体发育异常的细胞、人体内衰亡的细胞及其产物,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免疫力低下时,人体容易发生细菌、病毒、真...

1个回答

免疫力低下的皮肤病有哪些

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发生的皮肤病,一般多是感染性的,如带状疱疹、脓疱疮、毛囊炎、真菌性皮肤病等。 免疫系统就相当于我们的防御系统,皮肤就相当于我们的防御屏障,当我们的免疫力低下时,患上某些皮肤病的几率就会...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

经常患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烧,是由于体内的免疫调节功能下降所引起的。建议用中药调养,优点是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机体内在的免疫调节能力。虽然没有西药见效那么快,但是对于经常病毒感染的人来说是相当不错的,如果用头...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八天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乱用药。首先要去医院检查血常规,判断是细菌感染亦或病毒感染。然后有些诊所不具备检测条件,所以都是靠经验来判断的,这样会有误差,因为短期发热对身体不会有很大影响,但如果持续发热对人...

1个回答

宝宝发烧无故

宝宝无缘无故的发烧通常与感染因素有关,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因为宝宝的器官功能没有发育完善,免疫力比较低下,受到这些病原体感染后,就会引起发烧的症状。但也不排除是由于疾病所致,如系统性红...

1个回答

宝宝发烧手脚热吗

宝宝发烧手脚热,主要的原因是宝宝身体中的散热能力比较差,也是由于病毒性或者是细菌感染所导致。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度,可以应用布洛芬来进行降温。如果孩子体温没有超过38.5度,可以应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