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成人发热待查

>

运动性中暑处理

运动性中暑处理

运动性中暑,听起来好像就是“热晕了”,但其实它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危险得多。尤其是夏天跑步、打球 户外训练的时候,身体一不小心就会进入“过热模式”......这时候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先说点常识!中暑是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引起的急性疾病,常见的有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其中最严重的当属热射病,死亡率相当高。别小看这事儿,真不是“喝点水就能解决”的问题。

那怎么判断是不是中暑呢?轻一点的可能只是头晕 恶心、出汗多、四肢无力;再严重些的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到了热射病阶段,人可能已经昏迷,体温超过40℃,这时候立刻送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如果你经常在高温下锻炼,注意几个关键点:补水、补盐 控制强度 避开正午时段.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口渴就不用喝水,这是个误区.等到口渴才喝水,其实身体已经开始脱水了。建议每小时饮水量在500ml左右,如果出汗特别多,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含电解质的饮料,比如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

穿衣服也很讲究......浅色、透气 宽松的衣服能帮助散热......戴帽子遮阳也有用,但千万别戴那种完全不透气的帽子。还有,如果你平时很少运动,突然去跑马拉松或者高强度训练,那就很容易出问题......循序渐进才是王道.

一旦发现有人疑似中暑,第1反应是把他移到阴凉处,然后迅速降温。可以用湿毛巾敷额头、腋下、大腿根这些大血管的位置,有条件的话用风扇吹风,或者用冷水擦拭身体。不要给他吃退烧药,因为这个时候体温升高不是发烧引起的,药物没用反而可能伤肝。

有些人会想着给患者喝冰镇饮料,其实这个做法并不推荐。太冷的东西会引起胃肠不适,甚至呕吐。应该喝常温或略低于体温的液体,慢慢补充水分。如果患者意识清楚,还能配合喝水,说明情况还不算最糟.但如果他已经神志不清,或者根本不能自主吞咽,那就马上打120,持续物理降温,直到救护车到来。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的是恢复期的护理。即使症状缓解了,也不代表身体已经完全恢复。中暑后的几天内要注意休息,避免再次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有些人在中暑后几天又回去训练,结果病情反复,甚至发展成更严重的后果......

说到这儿,我得提醒一句:中暑这件事,真的不能靠经验主义。有些人觉得自己以前晒太阳都没事,这次肯定也没问题,结果一不小心就栽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耐热能力也不同,尤其是一些体质较弱的人群,比如老人、孩子、慢性病患者,在高温天气里更要小心.

还有一个常见误区是:觉得只有在太阳底下才会中暑。其实不然,闷热的室内、通风不良的健身房,甚至是长时间坐在车内都有可能发生中暑!特别是带小孩出门,千万不能把孩子一个人留在车里哪怕几分钟,车内温度上升极快,几分钟内就能达到致命水平。

最后再说一遍,中暑不是小事!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出现了异常症状,第1时间采取措施,别硬撑着。有时候你觉得“休息一下就好了”,其实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听从身体的声音,别让一时的疏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夏天运动要适度,防暑工作要做好,遇到中暑别慌张,冷静应对最关键.

最后,希望每位朋友都重视自己的身体。平时多了解一些“运动性中暑处理”的知识.吃得香,睡得好,精神足,坚持运动,身体才会越来越棒。健康小提示:冬天记得保暖,别让寒气伤了身子。

成人发热待查在线咨询

更多

喝酒中暑怎么解

喝酒后中暑,身体会更难受。酒精会让血管扩张,加速脱水,中暑风险更高。这时候要赶紧停下来,别再喝酒。找个阴凉地方坐下,把外套脱掉,通风好一些。喝点凉水或者淡盐水,慢慢补充水分。别一口气喝太多,小口喝比较...

1个回答

中暑阴虚还是阳虚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待久了,身体散热不畅就容易中暑。从中医角度看,中暑后要看体质来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如果是阴虚的人中暑,通常会表现出口干舌燥、心烦意乱、手脚发热、出汗多但汗...

1个回答

中暑晕倒了咋办

中暑晕倒了,第一件事是赶紧把人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继续暴晒。如果周围有风扇或者空调,可以打开帮助降温。马上拨打急救电话,找专业医生来处理。在等救护车的过程中,可以帮患者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身,或者...

1个回答

中暑如何用针灸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急症,针灸在缓解中暑症状方面有一定帮助。中暑时人会感觉头晕、恶心、乏力,严重时甚至昏迷。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帮助身体散热、恢复意识。常用的穴位有合谷、曲池、人中、十宣等。合谷穴在...

1个回答

中暑能否连续刮痧

中暑后能不能连续刮痧?这个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中暑是身体在高温环境下出现的不适反应,常见症状有头晕、恶心、乏力等。刮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一些不适症状,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刮痧。如果中暑后身体还比...

1个回答

中暑头疼浑身冷

中暑以后,头疼得厉害,整个人还发冷,这种情况要小心。中暑不是小事,身体扛不住的时候,会出现各种症状。明明是热天,却感觉冷,说明身体已经失衡。这个时候,要赶紧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脱掉多余的衣服,让身体散...

