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房缺

>

心房间隔缺损如何诊断

心房间隔缺损如何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一般即可诊断第2孔型心房间隔缺损。

  少数症状体征不典型的病例,必要时作右心导管检查,发现右心房血液氧含量比腔静脉高1.9容积%以上以及心导管可通过缺损进入左心房,更可明确诊断。

  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左至右分流量大的病例,胸部X线检查显示心脏扩大,尤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最为明显。肺动脉总干明显突出,两侧肺门区血管增大,搏动增强,在透视下有时可见到肺门舞蹈,肺野血管纹理增粗。主动脉弓影缩小。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由于极度扩大的肺部小血管压迫气管,可能显示间质性肺水肿、肺实变或肺不张等X线征象。

  心电图检查:典型的病例常显示右心室肥大,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轴右偏。P波增高或增大,P-R间期延长。额面心向量图QRS环呈顺时针方向运行。30岁以上的病例室上性心律失常逐渐多见,起初表现为阵发性心房颤动,以后持续存在。房间隔缺损成年人病例,呈现心房颤动者约占20%。

  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右心室内径增大,左室面心室间隔肌部在收缩期与左室后壁呈同向的向前运动,与正常者相反,称为室间隔矛盾运动。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直接显示房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

  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心房间隔缺损的可靠方法。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的血液氧含量高于腔静脉的平均血液氧含量达1.9容积%以上,说明心房水平有左至右血液分流。此外,心导管进入右心房后可能通过房间隔缺损进入左心房,从心导管在缺损区的上下活动幅度,尚可推测缺损的面积。从大隐静脉插入的心导管通过房间隔缺损进入左心房的机遇更多。根据心导管的异常行径和血氧测定结果,可以确定心房间隔缺损的诊断。通过心导管检查尚可测定心腔各部位以及肺动脉和肺微血管压力。值得指出的是,第2孔型心房间隔缺损病例,由于肺动脉血流量增多,特别是左至右分量大的病例,右心室与肺动脉可能呈现2.7kPa(20mmHg)的收缩压差,不能诊断为併存肺动脉瓣狭窄。从心导管检查获得的资料可以计算心排血量、体循环血流量、肺循环血流量、左至右分流量以及肺循环阻力等,这些材料对了解缺损大小,是否併有其它心血管畸形和决定治疗方案均很有价值。

  心血管造影检查:心导管进入左心房后注射造影剂作电视摄片检查,可显示心房间隔的部位和面积。左心室造影可判明是否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于右肺动脉或右肺上静脉注入造影剂有助于明确右肺上静脉是否异位回流入上腔静脉或右心房。肺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可显示肺静脉异位回流入右心房或下腔静脉。选择性指示剂稀释曲线测定对明确诊断、了解缺损大小和估计分流量都很有价值,而且对血液分流量少的病例指示剂稀释曲线测定较血液氧含量测定更为敏感。以氢作为指示剂经呼吸道吸入,用带有铂电极的心导管在右侧心腔记录,氢稀释曲线敏感度很高,从右心房开始即可测到指示剂在短于4秒内提前到达的曲线。

  近年来,超声心动图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迅速,已可对第2孔型心房间隔缺损作出明确诊断,因此典型的不伴有併发症的儿童及青少年病例已不需常规进行右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和指示剂稀释曲线测定等有创伤性的检查。

  鉴别诊断

  产生心房水平左至右分流的其它心脏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瓣窦动脉瘤穿破入右心房,冠状动脉-右心房瘘,肺静脉异位回流以及极少数心室间隔缺损病例血液从左心室分流入右心房等,根据体征一般即可鉴别。必要时进行右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即可明确诊断。

房缺在线咨询

更多

一个多月宝宝能不能做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属于心脏病有关,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治疗修补治疗,易消化易吸收饮食,增加营养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

3个回答

小儿房缺4.1MM算是严重吗

你好,一般出现症状很晚,不用着急手术,对孩子影响不大。建议2-3岁后复查,如果仍未愈合,可以考虑行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3个回答

房缺手术正中开胸能测睡吗

你好,可能是由于心脏或肺部疾病引起的,可以做胸片及心电图检查帮助诊断,发现有异常时可以及时进行治疗的,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很重要。加强锻练有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

1个回答

先天性心脏不好可以自愈吗

你好,可能是由于心脏或肺部疾病引起的,可以做胸片及心电图检查帮助诊断,发现有异常时可以及时进行治疗的,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很重要。加强锻练有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

3个回答

房缺会怎么样

  您好,自行愈合的可能性也有,但2处缺损加起来也近1CM了,分流量中等,如果小孩没有特别症状,还可以继续观察,也可以复查彩超,明确是否有介入封堵的机会,如果有机会建议做介入封堵治疗。

1个回答

动脉导管未闭及左室扩大怎么治疗

  尽可能早做手术,最好做介入治疗,费用在3万左右,外科手术不会超过2万

1个回答

相关疾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