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视神经萎缩

>

视神经萎缩怎么治疗效果佳

视神经萎缩怎么治疗效果佳

  视神经萎缩怎么治疗效果佳?视神经萎缩属于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疾病不仅对患者的健康伤害极大,对视神经萎缩患者的生活也会带来极大的影响,专家告诉我们,所以及时治疗很关键,那么,视神经萎缩怎么治疗效果佳?专家表示视神经萎缩需要进行分型治疗,下面具体来介绍吧。

  1、对症治疗视神经萎缩

  治疗视神经萎缩需要对症治疗,正是因为视神经萎缩疾病病因的复杂性,所以治疗的时候更是要先找到原因,然后从源头上去找适合的治疗方案,比如说是视神经萎缩患者是因为眼压升高,那么视神经萎缩治疗就要以控制眼压为目的,如果视神经萎缩患者是因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所致,那么就要快速的疏通视网膜的血液循环。

  2、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

  治疗视神经萎缩疾病的方法有针刺的治疗方法。针刺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病情选取睛明、球后、上明、太阳、风池、养老、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足光明、三阴交等穴位,每次局部取1-2穴,远端配1-2穴,每日一次。

  3、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

  营亏虚型视神经萎缩:养心补血,宁神开窍。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加减。党参12g,白术10g,茯苓9g,炙甘草6g,肉桂9g,五味子9g,远志10g,菖蒲10g,陈皮10g,黄芪10g,当归12g,白芍9g,熟地10g。心悸失眠加枣仁。

  肾虚肝郁型视神经萎缩:滋肾疏肝。舒肝解郁益阴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加减。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0g,丹参12g,赤芍10g,银柴胡10g,山药10g,生地10g,枸杞15g,郁金9g,丹皮9g。头昏加菊花、石决明。

  以上就是关于视神经萎缩怎么治疗效果佳的内容,您不妨试试。专家表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过程中,患者一定要做好临床护理,这样才能保证病情不复发,从而达到康复目的。

相关阅读:
专治视神经萎缩的方法有哪些

视神经萎缩在线咨询

更多

视神经萎缩治疗偏方

常规选用中西医结合来治疗。一、西医常用药是营养神经方面的药物,比如B族维生素等。二、中医治疗分为四个症型1、肝气郁结2、肝肾不足3、气血两虚4、气滞血瘀,根据症型选择对应中药材相应调理,补肾益气滋阴补阳,还可以加通络活血药,具体配方根据病症确定。视神经萎缩一旦发生,很难治愈。治疗在于保留残存的视神经纤维,并尽量维持其正常的功能,避免恶化完全失明。所以要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

1个回答

双眼先天性视神经萎缩刚出生时小孩不会转眼珠怎么治疗

先天性的这种视神经萎缩,目前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可以救治,建议带孩子先去做个病理的检验,察看几下它具体的危害程度,然后决定擅长的方法实施调养或者是救治,建议去大型的医院,大型的医院里面有先进设备,而且医生的技术水平高。平时给孩子眼部作好各项护理培训,而且要不定期的给孩子到医院复检。需要强调的是保证多吃果蔬,保证补充维生素摄取充足。

1个回答

视神经萎缩会影响视力吗

视神经萎缩通常绝不会失聪的,除非膨胀得非常严重,绝大多数会超越个稳定的阶段。当然也是个体有差异的。假如是青光眼致使的视神经萎缩,长时间来看视力会慢慢的上升,可能会致使失聪。然而通常的比如外伤致使的视神经萎缩,假如现在以及视力,通常以后也绝不会完全失聪,也会存着一定的视力,比如内高压致使的视神经萎缩,这种的话把颅内高压消除了,视神经萎缩会稳定下来,也绝不会失聪。必须强调声明不要长时间的看手机,看电脑等电子产品,注意用眼的适度。

1个回答

视神经萎缩现在有特效药吗

视神经萎缩并没有什么特效的药物,而且再次出现视神经萎缩,想要自愈会比较困难,建议可以先在医生的指导下服食许多营养神经的药物,来减慢膨胀的速度,现在你叙述的症状也不一定就是视神经萎缩致使的,也有可能只是简单的炎症,建议还是先复诊明确病症以后再动用药物会比较安全。需求注意不能用眼过度,眼睛不好的人可以用枸杞子,白菊花经常泡水喝的。

1个回答

先天性视神经萎缩怎么治疗呢

目前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方法相对有限,尤其是原发性、先天性和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目前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继发性视神经萎缩,最重要的是摘除病因、颅内肿瘤,及时手术摘除,手术摘除后,视力会有一定程度的大幅提高,视神经炎的主要原因是抗炎救治、营养神经和稳定微循环的药物。需求注意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可能磨损角膜导致角膜溃疡。

1个回答

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

针灸对于您所说的视神经的膨胀效用是不大的,视神经属于神经组织,而神经是非常的特殊的,神经一旦受损之后是很难修补和再造的,所以,现在暂时没什么特效的治疗办法,主要是采取些营养神经的药物来营养神经救治,另外,在动用些激素类的药物纾解神经水肿的救治了。特别注意建议少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加强户外锻炼,放松眼部。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