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其他疾病

>

眼内异物的诊断方法

眼内异物的诊断方法

  眼内异物(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是一种特殊的眼外伤较一般眼球旁穿通伤有更大的危害性。异物进入眼球,除了在受伤时所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外由于异物的存留增加了对眼球的危害。一般来说,眼内异物需要及早诊断适时手术,以保护眼球和保留视力。下面来看看眼内异物的诊断有哪些。

  眼内异物的诊断:

  1、病史:有外伤史,特别是以锤敲击和爆炸致伤者眼内异物的可能性最大。此外,机床上的飞屑和射击的各种弹丸也是常见的致伤物。树枝、竹签、细木棍或细金属丝等的刺伤,也可能其优秀折断而留在眼球球内。

  2、眼球穿通伤:异物进入眼球必然先造成眼球穿通作。所致,眼球穿通伤是眼内异物诊断的重要依据和必有的表现。

  3、异物或其通道的表现:

  ⑴前房异物:前房异物多位于虹膜的表面或角膜的后层。少数异物位于虹膜的层间,不易发现。

  ⑵晶体异物:晶体及其囊上的异物易于发现。如晶体已有轻度浑浊或异物为透明的,因而不易判断时,可用检眼镜检法(彻照法)检查。由异物的遮光而显示暗影。当晶体混浊较重时,需用特殊诊断方法包括X线、超声、CT或磁共振等加以诊断。

  ⑶睫状体异物:除了拉于睫状体平坦部的后部异物可用间接检眼镜加巩膜压迫法可能看出者外,其余则需用特殊诊断方法进行诊断。

  ⑷前部玻璃体的异物:用良好的焦点照明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易于发现。接近眼球壁者须用间接检眼镜或三面镜检查。但如有玻璃体出血、混浊或外伤性白内障、角膜混浊、虹膜粘连、瞳孔不能散大等而异物不能直接看到时,则需用上述的特殊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⑸眼球后部的异物:如屈光介质尚透明,往往可在后部玻璃体、视网膜或视乳头上发现异物或包括异物的机化团。约仅20%~25%的眼球后段异物可用上述方法直接看到,其余大部分则需依靠各种特殊诊断方法可确定诊断。即或是已经直接看到异物(或包括异物机化团),也往往需要以X线、超声、电磁定位器或磁性试验等进一步加以证实。

  ⑹异物通道的发现:如不能直接看到异物,则可试行寻找异物进入眼球内的通道,再结合病史加以判断。例如:

  ①角膜上有新鲜的伤口或已愈合的穿通性伤口(全层瘢痕),而虹膜、晶体均无外伤表现,病史上系碎屑致伤,则异物可能位于前房或前房角。

  ②角膜有上述的伤口或已愈合的伤口,相应的虹膜上又有一穿孔,但晶体并无损伤,则异的可能位于后房。

  ③角膜有损伤,且晶体相应部位有局限性或大范围的混浊,则异物很可能在晶体内或穿过晶体而达到以后的部位。瞳孔区的异物伤,可不经虹膜而仅经角膜和晶体。

  ④玻璃体通道:角膜、虹膜、晶体有上述相应部位的损伤,而晶体大部分尚透明者,或眼球壁之入口在巩膜者,可仔细寻找玻璃体通道,后者为一斜行条索,带有散在的色素。

  ⑺视网膜损伤的发现:如发现有典型的视网膜损伤,则高度怀疑异物的存在。

  发现异物通道或视网膜损伤后,还要结合外伤史加以判断。如系碎屑致伤,则异物存留的可能性较大,但仍需借助上述的特殊检查方法加以证实。

其他疾病在线咨询

更多

免疫力低下容易患哪种病?

免疫力低下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免疫力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免疫力正常时,可以及时清除病原体、人体发育异常的细胞、人体内衰亡的细胞及其产物,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免疫力低下时,人体容易发生细菌、病毒、真...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

经常患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烧,是由于体内的免疫调节功能下降所引起的。建议用中药调养,优点是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机体内在的免疫调节能力。虽然没有西药见效那么快,但是对于经常病毒感染的人来说是相当不错的,如果用头...

1个回答

宝宝发烧睡觉好吗

发烧时,体温上升时会使肌肉收缩,导致身体疲劳,出现昏昏欲睡的表现。若白天睡眠,精神状态不佳建议到医院完善检查。一岁以下儿童肺炎和脑炎的症状通常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发热、嗜睡,因此也要观察儿童的精神状...

1个回答

宝宝发烧乱说话

小孩发烧乱说话,可能是高烧导致的大脑暂时性不清所致,表示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处理,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不好的预后。给予物理降温,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退烧治疗,可以配合羚羊角颗粒。如果体...

1个回答

宝宝发烧几天退

小孩发热多是由于感染引起,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病程是7天左右的时间,具体的病程和是否患基础病、治疗措施、免疫力有关。儿童如果是轻度发热可以物理降温为主,结合服用药物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如果温度升...

1个回答

宝宝发烧干呕

发烧多是因受凉感冒引发的。再出现干呕的症状,那肠胃一定也受到了感染。干呕是肠道受了病毒感染最直接的表现。家长一定要观察孩子的精神、嘴唇以及身体的温度。如果症状持续而且温度也高。一定要及时用药或看医生。...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