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腹泻

>

对付儿童腹泻的生活小妙招

对付儿童腹泻的生活小妙招

  人工喂养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半乳糖豆制配方奶粉或含有双岐杆菌(一种肠道内有益于人体的厌氧菌)的配方奶粉。6月龄以上的小儿,也可选用酸奶、面条或烂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油腻和菠菜韭菜等食物。

  山药汤(山药60克,加水200毫升煎煮成100毫升去渣后服用,每日2~3次)或山药粥(山药500克,糯米250克加水适量煮粥食用,每日2~3次)其有健脾止泻作用。

  石榴茶(鲜石榴2个,去皮后掰碎加水500毫升,小火煎至150毫升去渣后,加适量白糖,分2~3次服用)其有调理脾胃,收敛止泻作用。

  白扁豆汤(白扁豆60克,加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后分3次服用)其有利湿止泻作用,特别适用于小儿夏秋季腹泻。

  姜茶饮(绿茶、干姜丝各3克加水150毫升煮开后随意饮用)或姜粥(生姜5克,大米30克加水适量煮粥,再调一点糖和盐食用,每天2次)具有祛寒止泻作用。

  胡萝卜汁(鲜胡萝卜250克洗净切碎入锅,加细盐3克,适量水煮烂后去渣取汁,每天分2~3次服用)有健脾消食止泻作用,适用于脾虚型泄泻。

  苹果泥(适用于6月龄以上的小儿,每天2~3次,每次30~60克)或苹果汤(苹果1个洗净切碎。加盐0.8~0.9克,糖5克,水250毫升共煎汤分2~3次饮用),因其内含有鞣酸,也有止泻作用。

  鸡蛋黄油(将鸡蛋1~2个煮熟,去蛋壳和蛋白,留蛋黄放锅内用小火炼取油后,每天分2~3次服用。此方法适用于6月龄以上小儿,连用3天为一个疗程),其有补脾益胃和止泻作用。

  栗子糊(栗子3~5个),去壳捣烂加水适量煮成糊状,再调点白糖后一次服用,每天2~3次,其有温中止泻作用。

腹泻在线咨询

更多

轻微腹泻可以打hpv吗

对于有轻微腹泻的女性,一般都不可以打HPV疫苗。因为女性在有腹泻、发烧等异常症状的时候,如果进行接种HPV疫苗,那就可能会导致女性的腹泻、发烧表现加重。所以通常在接种疫苗前,医生都需要先询问女性是否有腹泻、发烧表现,如果有腹泻、发烧表现,建议要先进行对应的处理治疗,等到体温恢复正常,腹泻完全缓解以后,才可以接种HPV疫苗。而且很多女性在正常接种HPV疫苗以后,都可能会有轻微的发烧表现,这属于疫苗的正常反应。

1个回答

宝宝腹泻发烧39度

宝宝拉肚子发热39度,父母要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进行大便常规和血常规等的检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退烧药或止泻药给宝宝进行治疗。同时父母在护理宝宝的时候,不仅要随时监测宝宝的体温,还要注意观察宝宝拉肚子的情况。如果宝宝出现拉肚子发热39度的情况,父母就要注意多给宝宝喝一些温开水,补充水分,以免宝宝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同时在宝宝生病期间尽量保持宝宝的饮食清淡,在宝宝拉完肚子后,要注意用温水给宝宝清洗屁股。

1个回答

为什么宝宝吃母乳腹泻

宝宝吃母乳拉肚子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母乳中的前列腺素含量会比较高,而且也很容易会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分泌,就会导致宝宝拉肚子的现象。但是在宝宝拉肚子的时候,需要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看一下是否正常。如果宝宝正常的吃奶,正常的睡觉,没有出现其他的异常,是不需要过于担心的,应该属于生理性的腹泻。在此时适当的给宝宝喝一些温开水,防止脱水的现象。另外在每次大便之后,要用温水的方法给宝宝清洗,防止臀部感染。

1个回答

宝宝腹泻可以吃鸡蛋

相对来说鸡蛋是不容易消化的,在宝宝腹泻的时候,消化能力是下降的,所以暂时不要给宝宝吃鸡蛋了,体内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喝物代谢紊乱,肠道蠕动亢进和固有食物同化功能受影响,小肠对水和营养物质的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大量的营养物质经消化道排出体外。这期间,不但起不到滋补身体的作用,反而会进一步导致病情加重。所以,在腹泻期间,不宜食用鸡蛋。

1个回答

4个月宝宝腹泻怎么办

四个月的宝宝出现腹泻是可以使用一般疗法的,如果是母乳喂养的话要继续,如果不是的话,可以使用日常食用的奶或者是奶制品继续喂养,要适当的减少吸奶量。还有液体疗法,对于比较轻度脱水以及呕吐不严重的患儿是比较适用的,药物治疗也是很好的,腹泻三天不见好的话就要及时就医了。当然还要注意控制好感染,查明病因后选择使用抗菌的药物,另外对于宝宝的皮肤要注意保护,必须勤换尿布以及清洗屁股并吸干。

1个回答

宝宝发热引起腹泻

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宝宝受凉出现腹泻,并且伴有发烧症状,家长不用过于紧张,需要及时给孩子添加衣物。可以用热水袋给孩子热敷,热敷小肚子。同时可以采用腹部按摩手法来缓解孩子腹泻症状,用右手四指,以肚脐为中心逆时针按摩,另外,可以用拇指指肚给孩子按揉按揉大陵穴,内关穴也能有效缓解孩子拉稀症状。如果孩子拉稀比较严重,可以给孩子用丁桂儿脐贴或者是服用妈咪爱。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