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败血症

>

败血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是什么

败血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是什么

  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某种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而产生的急性或亚急性全身性感染。一般以急性起病、寒战高热、白细胞显着增加等严重毒血症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败血症绝大多数继发于各种感染,又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故易造成漏诊或误诊。为提高败血症的早期确诊率应及时进行相应检查。

  一、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急起畏寒、寒战、高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而又无局限于某系统倾向或发现多个系统有迁徙性炎症以及引发多器官功能紊乱者。病前常有感染病灶史。尤其是患有严重影响机体防御功能的基础病者,而且用一般抗菌药物又不能控制发热等全身感染征象者,即应考虑到败血症的可能性。若皮肤及粘膜等部位有瘀点或瘀斑,或并发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基本确立。

  (二)实验室资料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确诊有待于获得阳性血或骨髓细菌培养。如脓液、胸水、脑脊液等标本中检出细菌也有参考价值。对条件致病菌的判断:最好多次血培养获同一种细菌,或血培养与胸水、脑脊液、尿液、脓液等培养结果一致,作自菌血清凝集试验,若阳性有助于诊断。

  二、鉴别诊断

  (一)伤寒有发热、毒血症、脾肿大及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易和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混淆,但伤寒起病较缓,可有相对缓脉、玫瑰疹、听力减退、无欲貌,肥达反应阳性、血培养可有伤寒或副伤寒杆菌生长。

  (二)粟粒性结核可有高热、毒血症、脾大等表现,类似败血症,但患者起病较缓,有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血培养阴性,病后二周x线胸片可呈两肺粟粒状阴影。

  (三)变应性亚败血症可有发热、皮疹、关节痛、脾大及白细胞总数增高,临床酷似败血症。但毒血症不明显,发热与缓解期交替出现,反复发病,持续数月至数年。血培养阴性,各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但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

  (四)恶性组织细胞病有不规则发热,脾大及白细胞总数减少,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相似。但本病病人有消瘦、衰竭、出血倾向、肝脾肿大较败血症明显。血象除白细胞减少外,尚有进行性贫血、血小板减少、骨髓涂片及淋巴结活检可见异常组织细胞。

  (五)其它尚须与恶性疟疾、淋巴瘤、风湿热等疾病鉴别。

  温馨提示: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酶的缺乏也可表现黄疸、贫血、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但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并无感染征,可与败血症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鉴别。新生儿出血症须与败血症并发出血者鉴别,前者无感染灶,输血和维生素K治疗可获痊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先天性白血病应与败血症鉴别,可由血常规检查协助诊断。

败血症在线咨询

更多

想知道肌肉萎缩怎么治疗

你好!肌肉是需要不断进行功能锻炼的,要不会慢慢萎缩。你现在肌肉萎缩估计是以前不重视功能锻炼。另外要加强营养

3个回答

关于地中海贫血的症状有哪些

  本病大多婴儿时即发病表现为贫血虚弱腹内结块发育迟滞等重型多生长发育不良,常在成年前死亡轻型及中间型。患者一般可活至成年并能参加劳动,倘注意节劳及饮食起居。   可以减少并发症改善症状,禀赋不足肾气虚弱为主要原因。肾为先天之本究天肾精不充则生化无源“小儿之劳得于母胎”可见‘"童子劳”与父母关系密切肾精不充同时也影响后天脾胃功能和生长发育久则血气坏败出现黄疽积聚等表现致成此虚实错杂之证。

1个回答

请问血热吃什么好

血热的人吃凉血功效的食物,凉血的食物有:鸭肉、赤豆、荸荠、冬瓜、鲜藕、荠菜、莲子、茄子、大枣、薏米、生地黄、茯苓、山药、鲜鱼、鲜茅根等。饮食方面,应多吃清凉滋润的食物,如莲藕有清热凉血的作用,最适合血热的人食用,无论凉拌、榨汁、清炒都可以,

1个回答

针对中药治疗牛皮癣有哪些方法

如中医疗法,风湿蕴肤:此型银屑病的症状是皮损呈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时作,夜间尤甚;苔薄白或白腻,脉濡而缓。中医治疗此型银屑病的方法是疏风利湿。

3个回答

关于气血不足吃什么好

生产后因为气血严重耗损,所以产后产妇大多数多有气血不足的情况,这个坐好月子,吃当归生姜炖羊肉,慢慢食补,就会好些的。当归生姜炖羊肉,有补气血的作用。其他的如黄芪炖猪蹄,黄芪炖老母鸡也可以参考。根据以上分析,这个情况建议你参考上面的食疗方来处理,平时多喝红糖,吃大枣。要均衡摄取肝脏、蛋黄、谷类等富含铁质的食物,维生素C可以帮助铁质的吸收 ,也能帮助制造血红素,所以维他命C的摄取量也要充足。其次多吃各种新鲜的蔬菜,许多蔬菜含铁质很丰富 ,如黑木耳、紫菜、发菜、荠菜、黑芝麻、莲藕粉等。

1个回答

b白细胞低是怎么回事

白细胞减少一般见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建议做个骨髓学检查以明确诊断然后再做治疗 同时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建议考虑加强锻炼,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