1个回答

谨防中暑伤害身体

天气一热,人就容易中暑。中暑不是小事,严重了会伤身,甚至有生命危险。中暑是因为身体太热,无法正常散热。一开始可能会头晕、出汗多、四肢无力。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抽筋、昏迷,甚至器官衰竭。夏天出门,要避...

1个回答

野外如何预防中暑

夏天在户外活动,中暑是常见问题。预防中暑要从喝水、防晒、休息三方面入手。天气热时,还没觉得渴就要喝水。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才喝。出汗多的时候,可以适当补充点盐分。出门要戴帽子、太阳镜,打遮阳伞。穿浅色、宽...

1个回答

中暑的西医名

中暑的西医名称是“热射病”或“高温相关疾病”。这是一种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无法正常散热导致体温升高的情况。人在高温下长时间活动,身体出汗过多,容易造成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这时候,体温调节系统可能失控,体温...

1个回答

夏季防中暑妙招

夏天天气热,容易中暑,得提前做好防备。出门戴帽子、打伞,遮阳防晒。太阳最毒的时候是中午,尽量别出门。要是**出门,记得多喝水,别等口渴了才喝。穿衣服要选透气、宽松的,出汗也容易干。家里要常通风,空调别...

1个回答

小孩反复中暑头晕

小孩反复中暑头晕,家长要特别注意。中暑是因为身体太热,无法正常散热,导致体温升高。孩子玩得开心时,常常忘记喝水和休息,这就容易出问题。每次中暑后,孩子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出汗多等症状。如果反复...

1个回答

宝宝慢性中暑

宝宝慢性中暑不容易察觉,但影响不小。天气热的时候,宝宝容易出汗多、口渴、精神差。如果长时间处在闷热环境中,可能出现慢性中暑。宝宝身体调节温度的能力弱,容易受外界影响。常见表现有食欲下降、爱哭闹、不爱动...

1个回答

中暑但是又怕冷

中暑了却还觉得冷,这种情况听起来有点矛盾,但其实并不少见。人在中暑的时候,身体会因为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而失去调节体温的能力。有时候,身体会出现一种“假冷”的感觉,明明体温很高,却觉得发冷,甚至打寒...

1个回答

可能关注

涉县15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合集(附2025年鉴定费用解析) 邱县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共15家名单一览(附2025鉴定费用说明) 曲周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名单(附2025鉴定费用说明) 魏县15家亲子鉴定中心名单汇总(附2025鉴定步骤梳理) 馆陶精选15大本地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名单(2025鉴定费用全解析) 广平办理的亲子鉴定中心名单一览(附2025鉴定收费详情) 可靠!鸡泽亲子鉴定中心列表汇总(附2025鉴定办理流程详解) 大名本地亲子鉴定中心名单大全(附2025鉴定办理流程详解) 成安15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大全(附2025年亲子鉴定费用) 临漳办理的亲子鉴定中心名单一览(附2025年鉴定流程) 丛台亲子鉴定中心名单大全(附2025年鉴定收费标准) 齐全!复兴合法的亲子鉴定中心名单(附2025鉴定详细流程) 齐全!肥乡亲子鉴定中心名录·汇总(附2025鉴定费用详解) 永年15所专业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附2025鉴定费用详解) 泗洪亲子鉴定中心名单汇总(附2025年鉴定详细流程) 泗阳亲子鉴定中心名单大全(附2025年鉴定详细流程) 可靠!沭阳亲子鉴定中心列表汇总(附2025年亲子鉴定费用) 宿豫亲子鉴定中心名单一览(附2025鉴定办理攻略) 宁河15家优质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汇总(附2025年鉴定办理流程详解) 宝坻合法19家亲子鉴定中心专业盘点(2025鉴定流程解析) 女童大腿根白癜风 湖南看青少年癫痫病性脑病比较好的医院 长沙看青少年创伤性癫痫病去哪个医院比较好 用头发开展亲子鉴定准确性高不高(附鉴定材料清单大全) 2025胎儿亲子鉴定做一次要多少钱的费用(附收费明细一览) 2025亲子鉴定在哪里可以做(附国内优秀机构排行榜) 亲子鉴定哪里能做(附正规司法机构介绍) 2025亲子鉴定价格表(附鉴定项目价格清单) 2025哪里做亲子鉴定靠谱(附国内优秀鉴定所名录) 毛发亲子鉴定多少钱一次(附费用解析) 怀孕亲子鉴定怎么做(附详细鉴定流程) 怀孕多久可以做亲子鉴定?怀孕5周以上即可办理 2025 DNA亲子鉴定做一次需要多少钱(附官方收费标准) 速看!泰州做亲子鉴定的正规中心汇总(附2025鉴定价格) 安全!镇江无创孕期亲子鉴定机构大全(附2025鉴定地址一览) 正规扬州司法亲子鉴定机构查询指南(附2025鉴定详细地址) 整理!亲子鉴定可以直接上户口吗,下文为你详细解答 收藏!国内收费标准汇总整理(附鉴定价格指南) 正规!本地专业价格收费价目表一览(附2025年鉴定费用) 点击!5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附鉴定名单查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